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墜入情網的,誰不是一見鍾情?

——克里斯多福·孟

人們常常會因為一個瞬間,一個回眸,認定某一個人是自己此生最重要的人。

現實卻總是讓人不住打臉。

有一天,你甚至開始問自己:我怎麼會喜歡上這樣的人呢?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爭吵|戀人的日常

我們似乎總看見或者經歷這樣的場景:

他一臉疲憊還帶著些不快地推開房門,是下班的時間。她弄好一桌飯菜,正收拾廚房,聽見開門聲,頭也沒回地說:“回來啦,吃飯了!”

他脫了鞋襪,直接走到飯桌邊。

她見狀,有些不滿地說到:“都說了多少次了?襪子不要到處亂扔,吃飯之前洗個手!怎麼說多少遍你都不聽呢?小孩子說這麼多遍,他也早就記住了!”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他這才起身,不情願的往洗手間走,溼噠著雙手出來。

她見他又開始說:“你就不能長點兒記性嗎?都跟你說多少遍了,襪子不要到處扔,吃飯前一定要洗手!”

他已經由最開始的隱忍變得有些煩躁,回了句:“行了,我知道了!”

她聽完,更不高興,明明是你的錯,憑什麼還這個態度?然後開始拉高了音調:“你還有理了是嗎?跟你說了這麼多遍,你永遠都記不住,提醒你,你還不耐煩!”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接下來的場景可想而知,要麼是他閉口不談,埋頭吃飯,但心中不愉快的記憶已經埋下,在將來的某一天會一起爆發;要麼就是他忍不住再回一句,兩人開始爭吵,最後飯也沒吃,兩人不歡而散。

這裡的她和他,可以是男女朋友,也可以是老公老婆。這樣的情形,是很多情侶的日常,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弄的不可開交,冷戰、分手甚至離婚。

這時的他們,忘記了曾經相愛時的甜蜜,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選錯了人。

這一切都是怎麼了呢?


嘮叨|感情破裂的催化劑

既往有調查數據表明,嘮叨和挑剔比任何一種個性都嚴重地傷害著正常的家庭生活。

因為嘮叨是一種最具有破壞性的心理暗示。一方嘮叨的心理動機是不滿意——不滿對方的表現或者不滿意現在的生活。

面對一方的嘮叨,另一方會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因此會產生抗拒心理,不但不會做出積極的改變,反而會變本加厲。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法國心理學家埃米爾·庫埃曾在書裡提到:想操縱男人,就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要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激勵他,讓他做出你所期待的改變。

同時他還給出了幾點建議:

1.讓眾人監督。當你嘮叨時,請旁人指出並予以罰款。


2.不要一再地重複自己的話。若你已經提醒過,而對方未行動,那就是對方不想做。你的嘮叨只會讓他下定決心絕不屈服而已。


3.用溫和的方式達到目的。相較於責備和命令,鼓勵更容易達到目的。


4.學會幽默。


5.冷靜對待不愉快事件。不要立馬對不愉快的事情做出反應,給雙方一個緩衝期。

所有熱戀時的激情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被現實磨平,剩的更多是柴米油鹽而非風花雪夜,也是這樣,很多情侶的生活變得一地雞毛。

若下次我們還想一遍遍提醒(在對方眼裡是嘮叨時)對方,請提醒一下自己:你又在摧毀著自己的感情。可以想想埃米爾·庫埃先生給我們的建議。

但是以上我們僅從矛盾的表面:嘮叨能引起對方無價值感,對雙方逐漸疏遠做了淺層瞭解。但是感情,遠比這複雜。


需求| 親密關係的真相

加拿大世界知名知見領袖訓練師、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福·孟,將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絢麗即是我們常說的熱戀期,看見彼此的優點,覺得可愛和幸福,認為世界上唯愛不可辜負;

幻滅期是我們經過一段時間地相處,發現了對方身上一些不足,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變得越來越不可忍受,於是開始爭吵或者冷戰;

內省期是我們開始反思,去覺察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啟示階段是認清自己,並讓對方看見。

文章最開始描述的那個場景,很明顯處於第二個階段,多少情侶和夫妻正是在這個階段裡選擇了分手。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愛情有時候也應了那句話“起初很美好的事物,最後會變得十分醜陋。”

這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關注到親密關係的真相,克里斯多福·孟始認為:

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比如陪伴,瞭解,讚賞,撫摸,快樂,安全感等等。

我們總希望對方能夠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為此,我們被某個人的某個方面所吸引,然後選擇開始一段戀情。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方的不足逐漸顯露,我們發現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後,開始想要改造對方,開始爭吵。

總有人覺得對方既然愛自己,就應該改變來迎合。只是這時的你,在對方眼中或許已經不那麼可愛了,對方也開始懷疑這段關係是否值得?

於是兩人開始了一場較量,甚至有些試探著:誰愛誰多一點,誰會為了誰而改變。

有一天,矛盾升至頂級,無法調和,最後雙方選擇分開。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但如果有一方發現了自己內心的需求,其實不在於對方,不需要對方來給予後,他們的關係會變得有所緩和。一方不再要求對方改變,另一方不再需要刻意去迎合。都在反省著自己的問題和需求。

如果二人順利通過,祝賀他們,遇見了真正的愛情,達到了靈魂伴侶的高度。


自己|一切力量的來源

正如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當中所說的:親愛的,外邊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向外界渴求和抓取著什麼。也因此,親密關係當中的另一半,似乎註定要承載太多。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我們忘記了,自己才是一切力量的來源,不管是愛,還是改變,唯有發自真心,一切才會得以實現。

若有需求,請向自己的內心尋。

若你和你的伴侶,出現爭吵,請把目光向內看,問問自己:“你又在渴求著些什麼?”可以說出需求,但請放棄責備和嘮叨,彼此溝通,相互坦誠。

願天下有情人,都能夠有順利經過幻滅,達到內醒,得到啟示,看見自己和愛情最好的樣子,終成眷屬,白頭偕老。

是什麼讓曾經的美好,變成最後的一地雞毛?需求|親密關係的真相

感謝閱讀,我是冬陽夏雪夢,相信我們並不孤單,你的心事有人能懂,歡迎關注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