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高頻知識點之方劑學各論——安神劑

方劑學各論——安神劑

(全國卷歷年出題數:22道)

1.概念:凡用重鎮安神,或滋養安神的藥物為主組成,具有安神作用,以指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劑,統稱安神劑。


2.適應範圍:安神劑主要適用於因情志內傷致臟腑偏盛偏衰,以神志不安為主要表現者。


3.配伍規律

①外受驚恐,或肝鬱化火,內擾心神,表現為驚恐,喜怒,煩躁不寧等,一般多屬實證,按照“驚者平之”的治療原則,應用重鎮安神治法,以平調心肝偏盛之證,其配伍特點是重鎮安神與清熱藥為主組成方劑,以達到鎮心安神,清熱除煩的目的。


②憂思太過,心肝之血不足,心神失養或心陰不足,虛火內擾,表現為驚悸、健忘、虛煩不寐等,一般多屬虛證,按“虛者補之”“損者益之”的治療原則,應用滋養安神的治本之法,其配伍特點是養血、滋陰與寧心安神藥為主組成方劑,通過以補為主,達到血能養心,陰承火降的目的。


③神志不安一證,還有因熱、因痰而致者,又當分別應用瀉火、祛痰等治法。


4.分類:分為重鎮安神、滋養安神、交通心神。


5.本章相關方劑的對比分析及鑑別應用


①重鎮安神

硃砂安神丸和珍珠母丸均有重鎮安神作用,皆可用治於煩亂,不眠,驚悸,多夢等症,其中不同點在於:硃砂安神丸長於瀉火清心,適用於心火亢盛而致陰血不足之證;珍珠母丸長於養血滋陰,益氣生血,適用於陰血不足,心肝陽亢之證。磁朱丸同有重鎮安神作用,但長於交通心腎,攝納浮陽,適用於水不濟火的失眠,耳聾,視物昏花等證。


②滋養安神

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同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虛煩少寐,心悸盜汗,健忘夢遺等證。其中酸棗仁湯長於養肝血,平虛陽,適用於肝血不足,陰虛陽亢的心悸,失眠之證;天王補心丹側重於滋陰養血,補心安神,適用於陰虛血少的虛煩不寐,心悸神疲等證;甘麥大棗湯長於養心安神,和中緩急,適用於髒躁證。


6.具體方劑


(1)重鎮安神


硃砂安神丸


【方歌】硃砂安神東垣方,歸連甘草合地黃;怔忡不寐心煩亂,養血清熱可復康。


【組成】硃砂、黃連、炙甘草、生地黃、當歸


【用法】作丸劑,臨睡前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硃砂沖服。


【功用】鎮心安神,清熱養血


【主治】

心火偏亢,陰血不足。心煩神亂,失眠,多夢,怔忡,驚悸,甚則欲吐不果,胸中自覺懊惱,舌尖紅,脈細數。


【方義】

①重用硃砂重鎮安神,寒能勝熱,以制浮游之火,為君藥;黃連苦寒瀉火,清熱除煩,為臣藥;兩藥配伍,共具瀉火清熱除煩,重鎮以安神志之功。


②當歸養血,生地滋陰,補其耗傷的陰血,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並防硃砂質重礙胃,為佐使藥。


③本方特點,一以瀉偏盛之火,一以補不足陰血,達到心火下降,陰血上承;並用重鎮安神,寒以勝熱之品,成為標本兩顧之方,於是心煩、失眠諸症乃可自愈。


【加減應用】

若胸中煩熱較甚,加山梔仁、蓮子心以增強清心除煩之力;兼驚恐,宜加生龍骨、生牡蠣以鎮驚安神;失眠多夢者,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養心安神。


【注意事項】

方中硃砂含硫化汞,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陰虛或脾弱者不宜服。

磁朱丸


【方歌】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潛陽又明目;心悸失眠皆可治,癲狂癇證亦宜服。


【組成】磁石、硃砂、神曲、蜂蜜


【功用】重鎮安神,交通心腎


【主治】

心腎不交證。心悸失眠,耳鳴耳聾,視物昏花。亦治癲癇。


【方義】

①磁石入腎,能益陰潛陽,重鎮安神,為君藥;硃砂入心,能安神定志,為臣藥。二藥合用,一能滋腎潛陽,以使水火既濟,交通心腎,乃能入寐;腎精內充,乃能耳目聰明。二能安神定志,以使心安神藏。


②神曲在本方具有健脾助運之功,以防石藥害胃;更與蜂蜜補中和胃相配合,促使脾胃散精,以填於腎,腎精充足,則諸證可祛,為佐藥。


③本方磁石、硃砂相合,既可重鎮安神,又具平肝潛陽之功,故能治心肝陽亢,肝風上擾,心神失寧之癲癇,柯琴稱之為“治癲癇之聖劑。”


【配伍特點】

本方以沉降之法,佐以健胃和中之品,且蜜製為丸,藥力得緩,無礙胃氣。

(2)交通心腎

【方劑學】高頻知識點之方劑學各論——安神劑

交泰丸


【方歌】心腎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十份連;怔忡不寐心陽亢,心腎交時自然安。


【組成】黃連、肉桂心


【功用】交通心腎,清火安神


【主治】

心腎不交證。失眠,伴心煩多夢,心悸怔忡,盜汗遺精,下肢不溫,白天睏倦,舌紅無苔,脈虛數。


【方義】

黃連苦寒清心火,以制偏亢之心陽,肉桂溫補下元,以扶不足之腎陽,且有引火歸元之功。


【配伍特點】

清上溫下並用,相反相成,以交通心腎,為其配伍特點。

(3)滋養安神


酸棗仁湯


【方歌】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養血除煩清虛熱,安然入睡夢鄉甜。


【組成】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

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證。虛煩失眠,心悸不安,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弦細。


【方義】

①重用酸棗仁為君,以其甘酸質潤,入心、肝之經,養血補肝,寧心安神。


②茯苓寧心安神;知母苦寒質潤,滋陰潤燥,清熱除煩,共為臣藥。與君藥相伍,以助安神除煩之功。


③佐以川芎之辛散,調肝血而疏肝氣,與大量之酸棗仁相伍,辛散與酸收並用,補血與行血結合,具有養血調肝之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為使。


【配伍特點】

心肝同治。


【加減應用】

血虛甚而頭目眩暈重者,加當歸、白芍、枸杞子增強養血補肝之功;虛火重而咽乾口燥甚者,加麥冬、生地黃以養陰清熱;若寐而易驚,加龍齒、珍珠母鎮驚安神;兼見盜汗,加五味子、牡蠣安神斂汗。


【注意事項】

方中酸棗仁搗碎先煎,其安神效果更佳。

天王補心丹


【方歌】補心地歸二冬仁,遠茯味砂桔三參;陰虧血少生內熱,滋陰養血安心神。


【組成】人參、茯苓、玄參、丹參、桔梗、遠志、當歸、五味子、麥門冬、天門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硃砂為衣,臨臥,竹葉煎湯送下。


【功用】滋陰清熱,養血安神


【主治】

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義】

①重用甘寒之生地黃,入心能養血,入腎能滋陰,故能滋陰養血,壯水以制虛火,為君藥。


②天冬、麥冬滋陰清熱,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當歸補血潤燥,共助生地滋陰補血,並養心安神,俱為臣藥。


③玄參滋陰降火;茯苓、遠志養心安神;人參補氣以生血,並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斂心氣,安心神;丹參清心活血,合補血藥使補而不滯,則心血易生;硃砂鎮心安神,以治其標,以上共為佐藥。桔梗為舟楫,載藥上行以使藥力緩留於上部心經,為使藥。


④本方配伍,滋陰補血以治本,養心安神以治標,標本兼治,心腎兩顧,但以補心治本為主,共奏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之功。


【加減應用】

失眠重者,可酌加龍骨、磁石以重鎮安神;心悸怔忡甚者,可酌加龍眼肉、夜交藤以增強養心安神之功;遺精者,可酌加金櫻子、煅牡蠣以固腎澀精。


【注意事項】

本方滋陰之品較多,對脾胃虛弱、納食欠佳、大便不實者,不宜長期服用。

珍珠母丸


【方歌】珍珠母丸參地歸,犀沉龍齒柏茯神;更加酸棗砂銀薄,鎮心平肝此方推。


【組成】珍珠母、當歸、熟地、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龍齒、辰砂、金銀花、薄荷


【功用】滋陰養血,鎮心安神


【主治】

陰血不足,肝陽偏亢。神志不寧,入夜少寐,時而驚悸,頭目眩暈,脈細弦等。


【方義】

①重用人參、當歸、熟地養血滋陰,益氣生血,是治陰血不足之本。珍珠母、龍齒平肝潛陽,鎮心安神以定驚悸,是平心肝陽亢之標。


②棗仁、柏子仁、茯神是用其安神定志,以寧心入寐。犀角、沉香用在本方的配伍作用,前者取其鎮驚之功,後者用其攝納浮陽之效。辰砂、金銀花用其具有鎮驚安神作用。


③本方配伍是滋陰養血與平肝、寧心並用,對純屬痰熱、痰火為患的驚悸、少寐之症尚不適用,免其誤補留邪。本方為標本兼顧之方,以使陰復陽潛,心肝承製,驚悸、少寐諸證均可漸愈。

甘麥大棗湯


【方歌】甘麥大棗治髒躁,養心安神並緩急。


【組成】甘草、小麥、大棗


【功用】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亦補脾氣


【主治】


髒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苔少,脈細略數。


【方義】

①髒躁多由心虛、肝鬱所致。表現在神志失常的各種症狀,如精神恍惚,睡眠不安等,凡此皆屬心失所養,神不守舍而成。


②重用小麥,取其甘涼之性,補心養肝,益陰除煩,寧心安神,為君藥,如《靈樞·五味》曰:”心病者,宜食麥。”甘草甘平,補養心氣,和中緩急,為臣藥。大棗甘溫質潤,益氣和中,潤燥緩急,為佐藥。三藥相合,共奏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


【配伍特點】

本方主以甘平質潤之品,以現“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