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本功《方劑學》必會的8個清臟腑熱方劑!

這8個清臟腑熱方劑建議各位中醫考生或者是中醫工作者背熟!

1.導赤散

組成:生地黃、木通、生甘草梢、竹葉。

方歌:導赤木通生地黃,草梢煎加竹葉嘗,清心利水又養陰,心經火熱移小腸。

功用:清心利水養陰。

主治:心經火熱證。

配伍要點:本方選藥配伍,與小兒稚陰稚陽、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疾病變化迅速的特點和治實宜防其虛、治虛宜防其實的治則要求十分吻合,《醫宗金鑑》以“水虛火不實”五字概括本方證之病機。

2.龍膽瀉肝湯

組成: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車前子。

方歌:龍膽梔芩酒拌炒,木通澤瀉車柴草,當歸生地益陰血,肝膽實火溼熱消。

功用: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溼熱|醫學教|育網。

主治:肝膽實火上炎證;肝經溼熱下注證。

辨證要點:以口苦溺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3.左金丸

組成:黃連、吳茱萸(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例為6:1)。

方歌:左金連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

功用: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主治:肝火犯胃證。

辨證要點:以嘔吐吞酸,脅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中醫基本功《方劑學》必會的8個清臟腑熱方劑!

4.瀉白散

組成: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

方歌:瀉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氣,清瀉肺熱止咳喘,熱伏肺中喘咳醫。

功用: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醫學教|育網。

5.清胃散

組成:生地黃、當歸身、牡丹皮、黃連、升麻。

方歌: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牙痛。

配伍意義:升麻用意有二,一清熱解毒,二火鬱發之。

6.玉女煎

組成: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方歌:玉女石膏熟地黃,知母麥冬牛膝襄,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齒松牙衄,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幹。亦治消渴,消谷善飢等。

中醫基本功《方劑學》必會的8個清臟腑熱方劑!

7.芍藥湯

組成:芍藥、當歸、黃連、檳榔、木香、炒甘草、大黃、黃芩、官桂。

方歌:芍藥湯中用大黃,芩連歸桂檳草香;清熱燥溼調氣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功用:清熱燥溼,調氣和血。

主治:溼熱痢疾。

配伍意義:當歸養血活血,體現了“行血則便膿自愈”之義;木香、檳榔行氣導滯,體現“調氣則後重自除”之義;大黃苦寒沉降,合芩、連則清熱燥溼之功著,合歸、芍則活血行氣之力彰,其瀉下通腑作用可通導溼熱積滯從大便而去,體現“通因通用”之法|醫學教|育網。

辨證要點:為治療溼熱痢疾的常用方。醫學教|育網|以痢下赤白,腹痛裡急,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8.白頭翁湯

組成: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

方歌:白頭翁治熱毒痢,黃連黃柏佐秦皮,清熱解毒並涼血,赤多白少膿血醫。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熱毒痢疾。腹痛,裡急後重,肛門灼熱,下痢膿血,赤多白少,渴欲飲水,舌紅苔黃,脈弦數。

以上分享的“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8個清臟腑熱方劑”內容,由醫學教育網小編蒐集整理,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分享給朋友。想了解更多醫學考試信息、複習資料、備考乾貨請關注醫學教育網中醫執業醫師輔導精華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