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貸款好還是全款好?是等額本息好還是等額本金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辦理一些貸款——按揭房貸、房產抵押貸、信用貸、信用卡分期……甚至還會花唄分期、白條分期等。如何理解這些貸款的資金成本呢……是高、還是低?

1⃣️

利息很貴

買房時的按揭貸款,其利息成本貴不貴?有些人會說:“貴!真貴!”不信?看下圖啊:

買房貸款100萬、貸30年,按照4.9%的基準利率來算得話,總共利息支出多少?91萬!

有人一聽頓時懵了:利息和本金幾乎一樣多,相當於貸款100萬、利息支出就要100萬,總共要還款200萬啊!你眼瞎了嗎?怎麼不貴呢?!

No!No!你錯了,確實不貴。

說貴的人,是因為沒有貨幣購買力的時空概念——現在的100萬和未來的或延續三十年的100萬,其購買力是不一樣的,當然是現在的100萬更值錢啊。

還沒理解?想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吧,那時的1萬是筆鉅款,能買很多…很多東西,而現在的1萬塊能買多少東西呢?說它貴,是因為錯把未來的、延續三十年的100萬等同現在的100萬。

貴不貴不是看利息總額,而是看利率。按揭房貸的利率年化約為4.9%左右(有時利率打折、有時利率上浮),請問:你從哪裡還能找到如此低利率的貸款?

把利息總額多等同於資金成本貴,還有一個常犯的錯誤:等額本金的還款方式(月供越來越少)比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月供月月相等)更划算。

為什麼呢?

因為整個30年下來,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利息總額要大於等額本金的利息總額啊。

還以上面貸款100萬、貸30年,利率為4.9%來計算,等額本息總利息為91萬,而等額本金總利息則約為74萬,前者比後者多付了17萬的利息,誰划算、誰便宜不是一目瞭然嗎!?

No!No!你又錯了,二者的成本是一致的。

等額本息之所以總利息多,是因為使用的資金時間長——100萬貸款,用一年和用三年,其利息支出能會一樣嗎?還有就是使用的資金金額多——100萬貸款和50萬貸款,同樣使用一年,其利息支出能一樣嗎?與之對應的就是,等額本金之所以總利息少,是因為使用的資金時間短、使用的資金金額小。

也就是上圖我們能看到的:本息還款的月供30年一樣,月月都是5307,而本金還款的月供30年遞減,先高後低……最初還款6861元,每月遞減11元。

說明了什麼?本金還款前期還本多——對應就是使用的本金時長和金額就少,理所當然的總利息就少啊。

在本息還款和本金還款貸款成本一致(是利率一致、不是利息總額一致)的情況下,本息還款反而更划算:使用便宜錢的金額更大、時長更長,前期還款壓力小,更有利於現金流的籌劃啊。

2⃣️

利息便宜

跟利息很貴的錯誤理解一樣,有時候我們又會認為利息很便宜。如下圖:

這是一個信用卡分期廣告,按照每期(每月)0.5%的費率來算得話,年資金成本就是6%(0.5%/月×12月)啊!

而現在被認為是最便宜的貸款——按揭房貸,在利率上浮30%的情況下,其年利率已達6.37%(4.9%/年×1.3倍),比房貸還便宜……你說這貸款多划算!

No!No!你錯了,它很貴。

這裡的0.5%/月是費率、不是利率,所以不能簡單的乘以12月。請看下圖

有什麼問題嗎?

也許你發現了——每期還的本金相同、每期還的手續費也相同。也就是說,你越往後使用的本金越少——因為你月月還本金(833.33元)呀,可你的手續費卻一直保持不變(73.90元)。

什麼意思呢?你在前期使用的本金其利息較低、越往後本金的利息就越高了——因為費用不變(一直都是73.90元),而使用的本金越來越少了。

那上面信用卡分期的真實成本是多少呢?

你可以通過EXCEL表格中的IRR來計算真實成本(如何算IRR,請百度搜索),但也有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其公式為:

真實成本=2n/(n+1)×費率,其中:n為期數(一般為月),前面的2n/(n+1)就是轉換系數。

所以上面0.5%/月的信用卡分期:

​分3期、係數是1.5〖2×3/(3+1)〗,月息0.75%(0.5%×1.5倍)、年息9%(0.75%/月×12月);

分12期,係數是1.85,月息0.925%、年息11.1%;

分36期,係數是1.95,月息0.975%、年息11.7%。

如果以上計算太麻煩,那就大概估一下好了——直接把分期的月費率乘以24,就是真實年利率。所以上面0.5%的月費率,其真實年化成本接近12%。

其實這種還款方式叫等本等息——每期還款本金相等、每期還款的利息也相等。

等本等息和等額本息/等額本金的區別在哪呢?前者以貸款額為計算基數,後者以使用額為計算基數,而貸款額≧使用額——像信用卡分期之類的貸款,因每月要還本,其使用額就是越來越低的。

真實的資金成本是下面這樣的:

看到了嗎?每月的還款總額一致(895.32元),因每月使用的本金越來越少,所以利息也在逐漸減少,這就是等額本息的按揭房貸基本原理,等額本金這裡就不展示了,其原理也一樣——隨著使用本金的減少,每月支付的利息也在減少。

因為大家越來越知曉信用卡分期的貓腥,所以銀行也在轉換推廣方式,就是為了迷惑大家,請大家計算如下分期的真實資金成本:

案例一:

1.5萬元每天手續費3.4元,那1萬元每天手續費多少呢?2.27元(3.4元/1.5萬)。月手續費是多少呢?68.1元(2.27元/天/萬×30天)。那月費率是多少呢?0.681%/月(68.1元/1萬×100%)。然後再根據期數的不同,再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出真實的年化成本。

案例二:

一千元分期,月手續費7元,那就是說一萬元分期,月手續費70元了,月費率就是0.7%(70元/1萬×100%),然後再根據期數的不同,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出真實的年化成本。

案例三:

5000元分期,每期手續費37.50元,那月費率就是0.75%了(37.5元/5000元×100%),然後再根據期數的不同,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出真實的年化成本。

這麼看來,第一家銀行0.5%/月費率已是良心價了……可真實成本也接近12%啊,剩下的這幾家信用卡分期真實年化成本都在15%以上了哦。

銀行也知道直接說費率,大家能直接計算出資金的真實成本、同時也好直接比較各家費率的高低,所以就變著法子把費用說複雜些,那些稍微算術不好的人……就交了智商稅。

嗯……這些銀行,為了多賺錢也是用盡了心思、操碎了心。

3⃣️

貴or便宜?

我們該如何看待資金成本的高低呢?所有的高低否、划算否、適合否……沒有絕對標準,都是比較出來的。

怎麼比較呢?以誰為標準呢?

1.跟資金的投資收益比。貸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投資、為了賺取收益,只要收益率大於資金利息,就是划算的。

這種情況下貸款越多越好、槓桿越高越好,過去這些年之所以大家敢貸款買房,就是房價漲幅超過了貸款的利息,所以債務槓桿才能撬動財富啊。

月息兩分(年息24%)的錢高不高、能不能用?不知道——如果你的投資收益能達到24%以上,月息兩分當然可以用啊。

2.跟同等成本的貸款比。目前房抵貸的利息一般在年化7.5%左右——這可是有房產作為抵押物的情況下哦。

那沒有任何抵押物、全憑一張臉就能獲得的信用貸,其利息若也只有7.5%左右就是划算的——按銀行的風控標準來說,沒有抵押物風險更大、理應利息更高,可它的利息竟然跟抵押貸的利息一樣,當然就不貴了。

3.跟附加權益的貸款比。

有兩種信用貸,額度差不多、利息也差不多,但一種辦理完貸款就必須使用、並開始計息,另一個是給的授信額度——使用就付息、不使用就不付息,且能隨時支取、隨時歸還、按日計息,請問哪種成本低呢?

當然後者了——它附加了一個選擇權,而要獲得這個期權、這個便利本來是要花錢買的呀。

那如果一種貸款三年,每月等額本息還款,而另一種是每月還息、到期後一次性還本,哪個便宜呢?後者啊——它能把更多的錢留在手裡,也是附加了一個選擇權。

願各位能撥開利息的迷霧,分析出正確的資金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