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本來我有很多話想說,但也不能一下都談到,今天只談談有關讀書的一些問題。這可能對你們畢業後在工作中自己進修時有所幫助。先談一下我個人讀書的經過。


十二歲以前,在學館讀四書五經,只是呆板地死背,不能背就捱打,只有用逃學一法來躲避。


十三歲發現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書中列舉很多書名,下面注著這書有多少卷,是誰所作,什麼刻本好。我一看,覺得這是個門路,就漸漸學會按著目錄買自己需要的書看。


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十五歲廣州大疫,學館解散,因此不用學習科舉的八股文,所以有時間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在三年時間裡看了讀了不少書,打下初步基礎。


十八歲入京應試,因八股不好,失敗。誤聽同鄉一老先生的勸告,十九歲一面教書,一面仍用心學八股。等到八股學好,科舉也廢了,白白糟塌了兩年時間。不過也得到一些讀書的辦法。有人問我當時讀書是用什麼辦法,其實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法子是很笨的,我當時就是“苦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刻苦鑽研,專心致志,逐漸養成了刻苦讀書的習慣。


科舉廢后,不受八股文約束,倒可以一面教書,一面讀書。當時讀書,就是想研究史學。中間有幾年還學過西醫,辦過報紙,但讀書和教書從未間斷,因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過好幾遍。可惜《四庫提要》 所著錄的書,許多在廣州找不到。


辛亥革命後重入北京,當時熱河文津閣《四庫全書》移貯京師圖書館,因此可以補讀從前在廣州未見的書。如是者十年,漸漸的有所著述。


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我讀書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沒有得到老師的指導,有兩點經驗,對研究和教書或者有些幫助:


1.從目錄學入手,可以知道各書的大概情況。這就是涉獵,其中有大批的書可以“不求甚解”。


2.要專門讀通一些書,這就是專精,也就是深入細緻,“要求甚解”。經部如論、孟,史部如史、漢,子部如莊、荀,集部如韓、柳,清代史學家書如《日知錄》、《十駕齋養新錄》等,必須有幾部是自己全部過目常翻常閱的書。一部《論語》才一萬三千七百字,一部《孟子》才三萬五千四百字,都不夠一張報紙字多,可見我們專門讀通一些書也並不難。這就是有博,有約,有涉獵,有專精,在廣泛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又對某些書下一些功夫,才能作進一步的研究。


不管學什麼專業,不博就不能全面,對這個專業閱讀的範圍不廣,就很像以管窺天,往往會造成孤陋寡聞,得出片面偏狹的結論。只有得到了寬廣的專業知識,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全面解決問題。不專則樣樣不深,不能得到學問的精華,就很難攀登到這門科學的頂峰,更不要說超過前人了。博和專是辯證的統一,是相輔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結合,在廣博的基礎上才能求得專精,在專精的鑽研中又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我們研究歷史科學,需要知道的知識幅度很大,要了解古今中外,還要有自己較專門的學問。如果樣樣都去深鑽,勢必由於時間、精力有限,反使得樣樣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專精,孤立地去鑽研自己的專業,連一般的基礎知識都不去注意,沒有廣泛豐富的知識,專業的鑽研也將受到影響。學習歷史也是如此,中國不是孤立於世界之外的,不瞭解世界歷史,學中國史就必須受到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懂得中國。研究宋史,不知道整個中國歷史發展過程,則宋史也學不通。研究任何朝代的斷代史,都不能沒有通史的知識作基礎,也不能沒有其他必要的各方面的知識。

中國歷史資料豐富,浩如煙海,研究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書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書的概況。有些書只知道書名和作用就可以了,有些書要知道簡單的內容,有些書則要認真鑽研,有些書甚至要背誦,這就是有的要涉獵、有的要專精。世界上的書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專業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書。


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同學們畢業之後,當然首先要把書教好,這是你們主要的任務;另外,在自修的時候,可以翻閱一下過去的目錄書,如《書目答問》、《四庫總目》等。這些書都是前人所作,不盡合於現在使用,但如果要對中國歷史進一步的研究,看一看也還是有好處的。


懂得目錄學,則對中國歷史書籍,大體上能心中有數。目錄學就是歷史書籍的介紹,它使我們大概知道有什麼書,也就是使我們知道究竟都有什麼文化遺產,看看祖遺的歷史著述倉庫裡有什麼存貨,要調查研究一下。如果連遺產都有什麼全不知道,怎能批判?怎能繼承呢?蕭何入關,先收秦圖籍,為的是可以瞭解其關梁厄塞、戶口錢糧等,我們作學問也應如此,也要先知道這門學問的概況。目錄學就好象一個賬本,打開賬本,前人留給我們的歷史著作概況,可以瞭解,古人都有什麼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鑽研時才能有門徑,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也就可以較容易的找到了。經常翻翻目錄書,一來在歷史書籍的領域中, 可以擴大視野,二來因為書目熟,用起來得心應手,非常方便,並可以較充分地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對自己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都會有幫助。


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有人說,有些青年基礎知識差,這當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你們在校四年,雖然已經打下一些基礎,但我們要更高地要求自己,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多注意。基礎知識好比蓋房時的地基,地基不打結實,房子就會倒塌。我國各行各業都有注意基本訓練的優良傳統,拳術、武術,初學時要花很多時間練好一招一式;戲劇科班,先學唱做念打,先練基本功。讀書更如此,古人讀書,先背誦一些基本書籍,寫字先學會拿筆和寫字姿式,講究橫平豎直,作詩先學做聯句對句,學習詩韻。研究一門科學,基本知識更是起碼條件,不打好基礎,就好像樹沒有根。當然前人對基本知識的要求與我們現在不同,但儘管有不同,而基本知識總是應當注意的。如學習歷史,就必須學會閱讀古文,要至少學會一種外語,而且要有一定的寫作能力,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哪些方面還沒學好,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多努力。


要想獲得豐富的知識,必須經過自己鑽研和努力,沒有現成的。只要踏踏實實地念書,就會有成績,不要以為學問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但也不能有不勞而獲的僥倖思想。不管別人介紹多少唸書經驗,指出多少門徑,但別人總不能替你念,別人唸了你還不會,別人介紹了好的經驗,你自己不鑽研、不下功夫,還是得不到什麼。而且別人的經驗也不見得就適用於自己,過去的經驗,也不一定就適用於今天,只能作為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陳垣: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讀書的時候,要作到腦勤、手勤、筆勤,多想、多翻、多寫,遇見有心得或查找到什麼資料時,就寫下來,多動筆可以免得忘記,時間長了,就可以積累不少東西,有時把平日零碎心得和感想聯繫起來,就逐漸形成對某一問題的較系統的看法。收集的資料,到用的時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


學習是不能間斷的,更是不能停止的,要注意學習政治,學習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並要經常學習黨的政策。要趁著年輕力強的時刻,刻苦鑽研,努力讀書,機不可失,時不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