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醫師承和確有專長有何不同?

為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國家陸續發佈了不少優惠政策。針對中醫師承,早在2007年施行了《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即衛生部52號令),2017年又實施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即衛計委15號令)。這些都無疑給廣大社會人士打開了中醫的大門,為非科班出身的愛好者們創造了良好的合法行醫的機遇。政策一經出臺就引起了廣泛注意,那這兩個政策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看一下。


1.考取《傳統醫學醫術確有專長證書》

可以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省內的醫療機構中試用期滿1年並考核合格,可以申請參加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也可以選擇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或者可以選擇到醫療機構從事相關工作。

2.考取《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

經註冊申請後取得《中醫(專長)醫師執業證書》。經註冊申請後取得《中醫(專長)醫師執業證書》。符合舉辦中醫診所條件進行備案取得《中醫診所備案證》開啟合法行醫之路,即可在註冊的執業範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且執業時間滿五年、期間無不良執業記錄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3.考取《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

“江湖郎中”可延續傳統的“師承”方式,接受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再通過一系列考核後,能夠執證上崗了。過程中,學員和指導老師要簽訂“師承”關係合同,並經過公證處公證後生效。學習期滿後,學員可根據老師意見申請參加出師資格考試,取得“出師證”並經歷一年的臨床實習之後,學員才能參加傳統醫學師承類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如果從報考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試考生的具體的特徵來區分:選擇報考中醫師承的為年滿18週歲,經過正規拜師跟師學習,並通過了師承出師考試的考生;而其他的確有專長考生,未經過師承的正規學習,25週歲以上,經過自己多年的實踐獲得專業技術,從普遍的報考年齡上來看比師承人群年齡大,更多的適合年長的老中醫報考。


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政策的功能和定位不盡相同,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師承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