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終於像銀行一樣會賺錢

恆大,終於像銀行一樣會賺錢

一位地產同行最近抱怨,2019年以來的新聞,幾乎沒有房地產利好的消息。

連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都很少發表與房地產有關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鮮少提及。熱議的房地產稅,則猶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久未落地。

唯一讓不少行業人士感到振奮的,還是來自別人家的消息,最近一家地產巨頭髮布了“盈喜”的業績預告,2018年度業績好得不像真的。

恆大預估公司的核心業務利潤,比去年同期要高出90%以上

按照恆大的統計口徑,核心業務利潤實際上是淨利潤的一種會計調整,把賬面上的一些變動收益剔除掉,比如商用物業評估增值收益、金融資產、衍生品等因市場價變動形成的紙面財富。

按照恆大上一財年約405億的核心業務利潤測算,2018年度的核心業務利潤起碼在770億以上。

這個盈利規模,如果摺合成淨利潤,基本上緊逼“

宇宙四大行”和中國平安的節奏,還高於國內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

2017年度,恆大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超過243億,年度增幅接近380%。如果放在A股比較,恆大的盈利水平至少能排在20名,位列萬科和貴州茅臺之後,連中國石油都沒有它賺錢。

恆大估計2018年度淨利潤等盈利指標也會大幅提升,在整體排位上,它的排名應該還會提升。

恆大能取得這麼耀眼的成績,當然不是偶然的。早在幾年前,不少房地產商還苦於應對宏觀調控之時,恆大已經備足了彈藥,在市場情緒低落時大舉拿下土地,成為了土地儲備最早邁過1億平方米的企業。

儘管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恆大沒少在資本市場掏出真金白銀,舉借了數千億的貸款,承擔著利率超過10%的資金成本,成為亞洲市場垃圾債發行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這也不得不佩服許主席的魄力,即使當時資本市場上的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三天兩頭地質疑恆大的高息借貸擴張,並導致前幾年的利潤支付給永續債持有人的利息,遠高於分配給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息,但恆大依然不為所動。

現在馬後炮一下,這些分析師和基金經理無疑被打臉了。畢竟,許主席是從當年4萬億的救命稻草下逐步做大了公司規模,他們太清楚國家對於房地產的態度,一時的困難無足畏懼,需要做的,似乎只是堅守而已。

但現在市場下行的苦熬階段,對於那些身邊有親朋好友在恆大工作的人來說,卻有不耐其煩了。

恆大的員工告訴拾遺君,在集團內有重大動作時,公司的要求是:每個員工需要發動身邊的至少10位親友參與。

比如此前恆大在推廣恆大金服時,每名員工需要發動至少10名親朋好友註冊使用恆大金服APP。

近期,恆大南方部分省份的樓盤推銷過程中,到訪量也成了一個重要的考核標準。恆大員工需要發動親友到項目案場登記,公司考核推薦到訪量。

為了完成考核量,部分員工只好作假。也因此出現了一種弔詭現象:恆大一些在南方的樓盤,莫名“到訪

”了許多從北方慕名而來的恆大親友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