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

文/老K

當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來看,我國抑鬱症差不多有9000萬之多,然而,社會對抑鬱症的醫療識別率卻很低。以我國為例,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抑鬱症識別率還不到20%,其中接受了藥物治療的患者更是不足10%。

但隨著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一些家長還是老觀念,對抑鬱症的態度以“想太多”對待。

雖然抑鬱症的確是容易想太多,但千萬作為親友千萬不能對他們說這些話:

你就是想太多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我在之前文章中介紹過,抑鬱症之所以會想太多就是因為他們會出現“反芻思維”。

這也是大腦中某些原因導致,所以一個人抑鬱了並非有意專門自己想太多,而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

倘若這個時候家長過度認為孩子抑鬱就是胡鬧甚至想太多導致,這無疑會讓孩子十分痛苦,甚至絕望。

美國斯坦福大學關於抑鬱症研究的一份報告顯示,超過60%的抑鬱症患者認為,周圍人的不當言語會讓他們感覺更加痛苦。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的痛苦,這樣才能建立信任,從而幫助他們走出抑鬱。

你就是太閒了

這是一組漫畫,作者吐槽了那些生活中暗黑時刻,看看是否戳中了你的心:


一週總有那麼幾天,覺得自己是廢材。


工作不想做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零食也不想吃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收拾房間,你在逗我嗎?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電視也不想看

遊戲也不想玩兒

覺得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覺也不想睡,早上起來能做什麼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漫畫作者艾麗是一個生於 1985 年的年輕姑娘,一直飽受抑鬱症的困擾,差點自殺,她不過是用畫出自己日常生活的方式,對抗著抑鬱。

他在自己的自傳中這樣說道:

“大部分時間裡,我都處在一個‘舒適的麻木’的狀態中,周圍一切都被我自動‘靜音’了。


其它時候,比如在洗澡的時候,會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虛無感縈繞著我,每次我都感覺無能為力,只能靜靜等待,直到這種感覺消失。”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研究發現很多抑鬱症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和普通人是有區別的,所以他們不是太閒了,就是病了。

況且最近還有一項研究證明,農村的自殺率是城鎮的3倍多,近8成的自殺者居住在鄉村。

勤勞的農民並非是閒出病,只是確實受困於自己的問題而已。

你要開心點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很多家長安慰自己的孩子時,總是習慣說:“你那麼小,有什麼不開心的,沒事開心點”。

我這裡就想說:“擺脫,抑鬱就是無法開心,如果可以開心也不會有抑鬱症啊!”

在他們最痛苦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僅不能對他們的症狀起到緩解作用,更像是一句不負責任的風涼話。這句話只會讓抑鬱症患者認為,你根本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你不是真的關心他。

遇到問題該這樣陪伴

心理學:請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首先家長要重視抑鬱,甚至需要學習抑鬱的知識,陪伴孩子接受正規的治療。

在和孩子溝通中,我提到了上述幾個不可取的聊天方式,你們要學會說:

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

媽媽/爸爸愛你,別擔心,我們一直都會陪著你;

沒事,有爸爸/媽媽呢!

你真棒,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來;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接受你的,你要相信我們!

但這裡也要遵循一個原則:不求助,不幫忙!有些家長感覺自己之前做的不好,於是喋喋不休在孩子身邊嘮叨。

適度陪伴、適度鼓勵、適度安慰。這裡要強調兩個部分:一是陪伴、鼓勵和安慰的必要性;二是過猶不及,適度才是恰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雖然對於家長來說,這樣做的確有些為難,但是為了孩子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每個抑鬱的孩子都可以被善待!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針對焦慮症的康復,有時候“慢”即是“快”

焦慮症半年差點住院,走出後我想告訴你為何“接納”很重要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這四個詞

都知道在焦慮抑鬱中接納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這裡幾個故事啟發你一下!

專業測試: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專業心理測評量表)


治癒強迫、焦慮、抑鬱等神經症的5個關鍵因素

如何走出抑鬱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導)

心理學講解除痛苦要“接納自己”,那麼到底什麼是接納自我?

走出神經症,森田療法告訴你必須接納它(專業解讀)

再談“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過去焦慮抑鬱經歷讓我重新頓悟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