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說起茶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我們經常會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端茶送客的場景:客人要離開時,主人都會吩咐僕役給客人獻茶,客人喝了一口後才會離開。

茶,天地自然界的靈草,拆開“茶”字,其意義是人在草木之中。茶,生於天,長於地,秉承天地萬物之靈氣與自然之美,得天地交和之氣,由陰陽二氣和合而成。

中國是茶的產地,茶的由來歷史悠久。相傳是由神農氏發現的,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中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隨後,茶便慢慢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從上古時代到明清時期,隨著茶的不斷髮展,也衍生出了相應的茶文化,比如茶道、茶詩、茶德、茶聯等。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茶文化如漢字文化一般博大精深,茶文化裡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深究。比如,有些人會說“吃茶”,而有些人說的卻是“喝茶”,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被別人邀請去茶館,或者是你邀請別人用茶,該如何說呢?不用還好,用錯的話豈不是讓自己鬧了笑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者的區別,以及它們背後文化。

“吃茶”如何理解?

“吃茶”的“吃”很好理解,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所謂“吃茶”就是將茶葉嚼爛吃下去的意思。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吃茶”一詞怎麼來的呢?華東地區的氣候、地形非常適合種茶,產出來的茶品質也是極佳,因此華東一帶的人們在喝茶時,即使喝到茶葉也不會將茶葉吐掉,反而是嚼爛吞入腹中,作為一種補品食用。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相傳神農在中毒後無意中用茶葉解毒才發現茶的,所以人們就一直將茶當做藥來使用。在唐以前,茶均使用藥用煎法,被稱為"吃茶"。

在佛教有“吃茶去”的典故。怎麼理解呢?相傳唐代趙州觀音寺高僧從諗禪師,人稱"趙州古佛",他特別喜愛茶飲,他覺得很多禪意是能在茶中領悟的。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據《指月錄》載:"有僧到趙州從禪捻師處,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有僧人到趙州從禪捻師這裡,從捻禪師問他:“你以前來過嗎?”僧人回答說:“來過”,從禪捻師說:“吃茶去”。他又問另一個僧人,僧人說:“沒有來過”。他還是說:“吃茶去”。這時,引領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麼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稱呼了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由此可知,在這位禪師心中茶本身自帶有禪,而“吃茶去”就是去領味禪意。所以,吃茶並不是簡單的喝茶,而是從喝茶這一行為中體味其中的韻味,體味人生。

在生活中也有吃茶的用法,在一些少數民族的婚俗中,“吃茶”有女子許婚之意。

在《七修類稿》中,有這樣一段說明:“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鳳姐讓兩個丫頭送了兩瓶暹羅進貢來的茶葉給黛玉。之後鳳姐又見到黛玉,問她茶葉怎麼樣?黛玉說:“吃著很好。”鳳姐就趁機笑著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眾人聽了一齊都笑起來,林黛玉紅了臉,就低頭不語,便回過頭走了。

以吃茶為寓意的習俗、典故遠不止這些,它們都賦予了吃茶這一簡單行為更深遠的意義。

“吃茶”與“喝茶”有什麼區別?

喝,是一箇中國漢字,讀音為hē、hè、yè,是左右結構,讀hē時,指把液體飲料或流質食物嚥下去;讀hè時,指大聲喊叫。

喝茶與喝水基本沒有什麼區別,就是將茶水通過喉嚨吞入腹中,補充人體必須的水分,來打到解渴的目的。

在現代,人們的用語更加通俗直白,所以用“喝茶”的時候比“吃茶”多。但對於一些專業的愛茶人士來說,他們對於茶的用詞還是非常講究的。所以,如果你是和對茶無太大關注的人一起喝茶,那麼你可以隨意點,不用太注意用詞的講究。但是,如果你和深愛茶的人一起品茶,那麼你就要多留心,用錯了詞不僅讓自己鬧笑話,還可能造成局面的尷尬。一般用“吃茶”比“喝茶”好,可以體現你一定的修養,也能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與茶有關的趣事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喜歡品茶,他認為茶可以清心除煩,並且寫下來不少茶聯、是我國茶文化的珍品。在民間也流傳了這樣一件趣事:有一天,鄭板橋去一家禪院,寺廟方丈以貌取人,見他衣著簡樸,就對他態度冷淡。

只說了聲:“坐”,對身邊的小和尚說:“茶”,交談後,老和尚發現來者談吐不凡,不似普通人,於是將鄭板橋請入廂房,說:“請坐!”

吩咐小和尚說:“敬茶!”,後來卻被人告訴面前之人正是鄭板橋,老和尚連忙將他請入清雅內室,說:“請上坐!”並讓小和尚“敬香茶”!

鄭板橋意欲離開時,方丈懇請鄭板橋賜一副茶聯。

鄭板橋想也沒想,隨手便寫下這樣一幅對聯“坐,上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和尚頓時羞得無地自容。

“吃茶”與“喝茶”雖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別?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再傳有一個農民喜歡茶,也種了很多,他害怕有人將自己的茶葉偷去,就謊稱自己種的茶是鴨屎香!以防別人打自己茶的主意。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茶俗,當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客人會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敲擊桌面,表示感謝。它怎麼來的呢?相傳,有位皇帝微服私訪,一次在茶館喝茶,皇帝給自己倒茶的時候順帶也給隨行的大臣倒了一杯,這讓大臣受寵若驚,不知該如何是好。不下跪謝恩,那就是罪過,但是如果下跪就會暴露乾隆的身份。所以有位大臣便急中生智,用兩個手指彎成雙腿下跪的姿勢,以示謝恩。後來,這個故事便被人們所知,也採用同樣的方式表達對倒茶人的尊重。

像這樣的趣事還有更多,都值得我們一一去探尋。小小的一杯茶,卻承載了我們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託,成為我們和外國溝通的一張亮麗名片。更多的瞭解中華茶文化,弘揚茶的精神和內涵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助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