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文/萌主(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座在山中早已經失去了香火的破舊寺廟中從小生活著三隻小蜘蛛,為了能夠在這山中生活下去,他們決定各自在寺廟的四角分別搭建起蛛網,用來維持生活,扛過即將到來的寒冬。

第一隻蜘蛛將織出來一面又大又漂亮的蛛網,但是伴隨著一陣風吹過來,蛛網四分五裂,這隻小蜘蛛覺得織網風險太大,遠不如直接吸食地上的漿果生活更為方便。

第二隻蜘蛛也在寺廟的角落織出來一面漂亮的網,在風吹過的時候同樣被吹壞了,小蜘蛛繼續低頭織網,沒想到剛織好又被雨給沖垮了。於是第二隻蜘蛛放棄了。

第三隻蜘蛛可並沒有織出漂亮的網,但是在風吹雨打之後,小蜘蛛反而樂此不疲地進行著這份枯燥的工作,直到有一天風停雨住,小蜘蛛終於織出了又大又漂亮的網熬過了寒冬。

三隻小蜘蛛的經歷反映出來一種很微妙的心理狀態,我們把它稱作:獲得性失望。

“獲得性失望”:指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因為一些需要而信心滿滿地去嘗試,卻在想要“獲得”的過程中收穫“失望”的情緒,以至於出現一蹶不振的情況。


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獲得性失望”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在經歷挫折後抗壓力的變化。

就像三隻小蜘蛛,第一隻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努力,第二隻小蜘蛛在努力了幾次之後懷疑自己,心態發生變化,第三隻小蜘蛛在面對挫折時反而樂此不疲的繼續努力,終於獲得了成功。

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01小蜘蛛的經歷在我們的養娃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向筆者私信說她今年已經10歲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參加學校安排的一些活動時,孩子總是瞻前顧後。

媽媽用盡了各種方法都無可奈何,於是將孩子送往了封閉的寄宿學校,然而情況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好轉。

倘若是參加的比賽活動自己沒有被選上,更是把自己封閉在家,誰都不和誰交流。由於孩子這樣的性格,導致孩子身邊小夥伴也不太多,儼然成為了班裡的“小怪娃”。

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02孩子在經歷挫折後的表現和父母採取的教育方式有什麼關係?

心理學者埃迪.布魯梅爾曼針對這個問題組織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先將孩子分為兩組,一組為“無條件接納”,另一組為“有條件接納”,通過對於孩子是否因為身上的髒東西被拒絕接納,自己做錯事情是否會被接受等等比較分析。

幾周後的分析結果顯示,“無條件接納”組的孩子更容易從失落的情緒中走出來,而“有條件接納”組的孩子會更沉浸在失敗的氛圍中。

這組實驗結果對於父母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生活中所遭遇的失敗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父母應該像“無條件接受”組一樣,學著對孩子採取“無條件接納”的辦法,採取積極有效的方式處理應對孩子的失敗。

而不是簡單地批評了事,更不能採取“我討厭你”“你太笨了”等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嚴重的損害的方法進行教育。

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03父母應該如何採用“無條件接納”辦法幫助孩子培養抗壓能力?

1: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失敗

“無條件接納”的第一個關鍵在於父母應該從心理上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失敗。犯錯誤和失敗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正常現象

允許孩子犯錯和失敗,就代表著父母已經從內心已經接受了孩子“不完美”的前提,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也會更加包容地去迎接孩子,引導孩子發生改變。

孩子在這種氛圍中成長會逐漸變得不害怕失敗,抗壓能力也會隨之得到相應提升。

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2:在孩子犯錯後,和孩子一起總結錯誤,反思錯誤而不是反思“愛”

接受孩子的錯誤是不是意味著全盤接受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由成長”的小飛俠?

當然不是,孩子的成長仍需要父母來調整方向。在孩子犯錯和失敗後,父母應該找時間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次犯錯的原因和調整自己失誤的方向。

懂得“無條件接納”,會幫娃打造堅固心理防線,失敗再多也不自卑

父母和孩子要作為一家人這一個整體共同面對孩子遇到的小問題,讓孩子從小建立一種:失敗不可怕,有家人幫助改正的觀念。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父母和孩子的反思中,我們反思的是已經發生的錯誤,而不是一家人之間的情感和愛,所以,拒絕“我討厭你”“笨死了”這些情緒化表達。

試想一下,孩子在面對失敗後想起家人時不是鼓勵,不是安慰,而是“傷人”的話語,孩子又怎麼建立堅固的心理防線呢?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