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文字是有力量的,我想讓世界聽聽文字的聲音,我是張道軒,陪你一起走進文字的海洋。

全文約3200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嗨,又見面了。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探討的是:如何去創新?

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創新的構造:

創:始也;新:與舊相對,意思是創造新的事物。

創造與創新是有區別的,區別如下:

創造:是指始造,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東西。

創新:本來存在一個事物,更新或造出一個新事物來代替。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我用數字來描述。

假如創造是0到1的過程,那創新就是1到1.1的過程。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從難度而言,創造要比創新困難。

就好比生活中,我們有很多行業,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也就會產生交易。

假如開創一個全新的行業算是創造,那各行各業改換運營模式就是創新。

言歸正傳,今天想和大家探討的是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是要創新,而不是創造。

創造困難重重,而創新就相對簡單了,因為創新是會有一定基礎支撐的。

如果說從0到1是最難的,那相對而言,從1到1.1就會很簡單。

舉個例子,就好比生產手機。

當第一代手機面世後,很快就會有第二代手機、第三代手機出現。

難就難在無中生有,一旦有了一定的基礎,只需要不斷優化,不斷改進,就會創新成新的事物。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不是創新,而是模仿,這話沒錯。

可我們不妨用來分析一下,使用二八法則來看。

每個事物有80%的功能是重疊的,特殊部分只有20%。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就好比手機,可能第一代具備了呼叫功能,第二代有了呼叫功能和顯示功能,第三代有了呼叫功能、顯示功能、智能觸碰功能。

看,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詮釋。

我們有基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走得更穩。

這就是今天想討論的話題,創新與讀書的關係。

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通過不斷的後天學習,每個人都會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方向去發展,這就衍生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

讀書,是最保值的投資行為。

可能有的朋友就會笑話,說,讀書無用。

其實不是知識沒用,只是你自己沒有用而已。

我們看一個社會現象,在網吧門口停的車大多都是自行車,電動車;而圖書館週邊停的大多是小轎車。

這個社會現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越懂得學習的人,越有錢;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學習。

這就是一個循環圈,因為不喜歡學習的人,容易放棄成長,自然一眼可以看到頭;而喜歡學習的人,力求上進,學以致用,每天都能有所進步,自然而然差距就這樣拉開了。

當然,今天並不想討論貧與富的關係,因為有很多因素制約。

我們今天只談創新,為什麼要創新?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一、 更新固有的思維

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脖子以上部位決定的,簡單來說,就是思維認知水平。

舉個簡單例子,一個積極的人和一個消極的人,同時看到水杯中有半杯水,這時,他們的思維就開始有所差異了。

消極的人會想,怎麼這麼倒黴呀,這麼累,這麼渴,只有半杯水了,喝完就沒有了,一臉沮喪。

而積極的人會想,哇,真棒,剛好我口渴了,也累了,居然還有半杯水,解渴後我要去做啥啥啥…一臉驚喜的樣子。

看,同樣的事物,在不同人眼中,都會有不同的樣子。

他們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為這是由他們的思維認知所決定的。

曾經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個企業,生產降落傘,可生產出來的降落傘怎麼都存在部分產品無法達標,花了很多精力和錢都沒能解決。

直到有這麼一天,老闆想了一個招,讓他們親自帶著降落傘從空中跳下去。

結果,該企業生產出來的降落傘就100%達標了。

我們先不考慮故事的真實性,按照常規邏輯來說,生產部門只管生產,銷售部門只管銷售,遇到事情的時候,生產部門把責任推給銷售部門,銷售部門推給生產部門,最後不了了之。

而此次思維就發生了改變,反正你要帶著你做的傘跳下去,不達標就會至少骨折,沒有人喜歡,所以奇蹟就出現了。

而創新,就是要打破常規。

我們熟悉的企業,淘寶沒有一家店是自己的,卻整合了千千萬萬的商戶;滴滴公司沒有一張車是自己的,卻整合了千千萬萬張車。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二、 創造新的需求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

每一天,人類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誰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誰就擁有致勝法寶。

就以國人為例,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經歷連年戰爭影響,大多數人,吃不飽,穿不暖。

這時,人們的需求是生存需求,是活下去。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經濟不斷充實,自然就有了新的需求。

那就是,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而是追求吃好穿好。

我們預估一下後續進度,當我們物質經濟都得到了滿足後,我們還會有需求嗎?

當然會,過度的物質會讓人精神層次空虛,所以能滿足精神層次的需求又再次出現。

大家不難可以看出,其實這個時代,最大的不變就是變。

不斷更換升級,就是一個不斷製造需求的過程。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三、 改變運行軌道

這個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商品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我們對信息的接收過程被不斷進行加速。

可能一個新鮮事物還沒被人們所接受,第二代、第三代就出來了。

每次的變革,總會取締一些守舊者,推陳出新成為一種眾所周知的大勢。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當我們還沒適應原有的三百六十行,新的行業已經如猛龍過江一般,淘汰一批守舊的行業。

在幾十年前,如果有人說,我們不用大老遠跑去見面,按一下就可以看到遠在天邊的人時,很多人會說,這人大概腦袋有坑。

而在當下,手機功能不斷強大,一個視頻就可以見到,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斷更新,改變原來運行軌道的例子。

當ETC的出現,部分高速收費員從此下崗;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步普及,很多沒有技術水平的崗位在逐步減少。

因為人比較難以管理,不像機器,只要輸入固定的程序,就可以連續工作。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打破認知常規的事物在不斷進行刷新。

如果我們還不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會有一些事物出來逐步替代。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四、 創新的過程

我們一起來看看創新的全過程,它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1. 相關信息收集與整理

沒有多少人能無中生有,更多的人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從而實現站在巨人肩膀上,擁有了更高的眼見和知識,歸納總結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從1到1.1的演變。

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數據和信息支持的決策,算不上好決策。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知識是有層級的。

第一級,信息知識階段

第二級,加工知識階段

第三級,體系知識階段

最高級,智慧階段

信息雖然是最低的一級,同樣也是最廣泛的一級。

這使得蒐集工作和整理工作變得非常複雜,但我們不得不去做。

因為它們是你創新出新事物的基礎,也是依據。

從依從性來說,收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2. 創新方案的制定

方案的制定,也就是大方向的確定。

當然,遠遠不止於此。

一個成熟的方案,從現象中發現命題,從命題中選擇目的,再扣著目的劃分相應的方案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和沉澱。

3. 創新行為實施

當我們確定好了方案,那我們要做的就是付諸行動。

沒有行動的支撐,再好的方案也是束之高閣,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只有可以量化、可以實施的方案,配上行之有效的執行,才能真正達到應有的目的。

4. 檢查實施結果及過程

當我們開始行動的同時,也要進行監督檢查,在監督檢查中不斷攻克各種難關,從而保證行為不跑偏,能達到預計的目的。

5. 可優化項列入計劃再創新

沒有任何一個計劃是完美的,同樣也沒有任何一個行為是無可挑剔的。

我們要做的是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彙總。

當一個方案做完了,我們應該掌握它的邏輯。

並且知道其中的優缺點,進行查缺補漏。

彙總完成,有針對性進行相應調整,又可以列入下一個方案中進行改進和創新,這就構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每個創新的過程,既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對知識的學習和更新。

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很多人凌雲壯志,想要創造出全新的事物,卻容易忽略了基礎的作用。

就好比,有的人,不看書,考試的時候,運氣非常好,通過了。

這時,很多人會說是他運氣好,卻沒想過原因。

沒有足夠的積累,哪有那麼多幸運兒。

而有的人就很務實,踏實學習,踏實走路,雖然艱辛,卻在不斷收穫,也在不斷創新,最終,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創新,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比較靠譜。

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進行創新,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我們下回見,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