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戰國四大名將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但是其中之一的廉頗,往往被認為是墊底的角色,存在感似乎只限於負荊請罪。有史記載的戰例也是乏善可陳,尤其是與之老對手秦國的戰鬥中似乎沒有聞名於世的勝仗。世人對廉頗指揮能力的評價也僅限於善於防守,不善於進攻。真相真的如此嗎?筆者認為廉頗是一名被嚴重低估的名將,其指揮能力不亞於其他三位名將。

世人認為廉頗墊底於四大名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長平之戰初期稍有挫敗,後來堅守不出,遏制了秦軍的攻勢

【四月,……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此戰王齕統帥的秦軍在初期三勝趙軍,廉頗認為秦軍勢大,銳氣正盛,遂修築三道防線抵抗秦軍,秦軍攻破第一道防線後,再無戰果,被阻於丹水河,秦軍接連挑戰,趙軍堅守不出,秦軍亦無計可施。廉頗成功阻擋了秦軍的進攻。但是因為先前與王齕對陣的小敗和堅守不出,為後世人大為詬病,被認為軍事指揮才能一般,而且善於防守。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趙國名將廉頗

二、對秦國的勝仗乏善可陳

廉頗對秦軍最大的戰爭當屬長平之戰,廉頗初期小敗,後期堅守不出,穩住了防線,也算成功的守住了國土,後期被趙括取代,但終沒有破敵。其實廉頗對秦作戰有一勝利的案例,典型的就是“幾之戰”。

【秦王大怒,令衛胡易伐趙,攻閼與。趙奢將救之。魏令公子咎以銳師居安邑,以挾秦。秦敗於閼與,反攻魏幾,廉頗救幾,大敗秦師。】

——《戰國策·趙三·秦攻趙藺離石祁拔》

釋義:“秦昭王大怒,命令大將胡易討伐趙國,進攻閼與。趙國大將趙奢率兵援救。魏國派公子咎率領精銳部隊駐紮在安邑,以牽制秦軍。秦軍在閼與大敗,返回來進攻魏國幾地。廉頗救援幾地,把秦國的軍隊打得大敗。”這是唯一有史記載的廉頗對秦國的一次全面勝利。

三、有史記載的廉頗指揮的勝仗大多是針對東方五國的

【十五年,燕昭王來見。趙與韓、魏、秦共擊齊,齊王敗走,燕獨深入,取臨淄。】

——《史記·趙世家》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十三年,樓昌將,攻魏幾,不能取。十二月,廉頗將,攻幾,取之。】

——《史記·趙世家》

【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

——《史記·趙世家》

【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慄腹之謀,曰“趙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鄗,殺慄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頗將,攻繁陽,取之。】

——《史記·趙世家》

廉頗針對其他五國的戰績可謂相當輝煌,簡直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除了戰國四大名將外無人能出其左右。但是針對強秦的戰爭太少了,給人一種虐菜鳥的感覺,體現不出他的高超戰爭指揮藝術,令人難以信服他的四大名將的地位。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知錯能改對於一名武將來說難能可貴

但是廉頗還真不是世人想象的那樣只能“虐菜鳥”,他的存在使秦國頗為忌憚,廉頗的四大名將地位一點水分都沒有,可謂實至名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破齊揚名

廉頗的成名之戰就是協同樂毅的五國伐齊和五國伐齊期間的陽晉之戰。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史記·趙世家》

為什麼陽晉之戰能讓廉頗聞於諸侯,官拜上卿呢?主要是廉頗的戰果巨大,作戰難度高。因為齊國當時是天下霸主,連秦國都難與之抗衡,秦國商鞅變法後曾兩次大戰,都是秦國敗北,一是桑丘之戰,秦惠文王失敗後遣使自稱“西藩之臣”向齊威王謝罪。第二是秦昭襄王時期,齊國名將匡章攻破函谷關(戰國時期六國唯一一次),嚇得秦王割地求和。正是齊國強大到如此地步,廉頗能單獨攻取齊國重鎮,可見其難度之大。勇氣聞於諸侯也說明其他國家鮮有像廉頗這樣的將領。

二、廉頗攻打山東五國百戰百勝,戰績可比肩白起

五國伐齊後秦國最強於諸侯,白起藉助強大的秦國國力經略六國順風順水,;廉頗憑藉次強的趙國的強大國力經略其它五國,戰績不比白起差多少。畢竟山東諸國與秦國國力的差距要遠大於山東五國與趙國國力的差距,白起取得比廉頗更多的戰果也屬正常。如果廉頗和白起的國度互換,估計廉頗就很可能是秦國的白起,白起就是趙國的廉頗了。白起經略六國順風順水,廉頗經略山東五國亦是無往不利。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光靠守是不行的,而廉頗經略五國的作戰行動基本全是進攻。並不是世人所說的只善於防守,是否防守主要取決於將領對戰場形勢的判斷,審視奪度選擇用兵方式。典型就是王翦滅楚,本是滅國之戰,要主動進攻才是,可是王翦率大軍深入楚國腹地進行防守。利,則進攻;弊,則防守。所以說廉頗是善於防守,不善進攻是不嚴謹的。而且秦國一直強於趙國,戰略上是秦攻趙守,這也註定了趙國將領在與秦國作戰時候首先是要防守,然後根據戰場形勢作出反擊,後來讓秦國為之膽寒的李牧,抗擊秦軍的策略就是防守反擊。如果李牧和王翦的國度調換,筆者認為李牧打王翦,能把他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同理廉頗和王齕亦是如此。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長平之戰簡圖

三、廉頗戰績的 “加分項”——對秦作戰勝仗絕不限於“幾之戰”

【趙用廉君,咸陽畏鄰。及罷推轂,誰能抗秦。盛衰在運,興替由人。房陵流落,為聽讒臣】

——《事林廣記後集》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現存史料記載的廉頗對秦作戰全面勝利的是“幾之戰”,廉頗僅憑“幾之戰”的勝利就能威震秦國,使“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 趙(廉頗)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顯然不可能,史料記載的長平之戰前廉頗對秦戰果確實乏善可陳,甚至不值一提,且唯一的一次全面勝利司馬遷的《史記》並無著墨。筆者揣測,廉頗對秦勝利的戰例覺不止“幾之戰”,很可能有更多的戰例,但是為什麼不見史料記載呢?這要從始皇帝焚書坑儒說起,始皇帝為了鞏固統治,執行欲滅其國,先去其史,大肆焚燬諸子百家經典和東方六國的史料典籍。記錄秦國曆史事件較為客觀的六國史料消失殆盡,只保留秦國史料《秦紀》,《秦紀》是司馬遷著《史記》戰國年代事蹟和劉向著《戰國策》的主要參考資料,秦史有諱言失敗的毛病。(各國史料的通病)所以秦國的光輝形象被保留,那些可能記錄廉頗戰勝秦國的六國史料早已化為灰燼。

廉頗是一位非常有膽識的將領,澠池之會看似是秦王想羞辱趙國的一次會盟,實際上是想在趙國這裡複製楚懷王“武關會盟”的一次陰謀。而廉頗識破了秦王的陰謀,一者與趙王約定此次會盟如遇不測的預案,二來陳兵於邊境,威懾秦國。結果秦王羞辱趙國不成,亦不敢扣留趙王,正是秦國畏懼廉頗的體現。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三條紅線為長平之戰趙國三大防線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史記·趙世家》

廉頗在長平之戰對秦作戰稱得上勝利的是成功遏制了秦軍的攻勢,算是半勝或平手。後續的邯鄲之戰廉頗指揮趙軍抵擋住了王陵和王齕的攻擊。後在楚國和魏國的援軍幫助下,大敗秦軍,逼降鄭安平兩萬人。

四、長平之戰廉頗小遇挫折事出有因

(一)趙軍先敗於上黨,士氣低落不如秦軍,優勢難以發揮

廉頗領兵出征時,上黨的戰略要地已經全部被佔,迫不得已退守長平與馮亭等人合兵一處,士卒加平民共計20萬,馮亭部被秦數次擊敗,士氣低落。而長平地區多山嶺,趙國胡服騎射有一支優勢的騎兵可與秦軍銳士相抗衡,而長平多山,地勢崎嶇,趙國唯一的優勢發揮不出來,臨戰能力大為折扣。

(二)空倉嶺廉頗失掉了先機,由此引發蝴蝶效應,導致後續連敗兩陣

1、搶佔空倉嶺意外失敗

廉頗抵達長平,發現守衛的關鍵在於長平以西三十里的空倉嶺,此處有高平關,地處空倉嶺山間隘口。秦國大軍人數雖多,卻難以在狹窄山道上展開,一旦守住此地,趙軍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於是,廉頗急命裨將趙茄率軍搶佔空倉嶺。秦軍也發現了此地的重要性,但是動作稍慢。當趙茄率軍趕到空倉嶺時,秦軍只有前面的偵察部隊趕到。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趙茄沒有據險而守,反而主動進攻秦偵察部隊,估計是輕敵了,這次零星衝突導致的野戰,趙茄不但沒有打敗秦軍偵查兵,居然還被對方斬殺了。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廉頗三道防線詳圖

【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軍白撿了空倉嶺,廉頗的計劃被完全打亂。這完全是趙茄作戰不力導致的後果,雖是小敗,但是趙軍已失先機,地利被秦軍佔去。此戰與廉頗和王齕的指揮能力無關,只能說秦軍戰鬥力優於趙軍。

2、秦軍憑藉地利破二鄣城

秦軍佔領空倉嶺後,形成居高臨下之勢,趙軍陷入全局被動之中。憑藉地形之利,秦軍攻破二鄣城,斬趙都尉四人,廉頗被迫再次後退。此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縱使兵聖孫武亞聖吳起這等天縱英才降臨也是無濟於事。

【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此時,廉頗已經意識到,空倉嶺已無法佔據,只能轉入守勢,他擺了個正三角防禦陣型,以丹河為界,分為東西壘壁:西壘壁為正三角頭上那個點,東壘壁依託大糧山、七佛山、韓王山等構築而成。這個陣型表明,廉頗並未完全放棄進攻,還是保持了在丹河以西的一塊前進陣地,在堅固防禦的同時可伺機反擊。

3、二鄣城已失,西壘壁如同斷臂孤掌難鳴

在二鄣城已被秦軍奪取的情況下,趙軍的西壘壁缺乏保護而呈一線平行之狀,完全暴露在秦軍的箭頭之前。更重要的是,西壘壁構築不久,只能算是個臨時的野戰防禦工事,堅固程度跟二鄣城根本無法相比。王齕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他可不會留時間給趙軍加強防禦設施。七月,在秦軍猛攻之下,在西壘壁尚立足未穩的趙軍很快崩潰。廉頗佈置第一道防線全部被秦軍攻破。

【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4、廉頗於險境中扭轉了不利形勢

福兮禍所伏,廉頗三戰不利,敗而不潰,臨危之際指揮趙軍全線撤到丹河以東,趙軍依託丹河築壘遏制秦軍。至此,趙軍以長平關、故關、大糧山、七佛山為依託構築了一個倒三角的防禦陣型,牢牢地鉗制了秦軍北向長子的通道,防止秦軍向趙軍右翼迂迴,保障故關的安全;同樣,大糧山、七佛山支撐點保證了秦軍無法從趙軍左翼實施迂迴,威脅故關。自此趙軍成功脫離險境,消除了秦軍的優勢,並遏制了其攻勢。正面強攻,秦軍也沒有任何優勢。趙軍以丹河為其防禦前沿,丹河以東谷地距離其身後高地僅數百米距離,秦軍強渡丹河會遭到居高臨下的趙軍強有力的衝擊,廉頗的佈置也有等著秦軍半渡而擊的嫌疑。王齕空有大兵團而無用武之地,地形不適合大兵團展開,沿丹河南下至泫氏城,地形稍稍平坦,然而此處趙軍依託韓王山和大糧山、七佛山構成一個袋狀防禦,秦軍到在此正好進入趙軍口袋陣,背靠丹河而身受趙軍三面夾擊,也是十分不利。廉頗據此堅守,意圖時機有變,反擊秦軍。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趙括的長平之戰圖可做王齕若繼續進攻廉頗的後果參考圖

但是王齕也算是經驗豐富的將領,因此在攻破趙軍防線後,他沒有進一步向前,也不求徹底擊潰廉頗,而是固守。如果王齕繼續渡河進攻,廉頗就很有可能像白起圍趙括一樣圍住王齕,如果把廉頗持續的後退看成廉頗的誘敵深入,那麼廉頗的策略只成功了一半。白起引誘趙括的佈置一如廉頗引誘王齕的佈置,事實上白起吸引趙括上鉤是以秦軍第一道防線基本被趙軍徹底擊潰,如果趙括打贏了秦軍的誘餌部隊就停止進攻,處境就與王齕極為相似,繼續進攻則失敗,就地或者退回大本營固守就又相持不下。從這個層面看廉頗的指揮才能和白起一個水準,兩人的指揮藝術真可謂殊途同歸,有異曲同工之妙。簡而言之,戰爭打到這一步,誰先進攻誰的輸面就大。

(三)廉頗兵力弱於王齕

長平之戰後世史學家公認的秦軍參戰人數為六十多萬,前期三四十萬,後期增兵二十多萬。趙軍前期參戰二十萬,後期趙括代廉頗增兵二十多萬,總兵力四十五萬。所以長平之戰初期,廉頗相對於王齕就有兵力上的劣勢。大丈夫寡不敵眾再自然不過。

五、王齕長平奈何不了廉頗,邯鄲之戰更是敗於廉頗,白起在長平和邯鄲直接拒絕出戰廉頗

王齕在長平之戰雖然憑藉運氣,小勝廉頗三陣,但是廉頗消除秦軍優勢後,王齕再也攻不下趙軍防線。雙方進入相持階段,王齕擁兵近兩倍於廉頗卻奈何不了對手,本身算不上成功。雖然長期相持對趙國的傷害巨大,其實秦國的處境也不比趙國好到哪裡去,因為戰勝後的白起評價秦國就是“國內空”。針對廉頗穩固的防線,秦國也是一籌莫展,包括白起也是無計可施,如果白起有信心正面對抗並攻破廉頗的防線,估計秦國也不會和趙國相持將近兩年之久,後又使反間計使趙括替代廉頗了,因為長期相持秦國的消耗也是極為巨大的。同時也說明了秦國對廉頗還是很忌憚的,廉頗不離任,秦軍就不敢有新的動作。

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戰,先由王陵率領幾十萬大軍(預估三十萬)圍困邯鄲,廉頗指揮十幾萬臨時拼湊的趙軍挫敗敵軍,秦軍又增派軍隊,秦軍依然損失慘重而沒有戰果。秦軍無奈之下換上了王齕,王齕圍困了八九個月,依然攻不下邯鄲。長平之戰後秦國相比較趙軍優勢更為明顯,王陵和王齕輪番出陣,都被廉頗挫敗。廉頗的指揮能力在這次戰爭中發揮的淋漓盡致。王齕在長平小勝,而邯鄲之戰卻敗於廉頗,廉頗也算是報了長平之戰小敗的一箭之仇,而且相當痛快,他以絕對的劣勢讓秦軍遭受了相比趙軍在長平之戰小敗而言的更大損失。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長平關後就是趙國腹地的平原地帶

這時候想啟用白起,白起稱病不行,然後是各種藉口,雖然有道理,但是心底是忌憚廉頗的,因為即使白起去了,遇到廉頗照樣失敗。

【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癒,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秦王使王齕代陵將,八九月圍邯鄲,不能拔。】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但是白起的任性不作為,對於秦軍的重大損失置若罔聞,確實有辱一名軍人的責任。軍人當以保家衛國為己任,豈能為自己不敗名聲和私人恩怨而致國家利益於不顧?明知必敗且昭王執意滅趙,白起作為一個軍人應該承擔自己的使命,就是不可為而為之,作為秦國第一猛將,身臨戰場一來鼓舞連戰連敗的士氣,二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將秦軍的損失降到最低,雖然最終難逃一敗,但是不至於那麼慘,秦軍邯鄲之戰前後損失二十萬,鄭安平的兩萬秦軍直接投降聯軍,白送一個大便宜給趙國。最終釀成了秦國的又一次悲劇——信陵君合縱攻秦!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光靠守是不行的,而廉頗經略五國的作戰行動基本全是進攻。並不是世人所說的只善於防守,是否防守主要取決於將領對戰場形勢的判斷,審視奪度選擇用兵方式。典型就是王翦滅楚,本是滅國之戰,要主動進攻才是,可是王翦率大軍深入楚國腹地進行防守。利,則進攻;弊,則防守。所以說廉頗是善於防守,不善進攻是不嚴謹的。

廉頗——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將

邯鄲之戰廉頗連挫秦軍數將

而且秦國一直強於趙國,戰略上是秦攻趙守,這也註定了趙國將領在與秦國作戰時候首先是要防守,然後根據戰場形勢作出反擊,後來讓秦國為之膽寒的李牧,抗擊秦軍的策略就是防守反擊。如果李牧和王翦的國度調換,筆者認為李牧打王翦,能把他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同理廉頗和王齕,白起亦是如此。白起王翦之所以給人的感覺似乎強於廉頗,這也只是特定環境下的假象,畢竟秦國相比較趙國強大得多。就像拳擊比賽中重量級(86公斤級以上)選手打敗了次最輕量級(50公斤級)的選手,我們肯定不覺得勝利者有多厲害,如果是50公斤級選手戰平或者打敗了86公斤級以上的選手,那麼勝利者絕對是相當有水平的,這個50公斤級選手對趙國來說就是廉頗和李牧之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