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月亮與六便士》以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全文傳遞了一個思想:在所有為生活而奔波,有人卻在不懈地追逐理想。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但是今天,我想談的不是理想與六便士,而是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被偏見束縛的一生。

他曾過著毫無波瀾的婚姻生活,有著平淡無奇的日常,但他不滿現狀,偏偏去追求人生的理想:畫畫。

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但即使他在追逐理想,但拋棄家庭和妻子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我"認為他是一個渣男,所以一開始就抱有偏見。

一個沒有感情的渣男,突然要去學習藝術,說明他是逃避生活還是盲目追求?

說明你有偏見。

所以,即使後期他的畫帶有深意,足以能給人以美學享受,"我"還是不以為意,認為他仍對畫畫一竅不通。

由糟糕的人生,推測他的藝術生涯不會圓滿。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你看,就是這樣,人們往往相信自己表面看到的,而不願深究這樣是對還是錯。

生活中,偏見也是無處不在。

偏見無處不在

網易雲音樂《pretty girl》中排名第一的評論這樣說:

"一個女孩有紋身說明什麼性格還是有故事?"

"說明你有偏見"

一針見血。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偏見使這個世界變得雲裡霧裡,於是,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他人像在看一個笑話。

就像當年我第一次知道同性戀,帶著震驚與茫然,上網搜索這是怎樣的一個群體,沒想到,搜索到的是鋪天蓋地的謾罵:

"同性戀去死!

同性戀滾出地球!

同性戀怎麼這麼噁心!

這世界怎麼有你們這樣的人?"

愛好小眾,卻成了原罪。

因性取向的不同,就竭力批評他們的為人,不假思索地全盤否定他們。

人們的眼睛啊,如彩虹般絢爛,卻看不清這真實的世界。

即便是現在,大家對同性戀的接受度高了,爭議和詆譭也從未減少。

柴靜《看見》一書中與張北川對話:

"我們的社會為什麼不接納同性戀者?"

"因為在我們的性文化裡,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作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任何愛都是無罪的,任何人都不該因為性取向被否定。

我們之所以看他們有罪,是因為我們的固有認知:戀愛只能異性之間談。

我們把偏見當作我們行事的原則。

拋開繁衍後代的目的,如果天鋼倫常告訴我們:人類就應該跟同性談戀愛,那跟異性談戀愛的我們,是不是另類呢?

世界因偏見而"蒙紗"

現實中,產生偏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

1.證實性偏差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證實性偏差。

它的意思是:個體在決策時,總是傾向於有意或無意地尋找支持已有信念、預期或假設的信息和解釋,忽視可能與之不一致的信息和解釋。

也就是說,我們總是試圖用理論或者資料去證實我們確信的信息,這樣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偏離原本的軌道。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王小波在一篇雜文裡說:"如果某個證據支持你的觀點,但它看上去很可疑,那麼不用問,它多半是假的。"

深以為然。

就像小說《打火機與公主裙》中寫的那樣:所有的事情,只有在最開始的時候,才是它原本的樣子。

當我們拿無數個證據去證明自以為是的觀點時,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也在慢慢地偏離既定的軌道。

2.認知資源有限

這個世界上,與你三觀不同的人有很多,由不同的三觀所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也不同。

如果不肯承認這個事實,就會變得心胸狹隘、見解淺薄。

我有一個朋友,常常覺得自己無所不知。

聲稱跟別人交往兩天便能看透這個人。

可是,她往往評價得十分不準確,她通過一件事就說人家淺薄,等我仔細交往下去,才會發現人家滿腹詩書。

當我們認知資源有限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看待事物是片面的,就像小學課本里,老師讓同學們看楊桃,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更是長得不一樣。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一個人之所以如此篤定,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我們能明白這一點,就能更好的認識一個人。

當一個人對世界認識充足的時候,就不再用侷限性的思維考慮事情,去了解他人。

3.給自己找藉口,給他人編織原因

人格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基本歸因錯誤,意思是:我們在解釋他人行為時,總是過度強調內部原因,但在解釋自己行為時,過度強調外部原因。

例如:我們自己學習差,就是老師教的不好,他人學習差,是因為笨。

我們用無數個外部理由為自己開脫,卻常常把他人的錯誤歸因於他人本身能力的不足。

這樣胡亂把原因和結果歸結在一起的行為,是基本歸因錯誤的具體表現形式。

同期進公司的兩個女生,我們只看到長相出眾的那人升了職,就推斷,這漂亮女生肯定巴結了老總,或者有後臺,卻從沒看到,她為了工作曾奮不顧身,為了拿下一個case沒日沒夜的跟進。

對原因瞭解得不夠徹底,卻武斷的下結論。

這是偏見的標準姿勢。

如果我們總是帶著偏見去看這個世界,那麼世界必以偏見回饋你。

如果我們總是被外界的偏見所困,則會畫地為牢。

那麼當別人對你飛短流長時,我們該怎麼消除紛飛的偏見去衝鋒陷陣?

如何越過偏見

1.相信自己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有個熱門話題:紋身能決定一個人的好壞嗎?

前幾天遇到一個喜歡的小哥哥,然後我撩了他,後來他發現我身上有紋身,就說我不是個好女孩,想問下各位網友們,紋身能決定一個人的好壞嗎?

我很欣慰,評論區裡一片支持的聲音,

評論區裡有一條回答,我很贊同:紋身是喜好,和人品沒有必然聯繫。

是啊,就像有人喜歡抽菸、有人喜歡喝酒、有人喜歡品唐詩宋詞。

抽菸喝酒的不一定是流氓混混,賞唐詩宋詞的不見得有多高雅。

其實,他因為紋身拒絕了你,同時失去了瞭解你炙熱內心的機會。

《傲慢與偏見》中有這樣一句話:傲慢使別人不能愛我,偏見使我不能愛別人。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那個小哥哥對紋身的女孩有偏見,偏見則會使他錯過一個好女孩。

可是,在網上求問的女孩,卻因此懷疑:我是不是好女孩?是不是如別人說的那般不堪?

難道你自己還不知道嗎?

紋身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好壞,同樣,他人的看法不能決定你的好壞。

我們不製造偏見就已經很困難了,為什麼還要被世俗的偏見所束縛?

他人不瞭解我們,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該過怎樣的一生,這個世界上三觀不同的人比比皆是,由此引出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也層出不窮,我們不能一一對照著進行改正,我們也不用改正。

我們只需要知道,世人對我有偏見,我便聽之任之無視之,待歲月更迭,假以時日,偏見也會如當年落在我們身上那般,落在他身。

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2)

坦然面對,勇敢反抗

電影《哪吒》中一句話: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由《月亮與六便士》談談:我們在偏見的洪流中如何自處?

是啊,人心中的成見,永遠無法消弭。

可是,人生實短,你如果處處在意他們的看法,只會失去自我。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中,白落梅這樣說道:"只有用一顆清淨依止的心,看世態萬千,方能消除偏見,在平和中獲得快樂。"

別人的看法並不代表真正的我,倒不如用一顆平常心,我知我,懂我,不棄我。

如果你真的信了他們,整日憤慨、崩潰,甚至自暴自棄,那你真的會成為別人眼中的你。

反之,如果你奮起、努力,甚至超越自己,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真的可以,那麼別人就可以看到真實的你。

一個超越陳舊觀念的你。

就像哪吒面對眾人的非議時,吼出:"我是誰,只有我自己說了才算!"

別人可以當井底之蛙,我卻不能受他人目光所限,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3)思維不斷成長

《終身成長》中將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的特點是: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

成長型思維的特點是:人的能力可以經過後天培養。

有固定思維的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在不斷提升的,因此,他們看待別人的眼光總是變換的。

具有固定思維的人,看人會帶有偏見。

倘若思維一直得不到成長,思考方式就會僵化,行為方式也會一成不變,毫無新意。

倘若思維不斷成長,那麼看問題具有多變性,能從大局出發,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質。

大局觀的養成,有助於格局的形成。

格局大了,看什麼都包容力很強。

虛懷若谷。

正如席慕容所說:恢宏的心胸就是一個沒有偏見、沒有私心、能包容並且容忍他人的不同的一種心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