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監督並不是在一旁一直盯著,督促孩子寫作業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教育不光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家長在家中也要監督孩子的作業情況。很多家長在一旁看著孩子面對一個小問題就思考半天難免心急,情緒上來了會對孩子大聲斥責,如此孩子很可能會會因此對學習產生反感。實際上家長的監督工作並不需要時時刻刻在一旁盯著,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和不自在。

大多數情況下家長為了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會選擇陪著孩子,但是這其實會阻礙孩子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家長要相信孩子是有進取心的,對於學習大多數孩子不會是天然的消極被動。

因此適當放手可以讓他們更專注於作業而不是來自身後家長的目光。當然,有一種情況,家長必須管孩子作業,如果孩子對學習出現了厭倦和牴觸情緒,家長有必要及時找到問題並引導孩子重新愛上學習。用合適的方法,既能保證孩子的學習興趣,也不會影響孩子獨立的能力。

家長監督並不是在一旁一直盯著,督促孩子寫作業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不過分追求完美

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寫作業既要字跡工整,有要求正確率,一旦出了小差錯就大發雷霆,認為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不認真,父母在對待孩子寫作業時候的情緒要注意控制。

因為一些在大人看來簡單的問題,可能孩子需要思緒半天,一些家長想當然的就認為孩子一定是上課不認真了,或者寫作業的時候心不在焉對孩子大聲斥責。這樣的情緒傳遞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動力,在父母負面的情緒下變得意志消沉,自暴自棄。

但是很多家長會反應,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還是免不了會生氣,就算事先內心默唸“不要發火”,但是看著孩子一直犯同樣的錯誤就來氣,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

其實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糾錯的方法出了問題,孩子在同一個問題上持續出錯,這時候有必要讓孩子重新梳理一下知識內容,是解題方法上出錯了,還是因為概念混淆出錯等等。父母的情緒源於找不到糾正的方法,而一旦找到了,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家長監督並不是在一旁一直盯著,督促孩子寫作業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讓孩子趨於完美的開始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問題,父母眼中的孩子都不會是完美的,生活中的習慣,學習上的不盡如人意,這些父母要學會去接受,沒有人能面面俱到,問題在於進步,和彌補不足的進度,孩子的學習狀態是停滯不前還是變得越來越好,這些通過長期的觀察是可以發現的。

實際上家長在監督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孩子有寫不完的作業,錯題同樣改不完,監督、檢查作業的核心在於糾正孩子在寫作業時候的不良習慣,以及知識上的查缺補漏,當這些負面少了,作業的正確率也會提升,同樣的還是免不了出錯,這是能夠被允許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讓孩子趨於完善的開始。

除此之外,家長在教育中不要抓得太緊。哲學家弗洛姆說,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父母對孩子的操縱原因在於對孩子缺乏信心,不認為離開了自己他們能做得很好。

好或者不好,做了才知道,即便是不好,也至少是個獨立的開端,沒有第一步的邁出哪來的第二步第三步,人要向前看的同時也要立足當下,至少明白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出錯是通往成功路上必然的經歷,順風順水是存在階段性的,長期的人生路必然充滿了考驗和困難。

父母既要接受不完美的孩子,也要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自己,直面自己的優與缺,如果無法正確對待會產生逃避的心理,背對缺點是缺乏自信的體現,逃避的心態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脆弱和焦慮更甚。

家長監督並不是在一旁一直盯著,督促孩子寫作業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2)管孩子作業重在引發思考而非對錯

很多家長在管孩子作業的時候首要的指標就是正確率,但是一次次的錯題改正背後是為了什麼呢?家長不要為了追求正確率,給學校、老師一個交代忘了初衷。

寫作業的本質在於鞏固知識融會貫通,在做題中將知識點靈活記憶,因此迴歸本質,習題是為了強化孩子的學習基礎。

並且引導孩子在應用知識點解答時候的思路,明確了這個概念,於是作業的正確率就不那麼重要,至少不會成為判斷孩子作業完成程度的唯一依據。

解題中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現在很多學生日常做題都是題海戰術,但是同樣的問題,如果有了清晰的思路,在之後的解題中就能遊刃有餘。

不會每次看到題目都感到陌生,一些方法的總結是作業本上無法體現的。這裡要求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要靈活,不要為了做題而做題,而家長同樣的,在監督作業的時候不要只著眼正確率,幫助孩子發現問題還要更上心才是。

家長監督並不是在一旁一直盯著,督促孩子寫作業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教育是為了培養獨立,作業中家長不要忙著給出答案

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就問家長,對此家長要針對具體的問題來決定是否要馬上給出答案。首先問題的內容如是關於知識型的還是做題環節的。

一些基礎的知識,可以讓孩子自行查閱相關資料,現在要獲取某種具體知識的途徑很多,相比直接給出答案,讓孩子自行去尋找更能培養獨立作業的能力,同時一些問題在查閱資料中還能獲取一些相關性知識,這樣的過程遠比直接給出答案更有意義。

以一個歷史選擇題為例,讓孩子找出其中正確的選項,一個選擇題在參考答案上的體現只是一個選項,但是如果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所學習和鞏固到的知識就可能是四個選項中涉及的到歷史史實,兩種方法達成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當孩子遇到解體思路上的障礙時,這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進行引導。相比知識型內容,這類作業父母的參與性可以適當提高。當然管孩子學習的前提首先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家長監督並不是在一旁一直盯著,督促孩子寫作業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不要把作業當做懲罰的手段

一些老師家長有讓孩子抄錯題的習慣,比如某個題目錯了,一次抄寫10遍20遍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寫作業不是為了惡意懲罰。

如果把這份厭煩的情緒代入到作業中,往後孩子學習的日子還長,作業更是茫茫多,真要把這份情緒代入到學習,作業中,孩子能不厭學嗎?孩子學習成績好壞,作業效率高低和情緒有關,越是厭煩效率越低,寫作業也越磨蹭。

用作業當做懲罰不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教育中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提供長期動力的最好方法,作為家長不應該給孩子施加暴力作業,因此如果只是為了懲罰其實大可不必。學習終究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介入其中不是為了約束孩子而是為了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生時代,甚至在今後的生活中都要不斷學習,自己內心關於學習是什麼感觸,特別是脫離了學校以後,自主學習中靠的就是內心的力量,讓孩子也感受到這股力量,學習才能更主動,作業說到底同樣不是目的,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從心裡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