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貸款"買房還是等房價跌了"全款"買房

有人拿中美家庭資產配置做過對比,數據顯示是中國家庭的房產配置比例歧高,大約7成;而美國家庭則更加均衡,4成左右的資產均配置了金融資產。所以說中國人一有錢就買房的說法不是誇張。但是,目前如果再引水入樓市的話,泡沫會越吹越大,剛剛緩和的一系列風險可能會立刻捲土重來。目前我們內憂外患,決策層不希望再搞大刺激,更不希望大漲大跌,所以我們購房也需要隨行就市,變得更加理性。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貸款"買房還是等房價跌了"全款"買房

50萬基本可以付清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產的首付,然而對於一二線來說或許遠遠不夠。但由於調控政策,對於那些手中有幾十萬的人來說,想買三四線還不一定買得到,一二線又買不起。不過當下重點不在於多少萬,而在於現在值不值得買房。筆者的建議是:剛需沒必要等,有錢可以立刻買;改善居住的可以再等等,投資、投機的基本可以醒醒了。為什麼這麼說,理由如下:

1、房企資金緊張,“空房”會越來越多。房企融資渠道處處被堵,資金緊已經是業內公認的事實了,但現在不少樓盤都開始預售,為的就是加快回款速度。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房地產施工與新開工面積增速開始出現分化,也就是說工地越來越多,但沒看到幾個正在施工的,這其實就是非常大的“隱性庫存”。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貸款"買房還是等房價跌了"全款"買房

樓盤開工了,房企就能獲得貸款,至於啥時候竣工已經是次要的了。在這期間咱們只能邊等邊給一套還沒建好的“空房”付首付和月供。如果你是剛需,這種等也值得;但如果是那種已成家、改善居住型購房的話,這種情況會耗盡絕大多數家庭的現金流,對於本身就開支很多的家庭來說得不償失。

2、政策環境反對樓市投機。一方面,近期有部分按揭利率下調的情況,不少人認為樓市扛不住了。但我想說的是,按揭利率下調只是隨行就市,“房住不炒”的根本宗旨沒有變。去年年底以來,由於央行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銀行的流動性充裕,市場整體資金面寬鬆,利率紛紛下行,而按揭利率作為市場利率的一種,當然也就跟隨下行了。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貸款"買房還是等房價跌了"全款"買房

另一方面,從最早的蘭州,到菏澤、廣州、珠海、福州和重慶等地陸續開始放鬆限購條件,使得輿論對未來樓市產生了許多想象空間。但其實這只是在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為了防止樓市大跌引發系統性風險而為之的。

3、未來購房需求將逐漸放緩。80,90後這一代人基本人手一套房,再加上父輩的,等我們的下一代豈不是有3,4套了。有人說沒關係,可以賣啊!問題來了,賣的話總得有市場,而且大家都賣的話,價格一定撐不住。因此,未來的樓市大概率不會出現瘋狂的搶房大戰,迴歸理性是大趨勢。目前城鎮人口的增長需求已經在2017年達到了6.87億的峰值,且在緩慢回落中。據恆大研究院估算,2021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由剛需時代進入改善時代;2042年從增量房時代進入存量房時代。因此,改善型購房需求的人完全可以不用那麼著急,趕著風頭上車。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貸款"買房還是等房價跌了"全款"買房

4、不是見房就買,未來城市的房價分化更加嚴重。三四線城市的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再加上中心城市的馬太效應,購房需求很難支撐未來的房價;而一二線城市,在城鎮化和住房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聚集優質資源的這些中心城市依然是購房需求的集中地。恆大研究院數據預測顯示,2019年一線房地產銷售增速同比增長6.4%,二線同比-3.2%負增長,三四線同比-6.9%負增長。而三四線由於基數大,它的走勢基本決定了全國的走勢。因此,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上車,全國範圍選城市,城市裡面選地段是非常關鍵的。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

2020年,存了50萬,是立馬"貸款"買房還是等房價跌了"全款"買房

如今,從國家的多次表態來看,雖然房住不炒是樓市主要定位,但是穩房價同樣也是樓市的工作目標,穩定意味著房價不能出現大漲大跌,只能出現小範圍的波動。

所以,最後的建議就是:剛需沒必要等,有錢可以立刻買;改善居住的可以再等等,投資、投機的基本可以醒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