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引言

戰國中後期,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的國策,對三晉發動凌冽攻勢,三晉屢戰屢敗。公元前262年爆發的長平之戰,趙孝成王一意孤行的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致使40餘萬趙軍主力被白起分而圍殲,損失殆盡。公元前259年,秦趙再一次爆發了邯鄲之戰,雖然這次戰爭,趙國在魏國信陵君和出國春申君的幫助下取得了艱難的勝利。

但邯鄲之戰的殘酷與兵員、物資的嚴重損耗,對於剛剛經歷了長平之戰嚴峻局勢的趙國而言,無疑於火上澆油。西邊的秦趙兩國打得火熱,東邊的燕國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秦趙長平之戰與邯鄲之戰時,燕國屢屢兵犯趙境,並趁機攻取了趙國的北部重鎮昌城。但由於秦國虎視眈眈,趙國無力雙線作戰,所以面對燕國不甘“寂寞”之舉一直隱忍不發。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長平之戰形勢圖


不甘寂寞,趁人之危

一來二去,使得少不更事的燕王喜認為趙國已是強弩之末,逐漸生出大舉攻趙乃至滅趙的念頭。燕王喜召來昌國君樂間(燕國名將樂毅之子)詢問滅趙之計,樂間的答覆猶如一盆冷水潑在燕王喜頭上,“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為進一步刺探趙國虛實,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命丞相慄腹以修好之名出使趙國,“相慄腹約歡趙,以五百金為趙王酒”。

慄腹回到燕國後,稟報燕王喜“趙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極力勸說燕王喜籌劃攻趙之戰。昌國君樂間與大夫將渠抓住燕王喜腰間結系印紐的綬帶,以阻止其上車,並哭諫道“臣非以自為,為王也”。燕王喜大怒道“吾以五而伐一,安能敗乎”,自己以五倍的兵力伐趙,還怕打不贏嗎?隨即“

以腳蹴之”,將樂間和將渠一腳踢開。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其民習兵,伐之不可


公元前251年,“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慄腹之謀,舉兵擊趙”。在長平之戰與邯鄲保衛戰爆發的數年之後,一貫擅於背後捅刀燕國遂命丞相慄腹為統帥,起全國之兵,號稱60餘萬,戰車數千乘,浩浩蕩蕩殺向趙國。60萬燕軍分作兩路,一路由丞相慄腹親統40萬,攻打趙國鄗地,另一路由副將卿秦統領20萬,攻打趙國代地。

如此龐大的陣仗在燕國曆史上只有樂毅五國伐齊能與之相比,燕王喜志在必得,他親率一支偏軍以為策應。這位年輕的國君自信滿滿,欲效仿乃祖燕昭王,一舉振興燕國。反觀趙國這邊,由於剛剛經歷了長平大戰與邯鄲保衛戰,丁壯盡失、無以為戰。趙孝成王不得不將十幾歲的娃娃和六十多歲的老漢全都應徵入伍,總算是拼湊了一支13萬人的弱旅。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趙壯者皆死長平,可伐也


差距懸殊,以少勝多

一方60萬大軍,一方13萬老弱;一方乘人之危,一方生死存亡;一方侵略他國,一方抗擊侵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家國安危存亡之間,老將廉頗臨危受命,率領這13萬臨時拼湊起來的趙軍北上禦敵。由於燕軍分作兩部,故而廉頗將這13萬趙軍也分作兩部,他親率8萬士卒前往鄗地迎戰燕國丞相慄腹40萬大軍,另一路5萬前往代地與燕將卿秦對峙。

廉頗深知慄腹好大喜功、有勇無謀,且燕軍兵無戰心、士氣低落的特點,“以輕兵為鋒,伏大軍於後”。先示之以老弱疲憊之卒,隱其精銳,誘慄腹孤軍深入,“慄腹既敗輕兵,追之甚急”。廉頗知慄腹將來,再以事先埋伏好的精兵強將橫向殺出,打燕軍一個措手不及。燕軍“及遇伏軍即大亂。腹死鬥不退,為亂兵所殺”。廉頗得勝的同時,另一路5萬趙軍也傳來捷報。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鄗代之戰示意圖


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鄗,殺慄腹,俘卿秦”,消息傳到燕國,舉國震動。昌國君樂間長嘆,遂棄燕奔趙,燕王喜悔不聽樂間之言。廉頗將兩路趙軍兵合一處,乘勝追擊,“頗逐之五百餘裡,圍其國。燕人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解燕圍

”。燕王喜這一波糗大了,乘人之危欲滅趙國,結果被趙國反殺,都城還被趙軍圍了,最終割讓了五座城池請和。

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鄗代之戰,老將廉頗居功至偉,趙孝成王“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丞相”。在趙奢大破秦軍於閼與而被封為馬服君的18年後,一代老將廉頗也終於通過對燕的鄗代之戰獲封為信平君。在後世人眼裡,廉頗是真英雄,與其有關的歷史典故也很多,諸如“負荊請罪”、“一飯三矢”。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負荊請罪


老將軍廉頗在與魏國、燕國等弱國作戰時,可謂是戰功赫赫,但是面對勁敵秦國,就不是這樣了。例如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命中更胡陽率軍十萬圍攻趙國山城閼與,趙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討救援閼與之策。已經成名多年的廉頗說“閼與道遠險狹,難救”。而此時尚屬初出茅廬的趙奢卻回答道:“閼與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於穴中,將勇者勝”。

在前者看來,“道遠險狹”是不能出兵的理由,而在後者看來,“道遠險狹”卻是勝利的條件,並說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言壯語,兩者高下立判。事實證明趙奢也做到了,他出奇計一舉破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此戰也是東方六國以一國之力對秦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極大的鼓舞了東方六國抗秦的信心。後起之秀趙奢也因此先於廉頗受封為馬服君。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譬之猶兩鼠於穴中,將勇者勝


公元前262年,秦趙長平大戰爆發,“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而攻秦”。從這段記載我們隱隱可以看出,趙國是在“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無人可用情況下,矮子裡面拔將軍,不得已才讓廉頗出戰的。而戰鬥一開始,廉頗就連戰連敗。“

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障四尉。七月,秦軍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其西壘壁”

廉頗在長平之戰第一階段屢屢失利,不得已“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並非是英明之舉,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於廉頗初戰失利,進而消極防禦,給了秦軍重新部署調整的時間,其本人對長平之戰的慘敗是負有一定責任的。用一句話形容廉頗是非常貼切的: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雖然如此,但廉頗在鄗代之戰中的表現也是值得肯定的。

廉頗:打秦國唯唯諾諾,打燕國重拳出擊

打燕國重拳出擊


結語

在公元前251年爆發的燕趙鄗代之戰,老將軍廉頗僅僅以十餘萬老弱士卒,擊潰了燕國六十萬大軍,並且乘勝追擊攻入燕國,圍困燕都,堪稱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在這場鄗代之戰中,作戰經驗豐富廉頗非常清楚這支由老弱病殘倉促間組成的部隊,與燕國大軍正面相抗鬥勇,無異於以卵擊石。正是戰前周密的部署、知己知彼的分析,戰鬥中機動靈活、虛虛實實的戰術運用,才創造了趙軍以少勝多的奇蹟。

參考文獻

劉向,《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79年

楊寬,《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