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自律永遠是管理的低成本。”

這是任正非在2017年華為幹部會議上的發言,當時,他還要求在場的所有幹部,將華為的踐行八條自覺地貫徹到工作當中,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自律。

任正非不僅提出了這句話,他還嚴格貫徹了這句話,以公司的規章嚴格要求自己,當時建築學出身的任正非為公司設計了一個亭子,後來一位客戶來訪,看到這個亭子,隨口說了一句“真醜。”

後來,任正非就按照公司章程,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向公司做了檢討,並且主動繳納了罰款。

這就是名人的自律,沒有其他人要求的情況下,仍然能嚴格按照規章行事。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平時可能連日程表上的安排都不能夠準時完成,有的拖延到最後一秒才做完,有的拖到最後就都忘了。

《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那麼,造成人與人之間這種差距的,是什麼因素呢?在《自控力》這本書中,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詳細地敘述了為何人的意志力差距能夠造成這樣巨大的後果,同時作者以專業的角度,也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幫助我們培養強大的意志力,做到自控、自律,杜絕拖延。

自控的本質就是意志力多少

說起意志力對自律的作用,可能很抽象,但其實,我們從小救在用意志力幫助我們做決策。比如我們小時候經常說的“我腦海裡面有兩個人在打架,一個說好的,一個壞的,最後好的那個被打倒了。”

其中,壞的小人,代表的是你的本能,好的小人,代表著你的理性,想幫你做出對自己最有用的選擇,而兩個小人打架的過程,就是你的意志力在幫你抗爭的過程,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原始本能獲勝。

《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在作者麥格尼格爾看來,每次小人打架,都是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鬥爭,比如說職場上的你,在理性思維之下,知道要努力完成工作任務,獲得更多鍛鍊,但你的本能卻不願意,相比努力工作,它更喜歡刷娛樂新聞,吃飯,聊天這些輕鬆的事情。而意志力,就是幫助你克服本能,去做那些對你有用的事情。

這就是自律的含義,即原始本能與理性的鬥爭。但是,意志力是有限的,因為使用意志力做出決策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不夠,意志力就不夠強大,戰勝不了“壞的小人。”最後意志力耗竭,大腦陷入疲憊,不斷地拖延。

這也是為什麼人飢餓的時候更容易衝動,因為此時人腦沒有足夠的能量供給給意志力去做決策,壓制那個壞的小人,更容易犯錯。

《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自律路上的三重障礙

當然,除了因為能量不夠而無法做到自律,還有其他許多因素阻礙我們做到自律,在《自控力》一書中,作者麥格尼格爾就列出了另外三個方面的阻礙。

  • 其一是道德許可。道德許可會阻礙意志力發揮作用,因為人的感覺是主觀的,容易受到影響。

買一件衣服時候,你想講價到100元,但往往會開口80元,留出雙方議價的空間,因為先說80元再提到100元,會讓賣家產生“100元比較好”的感覺,相反如果你直接開價100元,店家往往難以接受,因為這與店家的預期價格相差太遠。

道德許可就是利用這一點來打破意志力的防線,如果一個減肥的人在點菜時候直接看到漢堡,他可能會直接跳過,不點漢堡,但如果他先點了一個綠色沙拉,然後再看到漢堡,有很大概率會點漢堡,因為前面點綠色沙拉的決策,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心理預期,讓他覺得“減肥期間吃一個漢堡”並非不可以。

這就是道德許可對我們意志力的侵蝕,他讓我們在許多時候都忘記了最初的目標,而做出那些與目標背道而馳的選擇。

《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 其二是消極的情緒也會導致我們失控。因為人體不僅在生理上,在心理上也有維持平衡的傾向,當人陷入消極情緒時候,追求快樂的傾向就會更明顯,而此時控制這一傾向的,往往是人體的本能,而原始本能追求快樂的方式,經常是暴飲暴食、發怒等方式。

所以當人的消極情緒越嚴重,人體追求快樂的本能越強大,腦海中“壞小人”的力量就越強大,以至於最後代表理性的“好小人”無法戰勝“壞小人,”我們就步入了失控,無法繼續完成之前定下的目標。

  • 其三是思維抑制,也就是“我不要做”的想法,經常會導致我們失控。因為大腦的潛意識會不斷想到這些被禁止的內容,導致我們自控的想法失敗。

美國心理學教授韋格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實驗中,他告訴受試者,可以想任何東西,但是就是不要想白熊,結果這些受試者的注意力都無法從白熊上轉移開,一直想著白熊。

這就是暗示的作用,雖然我們的想法在強調”不要想,”但是潛意識無法作出反應,只能夠不斷地想那個被禁止的事物。而反應在行動上,就是隨著暗示不斷地加強,最後戰勝了意志力,導致我們做出了賴床、拖延等一系列失控的行為。

總之,要想做到自律,單純鍛鍊意志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減少他們對意志力的挑戰,才可以做到長期自律。

《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避開意志力陷阱的方法

而麥格尼格爾也詳細介紹了一些可以幫助可以避免掉入這些陷阱的方法,幫助我們運用意志力更好地做到自律。

作者建議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尋找一個客觀的標準,把你要做的事情量化後來做出選擇。這是針對“道德許可”這一陷阱而做出的決策,因為轉化成客觀標準之後,可以避免主觀的障礙。

以上面減肥者的例子來講,如果他採用了“熱量”這一客觀標準,在猶豫是否吃漢堡時,他就會想到漢堡相當於45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一碗半的米飯,吃完今天的健身就白費了。之後,他也就會放棄吃漢堡的想法。

而我們在運用這個方法時候,可以採用的標準非常多,針對拖延,可以採用時間標準,針對節約,可以採用金錢標準。

第二個方法,是自我諒解,而非自責,這是針對消極情緒而提出的策略。在自責之下,人會產生更多消極情緒,導致失控情況更加嚴重。麥格尼格爾認為當我們拖延了或者浪費了,做了背離目標的事情後,如果自責,很有可能會導致下一次繼續背離目標,最終導致拖延成為習慣。

比如我們在工作時,一不注意就花時間刷了半小時的娛樂新聞,此時一定不要責怪“又浪費時間了。”而是要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初期階段,這很正常,下次要改正。”這樣子,就能夠減少消極情緒的產生,在下一次更好地做到自制、自律。畢竟,走向自律的過程不是一次性。

對抗這些導致我們失控的陷阱,有許多種方法,而麥格尼格爾在文中所闡述的幾種,是比較有效果的方法。

每個人都追求自律,但變得自律的道路總是坎坷的,其中以意志力方面的障礙最多。我們需要掌握更多相關的知識,瞭解在走向自律路途上的陷阱,用正確的方法避過這些陷阱,不斷地變得自律。

柏拉圖說過,自律是一種秩序,一種對快樂與慾望的節制。當人逐漸自律時,他的幸福感將會不斷增加,同時也能夠恰當地平衡工作與生活,將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自控力》:從拖延到自律,你需要避開這三個讓你失控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