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劉邦做過哪些重要決策?劉邦如果沒有韓信能贏下項羽嗎?

國服第一剪


你好,我是風迷一史,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韓信可以說是西漢的“戰神”,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想在楚漢之爭中取勝,應該希望不大。

韓信投靠劉邦之後,劉邦拜他為大將軍,將所有兵馬都給他帶領,韓信自然不負眾望。向劉邦提出: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

經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十面埋伏,垓下之戰等等,幫助劉邦奪取天下,可惜卻落得兔死狗烹的結局。





風迷一史


劉邦和韓信,都是秦末漢初極為重要的人物。沒有劉邦,韓信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沒有韓信,劉邦也出不了漢中,渡不了陳倉,打不過項羽,當不了皇帝。

韓信拜將前,劉邦陣營在軍事上沒有完整的戰略規劃,哪怕有張良、蕭何的輔佐,也只能排雷拆彈,見子拆招,顧得到眼前,謀不及長遠。就像現在玩鬥地主一樣,牌還是不錯,有當地主的資格。不過地主被項羽搶抓了,項羽的牌也很硬核。咋辦呢?幸好與劉邦同桌鬥地主的是韓信,這就不得了了,太有看頭啦!

我們來看看,這局驚世駭俗的牌局怎麼玩的?我們省略蕭何夜下追韓信這些情節,直接把鏡頭對準韓信拜將。看看韓信是如何替劉邦出謀劃策、反敗為勝的。

一、分析形勢,東取三秦。

韓信登壇拜將的一番宏論,把天下形勢分析得透透徹徹的,把項羽陣營的弱點講述得明明白白的,把劉邦陣營的優勢表達得清清楚楚的,把進攻項羽的方略規劃得詳詳細細的。

劉邦佩服得五體投地,信心大增,從此在軍事上對韓信言聽計從。於是就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敗章邯、董翳、司馬欣,佔領關中,盡取三秦之地。於是巴蜀、漢中、關中盡歸劉邦所有,成為劉邦的大糧倉大後方。

二、震懾諸侯,聯齊攻楚。

那個時候,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王基本上都是牆頭草、勢利眼,誰勢力大就投靠誰。韓信建議劉邦出兵,把那些不聽招呼、死忠項羽的諸侯直接幹掉,以震懾諸侯。

劉邦率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於是,天下其他諸侯要麼望風而降,要麼左右逢緣,至少不敢明面上與劉邦為敵。

然後,韓信還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直接向項羽亮出了明晃晃的刀子。韓信這一謀略,為劉邦贏得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外部環境,為集中力量對付項羽打下了基礎。

三、背水滅趙,半渡滅齊。

劉邦有時候也是個攪屎棒。項羽討伐齊國,彭城空虛,劉邦帶兵圍住彭城。項羽平定齊國後,回援彭城,把劉邦打敗,又困劉邦於滎陽。這個時候,劉邦為求韓信增援,被迫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派兵解了滎陽之圍。

就在這一往返來回的過程中,韓信指揮的兩大戰役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冠絕古今。滅趙時,韓信張耳僅兩萬餘眾,趙軍二十多萬,敵我懸殊甚大。韓信一面背水佈陣,引趙軍決戰,置死地而後生。一面選兩千輕騎執旗,插入敵方營地,遍插旗幟。趙軍被韓信引入水中,又誤以為營地後方被攻佔,全年潰敗,趙王歇被活捉。

滅齊時,齊王田廣與項羽愛將龍且合兵,與韓信部隊在濰水兩岸對陣。龍且輕敵,還嘲笑韓信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韓信先派人神不知鬼不覺地用沙袋截住濰水上游的水,引誘龍且渡水決戰。龍且渡河後,韓信拆掉沙袋,放水截住後面得部隊,成功絞殺龍且。齊楚聯軍大敗,齊地平定。

四、擊其暮歸,垓下圍楚。

楚漢相爭第五年,雙方進入拉鋸均勢。韓信獻計:楚漢言和,擊其暮歸。於是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楚河漢界也因此而來。隨著雙方的休戰言和,項羽的末日也即將到來。在項羽收兵回彭城之計,劉邦韓信率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人馬四十餘萬前後左右四面夾擊項羽,圍項羽於垓下,楚軍屢戰不勝,彈盡糧絕。韓信命漢軍士卒日夜高唱楚歌,讓楚軍思鄉厭戰,軍心瓦解。楚軍被全殲,項羽逃至烏江邊自刎而亡。

從以上來看,沒有韓信,劉邦是沒辦法打贏項羽的。韓信一系列眼花繚亂、神鬼莫測的用兵,讓劉邦轉危為安、由弱到強,最終奪取天下。不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功高蓋主,最終被劉邦及呂后所殺,一代蓋世名將死得極為悲慘,令人唏噓扼腕。

喜歡的朋友記得轉發分享,點贊評論喲!


華英雄說歷史


說歷史,品人生,大家好: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為劉邦的大漢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然而從他開始為劉邦效力(公元前206年)到最後被呂后誅殺(公元前196年),十年時間裡,經歷了功成名就、名震天下、功高蓋主和身敗名裂四個階段,而這都與一個人有莫大的關係,即漢初三傑之一蕭何。

蕭何先是發現了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在韓信得不到劉邦重用後,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聽說韓信離開後,就策馬去追,追了一天一夜終於追上了韓信,這才演繹出一段“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追回了韓信,劉邦這才對韓信刮目相看,一番談論之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統領三軍,軍事全權交由韓信來處理。

韓信的第一步戰略是:攻三秦,據關中。公元前206年八月,韓信利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突然襲擊陳倉,擊敗了雍王章邯,後又擊敗了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平定了三秦之地,佔領了關中大部。

第二步戰略:東征項羽、剪除羽翼。公元前205年,漢王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也相繼投降。彭城一戰,劉邦五十六萬聯軍被項羽三萬精兵打敗後,劉邦退守成皋,幾次易土,戰爭處於了相持階段。韓信則向東攻取了背叛的魏王豹,趙王歇、代王陳餘以及燕和齊的疆域,嚴重威脅到了項羽的大後方,使項羽疲於奔命,顧此失彼。

第三步戰略:垓下之戰定天下。公元前203年十二月,韓信率五路大軍(劉邦聯軍、韓信軍、彭越軍、劉賈軍和英布軍)共計60餘萬人馬將項羽10萬人馬圍在了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晚上又令人在楚軍的四面唱起了楚歌,以此動搖楚軍軍心,項羽見大勢已去,率親騎八百餘人突圍,最後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烏江而死,從此,大漢得天下。

韓信為劉邦贏得大漢天下,最終被劉邦所猜忌逼得欲謀反,還是在蕭何的建議下把韓信騙進宮中被呂后所誅殺,故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的成功在於他從軍跟隨過項羽,對項羽的戰法非常熟悉和了解,知道項羽的缺點和短處,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如果劉邦沒有韓信,僅憑張良、蕭何和手下一班莽將,多半是很難爭得天下,最多落個漢王就很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