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地產行業“利潤王”不是恆大,不是碧桂園,它一年淨賺416億

一直以來,房地產都被視為暴利行業,誕生了大量的億萬富豪。不過隨著市場逐漸趨於飽和,行業已經進入調整期。去年破產重整的超過500家,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大房企究竟過得如何?時間來到2020年4月份,隨著財報的陸續發佈,我們可以從中一窺究竟。

誰是地產行業“利潤王”不是恆大,不是碧桂園,它一年淨賺416億

首先來看恆大。歷經24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為集地產、文化旅遊、健康養生、新能源汽車於一體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總資產2.1萬億。目前在全國280多座城市擁有810多個項目,去年實現營收4775.61億元,淨利潤172.8億元;銷售額為6011億元,銷售面積達5846.4萬平方米。

許家印表示:2020年將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新戰略,並確定了今年破8000億、2022年破萬億的規模衝刺目標。在新發展規劃指引下,恆大全面推行網上銷售,實現了一季度業績“開門紅”:銷售額同比增長23%至146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胡潤全球房地產富豪榜》上,許家印力壓李嘉誠、李兆基,以2310億元蟬聯首富寶座。

誰是地產行業“利潤王”不是恆大,不是碧桂園,它一年淨賺416億

曾高喊“活下去”的萬科,交上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678.9億元,淨利潤38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6%和15.1%。銷售面積達到4112.2萬平方米,銷售金額在21個城市位列第一,在12個城市排名第二。

不過作為行業TOP3的存在,萬科並沒能達到市場的預期,為近五年來利潤增速最低的一年。這就好比一位優等生只考了80分,光看成績不能說差,但距離優秀還相距甚遠。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前年喊出活下去是出於居安思危的考慮,現在“沒想到活下去變成特別真實的存在”。

誰是地產行業“利潤王”不是恆大,不是碧桂園,它一年淨賺416億

碧桂園去年實現營收4859.1億元,實現淨利潤39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2%和14.2%,銷售面積約6237萬平方米。集團已簽約或已摘牌的內地項目總數為2512個,業務遍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82個地級市、1299個縣/鎮區,是行業內佈局最廣泛的房企。

誰是地產行業“利潤王”不是恆大,不是碧桂園,它一年淨賺416億

三大龍頭房企地位不可動搖,不過並不是賺得最多的那個。地產行業的“利潤王”,其實是中海地產。從財報數據來看,去年公司營收1636.51億元,其規模差不多隻有碧桂園的三分之一,但淨利潤卻達到416.2億元;銷售面積為17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6%。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已有40年的中海地產,是中國建築集團旗下的孫公司。上世紀80年代正式在香港涉足房地產行業,以做住宅開發業務起家。90年代末開始把重心轉向內地市場,大力進入一二線城市。截至去年年底,8923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中,80%以上位於一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在23個城市中進入市場佔有率前三名。

對比行業多數龍頭房企淨利潤率僅保持在10%左右的情況下,中海地產的淨利潤率高達25.4%,可謂是“傲視群雄”。隨著住宅市場進入存量時代,他們也開始求變,邁進商業、新業務領域。至於表現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