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武漢死亡人數下降至低位雙位數 一線醫生呼籲救治加強“基本功”

過去一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湖北和武漢的死亡人數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目前已經降至低位的雙位數。專家認為,防控的整體效果已經顯現,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重症救治形勢依然嚴峻。

根據湖北省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過去五天,湖北和武漢的死亡人數已經由週一的149例和131例,下降到週五的41例和28例,週二起死亡人數連續四天保持兩位數,週四更是降低到26例和19例的歷史低位。

整體防控效果顯著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急診科主任趙剡教授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死亡人數的下降可能與最近的‘床等人’的現象有關。前期由於病人數量短時間暴發,導致武漢醫院的醫療資源無法滿足病人救治需求,很多幹預手段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病人就死亡了。到了現在的階段,武漢雖然救治任務仍然艱鉅,但是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已經大大緩解,所以死亡病例數量也恢復到了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

現在武漢最大的任務,是要加強重症病人的救治,提升重症病人的好轉率。湖北省衛健委公佈的截至2月28日的數據顯示,湖北省目前重症病例7633例,武漢6775例,重症救治形勢依然嚴峻。

為此,2月27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緊急從全國調配外膜肺氧合機(ECMO)等設備,降低病亡率。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2月28日上午,16臺全新的ECMO已經被運至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ECMO是一種醫療急救技術設備,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

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利用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患者最終康復出院,成為湖北省首例,為新冠肺炎救治提供了新方案。此後,武漢市多家醫院多次利用該技術對危重患者進行救治。

讓病人能夠及時獲得生命支持,符合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趙剡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重症救治過程中,提供生命支持的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他說道:“戰勝病毒最終靠的是人體的免疫力,生命支持是幫助病人扛過去,渡過最危險的時刻。”

把常規操作做到極致

在武漢市肺科醫院ICU病房支援的中部戰區總醫院醫療隊隊長鄔明醫生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還在尋找更好的呼吸支持的方法,因為目前的呼吸機和ECMO設備的使用效果不是最佳。

“我們現在有幾個上了呼吸機以後也基本上不行。一種是我們呼吸機呼吸的參數給的特別高了,壓力特別高了,但是氣打不進去;第二種就是氣打得進去,但是氣在肺裡面不能跟血液交換,這也是一個難點。”鄔明醫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還說道,如果呼吸機不行,就只能上ECMO,但ECMO上了後也不是萬事大吉。因為EMCO需要氣管插管,病人會深度鎮靜,這可能會導致有痰咳不出來引起繼發的感染。鄔明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也考慮做一個新型的ECMO系統,但這對整個醫療團隊要求很高。”

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法醫病理學教授劉良最新公佈的屍檢大體觀察報告顯示,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有黏液性的分泌物,這是臨床治療需要警惕的。“在治療上如果黏液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會起到反作用。正壓給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廣更深,會加重患者的缺氧。”劉良教授分析道。

針對這種情況,為了避免分泌物在氣管內停留較長時間,形成痰栓,使患者病情加重,除了使用呼吸機外,吸痰機的常規操作方式也必不可少。專家強調,吸痰機的使用一直貫穿於整個新冠肺炎的救治過程,並不是一些傳言中所說的能夠代替呼吸機,而且痰栓也不是因為呼吸機產生的,而是對病人的基本護理工作沒有做到位。

一位武漢一線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醫護人員按部就班對病人做好最基本的護理比什麼都重要。他說道:“針對上述情況,ICU有常規的處理方法清除氣管分泌物,比如工作人員要經常幫助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等,這是最基本的防止痰栓形成的方法。如果病人體內積累了大量的黏液化不掉,那麼只能說是生命支持的基本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說是沒有做到極致。”

不過他指出,一些常規的操作也有高風險,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比如加溼技術能有效清除氣管的分泌物,但是醫護人員的操作風險特別高,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在做好充足的防護措施的前提下,為病人提供必要的護理。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一線的防護措施包括三級防護服和正壓頭盔,幾乎達到實驗室裡的防護級別,物力、人力都已經配齊。

“醫生要做好我們的基本的流程,不要以為常規的方法不夠神奇,或者說沒有很強的針對性,枯燥乏味,有風險,就不去做。”上述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有按規矩辦事,把細節做到極致,在新的答案出現之前,才能最有效地減少死亡率。”

他呼籲一線的醫護人員要尊重醫學規律,不要寄希望於針對性特別強的“奇蹟療法”。“循證醫學才是醫護人員選擇治療方案的最佳依據。”這位醫生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