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扯大明之乾清宮“移宮案”之謎

乾清宮“移宮案”之謎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初一,年僅十六歲的皇長子朱由校繼承了因服食紅丸而去世的明光宗的帝位,但登基不久就發生了著名的“移宮案”,就是有人佔據了應該由皇帝居住的乾清宮不願意搬出來,然後官員們為了維護皇家的體制,就發動起來逼其遷出以及由此生出的一系列事端。皇帝的寢宮也有人敢佔據嗎?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移宮案”緊承“紅丸案”,是由前案中明光宗朱常洛的愛妃李選侍引起的,起因也在光宗朱常洛身上。原來,光宗的原配夫人郭氏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病死了。光宗做了皇帝以後,一直沒有冊立皇后,身邊只有才人、選侍、淑女侍候。其中有兩名選侍,都姓李,一個住在東面,一個住在西面,故被分別稱作東李、西李。東李老實,不得寵 ,西李就是此案的主角,長得漂亮,受寵 於朱常洛。朱常洛將失去生母的長子朱由校交 由西李撫養,五子朱由檢則由東李撫養,西李並跟著朱常洛一起入住乾清宮。關於李選侍,史書對其記載不詳,有可能是來自民間的秀女,也有人認為她就是萬曆寵 妃鄭貴妃為了討好光宗而送給他享樂的八個美人之一。萬曆四十八年,王皇后過世,而萬曆本人也生起了病,鄭貴妃就以照顧皇帝為理由搬進了乾清宮中,此後一直到萬曆去世,她也沒有搬出來。乾清宮是代表最高皇權的地方,具有象徵意義。御史左光斗就說,乾清宮只有皇帝才能居住,即使後宮之中有人可以和皇帝一起入住,也只能是皇后。至於其他的妃子只能短暫接受皇帝的寵 幸,不能長久居住,這不僅是為了避嫌,而且是為了辨別尊卑高下。鄭貴妃是想借此要挾新皇帝光宗,撈取一些利益。因為,她在萬曆在時沒能當上皇后,現在就想能當上皇太后。於是,鄭貴妃就拉上李選侍一起商量,兩人互相支持,一個要當皇太后,一個要當皇后。鄭貴妃以不搬出乾清宮要挾皇帝答應她們的條件。可是,新皇帝遲遲不能搬進乾清宮,是朝廷官員們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於是很快,兵科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還有吏部尚書周嘉謨等人就站出來直接向鄭貴妃的家人施加壓力,找來了鄭貴妃的侄子,通過他去警告鄭貴妃儘快搬出,否則後果自負。鄭貴妃嚇壞了,只好灰溜溜地搬回了自己住的慈寧宮。這樣,即位了幾天的光宗朱常洛才得以住進乾清宮。這次事件雖然鬧出來的動靜不大,但可以看作是後來“移宮案”的前奏。光宗一死,李選侍就覬覦起皇太后的位置來。她仗著自己曾撫育過小皇帝,就密謀和宦官李進忠(即魏忠賢)互相勾結,逼朱由校答應封她為太后,並企圖依前次移宮事件之例,利用朱由校年幼,挾持他長居皇帝住的乾清宮,以獨攬大權。於是,移宮一案就正式開始了。由於光宗死得很突然,身邊沒有大臣看守,李選待就首先將朱由校扣留在自己身邊,並命人看守宮門,以免有人將小皇帝接走,同時就等待著來給光宗哭靈的百官,準備討價還價,索要好處。而這時候,百官們已經得到了皇帝駕崩的消息,正在趕來,周嘉謨、左光斗、楊漣等人在路上就開始討論如何輔助新皇帝的事情,由於朱由校尚未正式登基,並且生母、嫡母都死了,大家就討論由誰來扶持新皇帝。官員們雖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數都同意一點,就是首先要擺脫李選侍對朱由校的控制。楊漣提出,當務之急是趕緊將朱由校從李選侍身邊接出來,大家一起三呼萬歲,然後將其擁護出宮,這才是最好的選擇。結果到了乾清宮門口,官員們都被李選待安排的太監擋住了,還是楊漣比較幹練,他將太監們呵斥下去,大家一擁而入,去給過世的光宗哭靈。哭完之後一看,沒有發現朱由校。這時候侍候過光宗的太監王安就將李選侍藏起朱由校的事情給說出來,並由他哄勸李選侍,說只有得到大臣們的擁立才能當皇帝,所以朱由校必須要見百官,將其帶了出來。之後官員們按照既定的計劃,高呼萬歲,然後匆匆將朱由校扶上轎子帶出乾清宮,而李選侍這時候明白過來,趕緊追出,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關於這一過程,也有的說是太監王安獲悉李選侍的陰謀後,向宮外的百官傳出消息,然後才有下面的事情。總之,朱由校被護衛到慈慶宮暫住,並在幾天之後被正式冊封為太子,並著手準備登基的事情。

與此同時,楊漣等官員對李選侍仍居住在乾清宮也提出了看法,要求儘快將她趕出去,這樣新皇帝繼位才算是完全名實相符。他們用“武氏之禍”來比喻李選侍,說她想做武則天。而李選侍也很不甘心,仍想將朱由校接回自己身邊,並和魏忠賢商量,想方設法要挽回敗局。這樣你來我往,拖了好幾天。直到新皇帝登基前一天,百官們再也忍不下去了,紛紛衝到乾清宮門外大聲喧叫,要李選侍快離開。在大臣們的嚴詞逼迫下,加之有宮中太監王安等人的支持,李選侍看看招架不住了,只好匆匆決定移宮,搬了出去。到了九月初六,朱由校正式即帝位,搬進了乾清宮。由於李選侍移宮時十分倉促,還發生了宮內人員趁機盜竊宮中物品的事情,並由此牽扯出一些其他案件,這又是其餘波了。“明末三案”是萬曆末年以後最高統治集團 內部爭奪權力的激烈鬥爭的反映,反反覆覆,一直持續到明末。天啟年間,因梃擊、紅丸、移宮三案的代表人物王之寀、孫慎行、鄒元標、楊漣、左光斗等均系東林黨 人,而在魏忠賢專權後,與東林黨 對立的齊、楚、浙諸黨 官僚紛紛依附魏忠賢,結成閹黨 ,並慫恿他彙集三案的材料,撰成了《三朝要典》,全面翻案,將涉案的東林黨 人紛紛打倒,三案成了魏忠賢殺人的口實。而到了明末崇禎年間,魏忠賢被懲辦之後,三案又再次翻了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