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樑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如果不飽含深情的話,一個人怎麼能寫一百多萬字,他在那幹嘛呢?興趣對我本身沒有那麼大的推動力,一定要加入情懷的推動力,而且情懷的推動力一定是為主的。”梁曉聲獲得茅盾文學獎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去年8月份,梁曉聲的三卷本長篇小說《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票數在五部得獎作品中位列第一。這部115萬字的作品被譽為“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故事的字裡行間,處處承載著他關於生活原點的記憶。


得知獲獎消息時,梁曉聲正在家中錄製電視臺節目。他知曉後的第一反應是關掉手機,因為還要完成錄製。“只要書出來,能得到讀者的認同,認同度高一些,對我就是最大的欣慰了,對獲獎沒有什麼想法”。


20世紀80年代初,梁曉聲發表《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成為中國知青文學的代表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梁曉聲轉向為平民代言,關注回城知青、下崗工人、進城農民、莘莘學子等,這些平民身影,出現在他的《返城年代》《年輪》《知青》等虛構寫作和《中國社會階層分析》《鬱悶的中國人》等作品中。


梁曉聲:“我們這一代人我經常形容是扯著父母的破衣襟長大的。困難時期我們不但是口糧按定量,而且是每隔十天才能供應一次。到了第八天的時候,實際上就沒糧了,用那種麵糊糊打一點菜粥。”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梁曉聲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築工人,新中國成立前,跟著闖關東的隊伍,一路從山東老家走到哈爾濱。從“小三線”建設到“大三線”建設,父親常年奔波在外,母親帶著他們五個兄弟姐妹,省吃儉用維持著清貧的生活。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梁曉聲與父親


解放初期,商品供應不足,國家決定實行“計劃經濟”,發放各種票證來分配商品。1955年,第一張糧票發行,肉票、布票、煤票……各種票證深深烙進了一代人的記憶中。梁曉聲剛剛出了本新書,書名叫《從前那些事》,曾經的衣食住行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情節。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計劃經濟時代的國營商場


物質生活拮据的歲月裡,目不識丁的母親卻“挺支持”兒子看書,懷揣著看書種下的善良溫暖的種子,1968年,19歲的梁曉聲踏上了北大荒的土地,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發表了第一篇小說《麥種》。


上山下鄉、恢復高考、改革開放……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經歷了風起雲湧的大變革、大轉折,每一步,梁曉聲們都是親歷者,也是記錄者。1974年,他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被推薦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當編輯,開始大量以知青生活為題材的文學創作。


時代鉅變的洪流中,梁曉聲開始“一筆寫小說,一筆寫時評”。以《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為代表的一批時評作品,剖開社會問題最深層的肌理。


幾十年來,他一直堅持去鄉下采風,一路走來,變化都看在眼裡。


梁曉聲:“我曾經跟兒子有一段對話:問你將來參加工作了,我們是有能力給你買一輛新的自行車的。也可能我們這樣的人家一生都不會有私家車,你不能想到僅僅20年之後滿大街都是車……我在一個月前到了安徽,進到大別山腹地的時候,房子是新的,都是二層的,儘管是山裡人家,要有沙發,還要掛壁畫,還要鋪地板磚。周圍的環境也很美。”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梁曉聲與妻子、兒子


“千里江陵一日還”已是生活的日常,乘高鐵、坐飛機,梁曉聲喜歡靠窗的位置,日新月異的變化會撲面而來。


梁曉聲:“對比在最近幾年太強烈了,原來的這城市像一本書,後來你突然發現這書翻開了,它版圖擴大了一倍。新區都很漂亮,再後來已經不是一本書翻開,幾乎是像一個拼圖展開的規模。”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2002年,梁曉聲從電影製片廠來到北京語言大學,成了一名教授文學課程的大學老師。他關注“以文化人”的影響力,用父輩的責任感,傳遞關於“善良”的教誨。


也許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經歷,切實的感受,真摯的情感,才使《人世間》這部作品成為最真實的關於生活原點的記憶。


如果說梁曉聲先生的長篇小說,大部分都是寫知青,寫現實的,那麼在他獲得茅盾文學獎後的首部長篇小說《重生》,就可以稱為他的“轉型之作”了。


本部小說刻畫了一個倍受爭議與懷疑的“懦者”形象,講述的是一段離奇曲折而生動感人的抗日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感覺到那種“現實主義”的情感在裡面。


以柔順反抗強橫,以柔弱展示力量,小說不僅彰顯著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關懷,對和平的渴求,還詮釋了一種以弱制強、以柔克剛的人生智慧。


置之死地,而後重生。梁曉聲先生獲得茅盾文學獎後的首部長篇小說,看《重生》如何詮釋人生智慧!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轉型之作,“懦者”該如何走向重生

表象的強大,不代表真的強大;

內在的偉岸,才是真的偉岸;

勇而無能,不足為道;

“懦”而有節,才是真正的勇者無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