成都、重庆和西安,哪一个城市是你的菜

西部地区三网红:成都、重庆和西安。一个热情似火,一个麻辣滚烫,一个古韵悠长。各个性格鲜明,无可复制。

当来自香港的贝尔高林,第一次与这三个城市相遇,深入的沟通之后,像王八看绿豆——双方对上了眼。

于是这几年,贝尔高林深耕祖国西南的大好河山,将眼里的风景,用画笔绘进了每一个项目的骨血里。

项目提取“圆”的形态,

将“圆”中天地的曼妙融入项目的各个节点,

打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命之源,

与天地共呼吸。

“圆”的姿态舒展在树池与下沉式休息台间,

蕴藏着设计师精巧的心思,

整个景观画面氤氲出一阵诗意,

令绿树绕青瓦,白石春水生。

流光不仅是美丽的光彩,

也是绵长的福泽。

在电建洺悦玺项目中,

灯光沿着“圆”的姿态一路流转,

将深厚的福泽侵染进每一个角落。

在项目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凭借理水、迭山、种植,营造古典园林意蕴,

希望人们在层层递进的空间中,

享受宁静致远的生活体验。

在空间的使用上多运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

并形成门庭院府的空间格局,

将中央庭院设计为开敞空间,

弱化建筑高度给人的压抑感。

以九曲回路作为入园主线,

再辅以五层错落有致的跌水,

书写“小样洪河分九曲,飞泉环绕粼粼”之意。

建筑入口的特色雕塑将点明项目的设计要点,

现代、稳重、不凡,

矗立在跌水与镜面结合的综合水景上,

与建筑光影构成一幅灵动的时尚画面。

融入了“桥·水·山·田·云”的设计理念,

以浮桥的曲折变换为媒介,

以水之流动为基底,

表达时间的流逝。

将河川千百年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抽象、浓缩到场地之中,

让居者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流逝,

在水的静谧流淌中体会生活的诗情画意。

通过汀步的连接,

下沉式洽谈区仿佛两艘静静停泊的小船,

围坐其中,仿佛身在一处风景甲板,

轻盈漂浮,感受与水面最亲密的接触。

运用阶梯式种植池和草阶的搭配,

从而过渡高差,

让高层与低层之前有了更好的连接与分隔,

且更富趣味性。

通过艺术处理的手法,

将空间美学与景观硬性需求相结合,

在数组花钵与镜面水景之间,

打造出一条“隐形”的消防通道。

以山、水、林、谷为大背景,

再以“一片叶子的旅程”为主题,

通过游览动线的牵引、景观节点的营造,

形成一个有节奏、有起伏的人居故事,

将四序更迭的生机感和回归环境的至纯感呈现。

结合基地的地势高差,

以九层台阶与五层迭落水景模仿山川形胜,

打造具有中式内涵的入口礼仪通道。

“九五”之数在中国文化中含有至高无上的尊贵含义,

层层递升的空间引导参访者开启一段“寻山之旅”。

植物与水景结合确立参观者视线虚实体验,

组团围合植物疏朗有致,

多层次植物搭配,增加了花园的深度,

让空间显得更凝练。

后花园通过水系勾勒了空间边界,

同时又成为连接不同竖向台地的要素。

大面积缓坡水景铺排在营销艺术中心前,

跌水、石坎、绿植,

山城园林婉转曲折,

好似一幅绝美壮观的蜀地山水画卷,

江山大宅,一曲知音,静待观者。

每一个人都试图发现那一枚打开秘密花园的钥匙,

而发现作为一种私人的行为,

这个过程本身也伴随着某种秘密性。

我们做的则是,

设计一座秘密花园,来等待你的探索。

水景点缀在休息区域,

下沉式洽谈空间包围其间,

水面虽小,足以倒影天光云影。

静坐其中,让水景成为心灵的护城河,

在这座秘密花园中,随处皆是私享的空间。

通过对《作庭记》与《园冶》中造园之术的梳理,

意将理水、迭石的日式禅意庭院赋予其间,

嵌入山水,融于自然,

觅一份超脱都市的性情。

设计师深谙东方山水绘画艺术,

将疏、密、曲、直的空间符号一拦入园,

构成了层次丰富的空间排序。

以沙喻浪,以水喻海,以石喻岛,

时而幻化为云海,

时而变幻为云端的大山。

提取桃花的精韵,将其应用于场地设计,

以“桃花坞”为线,

由此推进园内景观情境变化的起承转合,

实现具有故事情节以及叙事性的桃源写意景观。

以沉浸式的手法,

在道路的节点处塑造出丰富的桃花主题景观节点,

将灞桥桃花的朵朵繁华都聚于此,

溶于此,绽放于此。

设计师利用自然山水语言及线性机理,

抽取剥离再融合入景观布局中,

并调整地形和高差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关系,

将景观在有限的空间中塑造出极具张力的呈现效果。

利用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将内敛沉稳的中国古典元素

与当下的主流时尚元素融合,

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使居者可以“出入有庭院,推窗即赏景”。

寒冷的冬天,

皑皑大雪覆盖了整个地块,

但是高矮错落的植物层次

和景观空间关系却让整个项目别具特色。

感谢 贝尔高林国际 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