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位於江西省鷹潭市的龍虎山,因是道教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尤其是隨著龍虎山鑲嵌在懸崖峭壁之上的,遠看時猶如一副展開的巨大畫卷般緊密相連在一起的二百零二座懸棺群抖落塵封了數千年的黃土,走入世人的視野時,更是為龍虎山增添了一份時空交結宇宙錯亂的神秘氣息。

龍虎山崖墓位於光滑絕壁之上,下面是萬丈深淵,面對如此險惡的地理環境,古人是怎麼樣將棺木放入到洞內的?崖墓裡埋葬的人又是什麼身份?他們為什麼又要用絕壁洞穴作為埋葬的墓地?

一重又一重的懸疑的背後,隱藏著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明形態呢?為了解開這“千古懸棺之謎”,龍虎山旅遊局甚至不惜歷時數十年,懸賞數十萬獎金,向天下能人奇士徵集破解之法。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很多人可能都會心存疑惑,什麼叫做“懸棺”呢?

所謂“懸棺”葬法,也稱崖葬,並不是簡單的將整個棺材放在懸崖上,而是一種在人尚未去世之時,就派遣工匠,預先將棺木放置在已經鑿了孔釘入木樁的懸崖上或者峭壁的天然洞穴中的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重要喪葬方式。

在我國南方地區也很多懸棺群,而位於江西省鷹潭市作為我國道教發祥地的龍虎山上的懸棺群便是一個典型,在溼滑的崖壁上,錯落有致的分佈著成百上千的懸棺,懸棺下是湍急的流水,水深深不可測,從遠處望去,棺群頗為壯觀。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考古專隊,就龍虎山崖墓懸棺展開一系列研究。

在經歷一個又一個方案的確立與不斷推翻之後和幾位經常攀登懸崖採藥的當地藥農的自告奮勇之下,考古小隊最終決定採用毛竹搭架子的方式探一探崖洞裡的景象。

藥農攀巖到崖壁上後,在懸棺較多的十三號崖洞中帶出來一些罈子罐子和破碎的篾片,這些被藥農帶出來的東西立即被考古小隊的隊員們送去文物鑑定中心進行專業鑑定。

很快鑑定結果便下來了,十三號洞的懸棺極有可能是一個家族懸棺,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距今已有2600多年曆史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生活在現如今龍虎山一代,遇水而安,擇水而居,依水而葬的百越人。

雖然崖洞裡的人的身份得到了破解,裡面的景象也不再神秘,但更深的疑問卻也隨之而來,放置懸棺的地方,四周都是異常陡峭並且溼滑的石壁,上面是龍虎山的峰頂,下面是距離水面數十米甚至一百多米的水面與山谷。

那麼在生產水平落後,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們是怎麼把這些輕達三百斤,重則上千斤的棺木放置到這麼高的懸崖峭壁上並且可以保持千年不動的呢?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在考古小隊百般思索與不斷的實驗之下,這個問題依舊沒有一丁點的答案。1997年,龍虎山旅遊集團拿出三十萬元人民幣作為懸賞獎金,面向社會徵求破解之道。

重金獎勵之下,天下精英雲集響應,大家腦洞大開,紛紛想出破解之道,旅遊局收到的信一直沒有斷過,推土法、漲水法、地質變遷說……一時間眾說紛紜,但似乎卻總是離合理的解釋差那麼一點,一直到旅遊集團將獎金提升到四十萬,也沒有收到一個準確合理的答案。

為了進一步探尋答案,揭開“懸棺之謎”的面紗,有關部門再次成立相關小組,走訪民間,請教民間高手,只為尋找一絲蛛絲馬跡。在深入探查之下,小組成員終於在一位祖先世代都生活在龍虎山附近的老農那裡得到了一點點啟示。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負責古代機械研究的陸敬嚴教授在參考文獻和依照老農所提的“咕嚕”——上週時期就有所記載的“定滑輪”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仿照古代吊裝的方法,並親自指揮在龍虎山進行實地操作,將一個重達二百公斤的棺木運用定滑輪提升到洞口,再由負責吊裝的人找準時機,上下合力成功把懸棺拉入到洞口中安全放置。這個實驗的成功,在當時國內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然而,在實驗進行之後沒多久,就有人又提出來了新的疑問——崖壁上那麼多的懸棺,為什麼懸崖頂部龍虎山山峰上沒有一絲用來固定滑輪留下的痕跡,就算是風吹日曬雨淋將留下的痕跡風化侵蝕掉了,也不可能如此乾淨。

難不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有比現代更加先進的技術,可以讓“咕嚕”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不留一點痕跡的在山頂上活動嗎?懸棺之謎雖然有了破解思路,但卻好像越來越迷了,解謎活動也只能不斷深入發展。

2013年,這個追蹤了數十年的謎底依舊沒有得到破解,

龍虎山景區旅遊集團甚至將懸賞獎金提升到了一百萬元人民幣,提出①在省級報刊或者重點高校中發表過論文;②有至少兩名與古文化研究相關的研究人員的推薦信或者簽名;③論文提出的論點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力特點並且具有實操性。

現場指揮工作人員進行操作這三點要求,向世界範圍內的國內外人士提出以下疑問——棺木是怎樣放入懸崖上的?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崖葬?如果答案一旦操作成功,經得起推敲考驗,獎金就會發放。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找答案,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從巍峨聳立數千年蜿蜒萬里守衛平安的長城到不用一鋼一釘用隼牟結構造成的紫禁城再到雖有破解方向卻至今也沒能破解的龍虎山懸棺,古人的智慧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驚豔著世人。

面對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我們有太多的謎底沒有解開,在一個個讓我們驚豔的古建築古遺物面前,我們除了好奇與探索,剩下的就只是敬佩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