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選讀(77)|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通鑑選讀(77)|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秦紀一】

秦始皇帝二年

(丙辰 公元前二四五年)


趙以廉頗為假相國,伐魏,取繁陽。趙孝成王薨,子悼襄王立,使武襄君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廉頗出奔魏。久之,魏不能信用。

趙師數困於秦,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廉頗見使者,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可用。

使者還報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楚人陰使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卒死於壽春。


通鑑選讀(77)|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柏楊曰:

郭開所擔任的角色,十分重要,這位在國王面前一臉忠貞的鯊魚,寧願國家滅亡,也要公報私仇,正是敵人最欣賞的對象,也最容易收買。趙王國亡後,秦王國發現:郭開製造冤獄之多,打擊民心士氣之重,挖政府牆腳之努力,其他賣國賊給他提鞋都不配,論功行賞,於是封他當高級國務官(上卿)。歷史上,郭開這類人物不少。他們唯一的危險不是被人唾罵,而是新主子萬一不領這份情。



通鑑選讀(77)|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札 記

廉頗老矣尚能飯,奸人毀之不得返。

一朝怒擊出奔魏,客死楚國思用趙。

曾因不服藺相如功名在己之上而出言不遜、欲辱相如的廉頗,因藺相如主動退避、顧全大局而能負荊請罪、敢於認錯。這次又因職位被樂乘取代而怒攻之,弄得自己也只能出奔他國,最終客死異鄉,雖有奸人毀之,自己容人之量不足亦是一大原因。

山人曰:

廉頗的“我思用趙人”表明他還是思念趙國的,但卻不能再回去了,這和屈原頗像,《楚辭·哀郢》:“曼餘目以流觀兮,冀壹反之何時?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離騷》:“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屈原是因為受到讒毀而被流放在外,廉頗則是流亡在外受到讒言而不能歸,兩者都是心懷愛國之情被排擠而鬱郁不得志,他們類似的遭遇至今讀來仍令人唏噓。

通鑑選讀(77)|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