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買房,買房!焦慮,焦慮!

看著鏈家默默跳動的房價數字,李曉忍不住輕嘆了一聲:唉——。

年初她就已經在多處對比看房子了,半年過去了,當初最中意的海淀成交均價已經從1月的78099元,漲到了83027元,憑空一平多出來5000塊,如果按照預想的80平米計算,那得多掏40萬。

學區房,誰的焦慮

當初打算買海淀的房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孩子上學。

退回去幾年前,她還是極其鄙視那些焦慮的娃爸娃媽們:花幾百萬買個老破小就是為了方便孩子上學?這成績可是得靠自己,跟學區有半毛關係!

可是現在,她不這麼想了,何止半毛,說是有一萬毛的關係都不為過。

看著孩子一點點兒長大,買學區房的念頭就這麼抑制不住地瘋長,更強烈了。

她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身邊的北京人都告訴她,北京的教育資源有顯著地“鄙視鏈”:西城是高地,海淀是丘陵,東城是平原,其他城區不用看。

這麼一說就明瞭了,買房就只看西城和海淀,但是西城起步就10萬+的房價,可看的範圍實在太少,轉來轉去,李曉最後把目光鎖定在了海淀。

什麼叫均價,就是整體平均下來,所以這個七八萬,並不是全海淀哪兒都能買到的,比如,中關村科育小區70年代的老屋,每平米還要小14萬。

看來看去,要麼是房子小,她看不上;要麼是小區太貴,沒錢買;要麼是沒有臨到好學區,不值得買。總之,李曉沒有看中眼的,時間一晃半年過去了,買房子的事就這麼耽擱了下來。如今眼下,同樣的房子,就得多掏幾十萬。

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哪那麼容易弄幾十萬,就算不吃不喝,40萬也相當於她一年的工資了。一想到這兒,李曉總忍不住莫名的生氣:一年白乾,房價也忒黑,樓市也太離譜了。

但馬上又變得無奈:不買學區房怎麼辦呢?身邊的同事、同學、朋友都在變著法子的買學區房、報輔導班、陪讀陪練,自己不跟著大流兒走,孩子豈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將來孩子埋怨自己怎麼辦,將來自己後悔怎麼辦……這麼可怕的結果想想就不能不去買。

房子,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相比之下,李曉的情況還算是好的,最起碼她能在北京買房,還有選擇的空間,只不過是買在哪兒的問題。

可是,吳華就不同了。他既沒有北京戶口,也夠不上在北京買房的資格。而隨著各地頻頻跟風的限購限售政策,他遠在十八線城市的老家也沒掉隊——限購一套房,三年內不得買賣。

擱幾年前,這對吳華來說也許不算事,可是現在卻是大事,更準確的說是心頭大患!他要結婚了,對象提出要房子,他自己也想著有房子——要不然心裡老過不了這道坎。

可是,現在這種狀況,怎麼買?去哪兒買?都是問題。

這一陣子,他一直在翻來覆去的想,甚至想過能夠有哪些鑽空子、不合規的辦法,但終究還是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他惱極了,都覺得隨TMD去吧,什麼房子、結婚、女朋友,落得個單身一人租房更逍遙。可是沒兩分鐘不由自主的繞道這上面來,忍不住長嘆一聲。

伴隨著房價的飛漲、城市生活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遊離於孤獨、焦慮、絕望之間。如果奇高的房價,真的壓垮了一代人的脊樑和理想,那麼誰來告訴我:社會發展的動力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