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買房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哪一個才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樓市如此火熱,我卻隔岸觀火。

細數買房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哪一個才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終於決定去買一套房,不幸所遇非人,差點雞飛蛋打。

今天咱們來說一說普通人買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坑人的地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手續,一手房銷售的時候俗稱的我“五證“。

很多樓盤和房子在銷售的時候“五證”不齊全,購房者遲遲無法辦理下來房產證,甚至於無法拿到房子,畢生積蓄全投入進去,到時候欲哭無淚。確定房子手續是否齊全,是後續正當權益能否保證的重要前提,即使有些樓盤的手續齊全,仍然存在爛尾的情況,但是手續不齊,爛尾的可能性更大。我有一個朋友買了拆遷項目的房子,結果政府班子調整,政策變動,幾棟樓七百多戶全部爛尾,就是最開始沒有仔細查看開發商的證件資質,導致半生積蓄可望不可即。

細數買房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哪一個才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第二,樓盤的虛假宣傳,最大的坑就是學區房,很多樓盤都會宣稱自己的項目屬於某某學區,甚至可以加分,具體情況一定要核實,不能聽信置業顧問的一面之詞。還有一些虛假宣傳如“贈送面積”,原本是半送的陽臺變全封閉式。

“花園”,常見於一樓或者商鋪頂樓露臺,很可能在後期的規劃建設中,當初承諾的“花園”不見影蹤。

“買一層送一層”,loft式最常見,挑高式的建築在宣傳的時候,基本都會說是“買一層送一層”,但是這個樓層要自己做起來,所費成本比新蓋一層要大得多,而且室內低矮擁擠。還有一種是頂樓,但是利用率普遍不大,還有漏水的麻煩。

“天然氣”,有天然氣的商品房居住舒適度要大得多,那種使用煤氣罐的麻煩和安全隱患,只有用過的人才懂。天然氣的初裝費是要開發商繳納的,屬於配套設施。有些開發商會在後期的安裝過程中,把天然氣一項省下,也有可能會讓購房者繳納這部分費用。

細數買房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哪一個才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車位”,除了農村,停車難是全國普遍的問題。有些小區在前期的宣傳中,承諾的車位在後期蕩然無存,也有一些小區的公共車位極少,全部要收費或者銷售,另有一些開發商會把車位綁定到房子上,買房必須買車位,一個車位動輒十萬幾十萬,對於購房者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壓力。

“產權屬性”,常見的坑是住宅變商住或商鋪,產權的變化帶來的是使用年限從70年變成50年或者40年,也有可能是30年。而一些樓盤建立在“劃撥”、“集體用地”、“工業用地”之上,並不是商品房要求的“出讓”性質,學區、按揭、辦證、售賣均有影響。

“小區規劃”,買房的時候說的是18層,最後變成了24層。介紹的10棟樓,最後蓋了15棟。說好的幼兒園沒有了,說好的綠化植被沒有了,理想中的超大人工湖結果變成了小水池。

細數買房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哪一個才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房屋質量”,很多人會覺得有質監局驗收,但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操心,牆面歪斜、開裂、空心、大沙眼等問題層出不窮,拿了鑰匙,開發商就開始敷衍了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辦理交房手續之前,找一個專業的來幫你驗收一下。

沒有一棟房子能達到購買者的預期,也沒有任何一個購房者對自己所買的房子滿意,但是,在買房交房的過程中,儘可能的注意,避免自己遭受更大的損失,才是唯一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