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说起茶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我们经常会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端茶送客的场景:客人要离开时,主人都会吩咐仆役给客人献茶,客人喝了一口后才会离开。

茶,天地自然界的灵草,拆开“茶”字,其意义是人在草木之中。茶,生于天,长于地,秉承天地万物之灵气与自然之美,得天地交和之气,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

中国是茶的产地,茶的由来历史悠久。相传是由神农氏发现的,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中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随后,茶便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从上古时代到明清时期,随着茶的不断发展,也衍生出了相应的茶文化,比如茶道、茶诗、茶德、茶联等。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茶文化如汉字文化一般博大精深,茶文化里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深究。比如,有些人会说“吃茶”,而有些人说的却是“喝茶”,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被别人邀请去茶馆,或者是你邀请别人用茶,该如何说呢?不用还好,用错的话岂不是让自己闹了笑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区别,以及它们背后文化。

“吃茶”如何理解?

“吃茶”的“吃”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所谓“吃茶”就是将茶叶嚼烂吃下去的意思。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吃茶”一词怎么来的呢?华东地区的气候、地形非常适合种茶,产出来的茶品质也是极佳,因此华东一带的人们在喝茶时,即使喝到茶叶也不会将茶叶吐掉,反而是嚼烂吞入腹中,作为一种补品食用。另一种说法是因为相传神农在中毒后无意中用茶叶解毒才发现茶的,所以人们就一直将茶当做药来使用。在唐以前,茶均使用药用煎法,被称为"吃茶"。

在佛教有“吃茶去”的典故。怎么理解呢?相传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特别喜爱茶饮,他觉得很多禅意是能在茶中领悟的。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禅捻师处,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有僧人到赵州从禅捻师这里,从捻禅师问他:“你以前来过吗?”僧人回答说:“来过”,从禅捻师说:“吃茶去”。他又问另一个僧人,僧人说:“没有来过”。他还是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由此可知,在这位禅师心中茶本身自带有禅,而“吃茶去”就是去领味禅意。所以,吃茶并不是简单的喝茶,而是从喝茶这一行为中体味其中的韵味,体味人生。

在生活中也有吃茶的用法,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中,“吃茶”有女子许婚之意。

在《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凤姐让两个丫头送了两瓶暹罗进贡来的茶叶给黛玉。之后凤姐又见到黛玉,问她茶叶怎么样?黛玉说:“吃着很好。”凤姐就趁机笑着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就低头不语,便回过头走了。

以吃茶为寓意的习俗、典故远不止这些,它们都赋予了吃茶这一简单行为更深远的意义。

“吃茶”与“喝茶”有什么区别?

喝,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hē、hè、yè,是左右结构,读hē时,指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读hè时,指大声喊叫。

喝茶与喝水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将茶水通过喉咙吞入腹中,补充人体必须的水分,来打到解渴的目的。

在现代,人们的用语更加通俗直白,所以用“喝茶”的时候比“吃茶”多。但对于一些专业的爱茶人士来说,他们对于茶的用词还是非常讲究的。所以,如果你是和对茶无太大关注的人一起喝茶,那么你可以随意点,不用太注意用词的讲究。但是,如果你和深爱茶的人一起品茶,那么你就要多留心,用错了词不仅让自己闹笑话,还可能造成局面的尴尬。一般用“吃茶”比“喝茶”好,可以体现你一定的修养,也能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与茶有关的趣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喜欢品茶,他认为茶可以清心除烦,并且写下来不少茶联、是我国茶文化的珍品。在民间也流传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一天,郑板桥去一家禅院,寺庙方丈以貌取人,见他衣着简朴,就对他态度冷淡。

只说了声:“坐”,对身边的小和尚说:“茶”,交谈后,老和尚发现来者谈吐不凡,不似普通人,于是将郑板桥请入厢房,说:“请坐!”

吩咐小和尚说:“敬茶!”,后来却被人告诉面前之人正是郑板桥,老和尚连忙将他请入清雅内室,说:“请上坐!”并让小和尚“敬香茶”!

郑板桥意欲离开时,方丈恳请郑板桥赐一副茶联。

郑板桥想也没想,随手便写下这样一幅对联“坐,上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和尚顿时羞得无地自容。

“吃茶”与“喝茶”虽一字之差竟有很大差别?那些你不知道的茶趣

再传有一个农民喜欢茶,也种了很多,他害怕有人将自己的茶叶偷去,就谎称自己种的茶是鸭屎香!以防别人打自己茶的主意。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茶俗,当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会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桌面,表示感谢。它怎么来的呢?相传,有位皇帝微服私访,一次在茶馆喝茶,皇帝给自己倒茶的时候顺带也给随行的大臣倒了一杯,这让大臣受宠若惊,不知该如何是好。不下跪谢恩,那就是罪过,但是如果下跪就会暴露乾隆的身份。所以有位大臣便急中生智,用两个手指弯成双腿下跪的姿势,以示谢恩。后来,这个故事便被人们所知,也采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对倒茶人的尊重。

像这样的趣事还有更多,都值得我们一一去探寻。小小的一杯茶,却承载了我们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成为我们和外国沟通的一张亮丽名片。更多的了解中华茶文化,弘扬茶的精神和内涵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助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