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總督周學健“平反”之謎


河道總督周學健“平反”之謎

清朝第31任河道總督是新建縣人 殞命“國喪剃頭案”

家族未受株連 乾隆下旨訪查引發猜想

“寡人今日準了本,賜你一萬雪花銀。你今奉旨江西去,御葬學健母子身……”

聲聲說唱,拂去了一段千古奇案的浮塵。奇案的主角就是清朝第31任河道總督周學健,江西新建縣厚田鄉社林村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閏七月,孝賢皇后去世,周學健以“百日內不準剃頭”獲罪,被乾隆下旨賜自盡。其弟周學伋受株連本來也應秋後處決,但後來不僅未被處決,反而平安回鄉,直至終老,其後裔也安然無事。周家為何能得以保全?近日,山西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李豫教授考證認為,周學健死後不久即獲“平反”,根源在於周學健與孝賢皇后及其弟傅恆之間特殊的關係。

沉痛的一年

對於乾隆朝而言,1748年是極其沉痛的一年。

那一年,乾隆帝先是失去了心愛的皇后,緊接著又冤殺了一位為官有道的大臣。是年三月,乾隆帝攜皇太后和皇后去濟南。在山東德州上船時,孝賢皇后富察氏突然病逝,年僅37歲。心愛的人突然離去,乾隆帝悲痛不已,其後“喪儀”規定:“在京王公百官,鹹縞素二十七日,百日剃頭。”六月二十二日,乾隆又下諭旨:“本朝定製:遇有國恤,百日以內均不剃頭,倘違例私犯祖制,立即處斬。”

據李豫介紹,“鹹縞素二十七日”稱為“喪儀”之“滿服”,周學健在“滿服”之二十七日後剃頭。不僅如此,其下屬也有很多人在“滿服”之後剃頭。此舉遭江蘇巡撫安寧告發,周學健於七月間因“違制”被逮問治罪。乾隆大罵周學健“喪心悖逆”,將其革職,發往直隸督修城工效力贖罪。

乾隆雖然震怒,但尚存一絲仁慈,給了周學健戴罪立功的機會,可有人卻偏偏落井下石,這個人就是江西巡撫開泰。據臺北故宮清宮秘檔的軍機處檔案記載,開泰當時參了周學健一本,理由是“在原籍查出袞沂曹道吳同仁賄賂囑託舉薦之書信”,意思是周學健在家鄉貪汙受賄。

沉湎於喪妻之痛中的乾隆接到奏報,氣不打一處來。於是,他令江南、閩浙全面徹查周學健在河道總督任內的虧空情況。十月下旬,由大學士高斌、署兩江總督策楞調查會審營私婪賄屬實,擬斬。最後,乾隆念及周學健曾經的功勞,改擬斬為寬典,賜帛令其自盡。

御葬

對於清乾隆時期這起剃頭案的緣起,很多人都已知曉,但對周學健去世後對其身後事的處理情況卻未見學者談論涉及。對此,李豫教授經多方考證認為,周學健死後不久就得到了清廷的“平反”,原本將受株連的家族也因此得以保全。

李豫告訴記者,他的結論首先源於一本乾隆年間的《說唱周學健》稿本(下文簡稱稿本)。經考證,稿本寫作時間約在周學健去世後不久。稿本上卷記載了周學健從中舉人、進士到被賜自盡的生平經歷,基本與正史所記吻合;下卷記載了周學健去世后皇帝為其平反並由其弟周學伋“御葬”的全過程。

據稿本記載,學伋和兄長都被逮,學伋託朱璣之“長隨”送信給家裡。其母因被抄家,又長時間得不到學健兄弟倆的消息,便帶家童去京城,在淮安遇到“長隨”。“長隨”把信交給了老太太,老太太看信“一跤跌倒地埃塵”。“長隨”見“老太太”已死,急忙迴轉京城。

稿本還寫道,周學健自盡後,皇帝把學伋放出,官復原職。學伋推脫說:“小臣不敢顧官職,我有服制在其身。臣母死在淮安地,我扶母柩到江西。”皇帝連聲稱讚“好個忠孝周愛卿。寡人今日準了本,賜你一萬雪花銀。你今奉旨江西去,御葬學健母子身。”

一般文學作品渲染和虛假成分居多,《說唱周學健》也不應例外。到目前為止,正史中無法找到乾隆為周學健平反的隻言片語。那周學健自盡後,是否真有皇帝為其“平反”並舉行“御葬”之事?

家族未受株連

李豫認為,周學健是否“御葬”暫難定論,但《說唱周學健》與正史記載卻基本相符。據《清實錄》載,乾隆十三年十一月戊辰,諭曰:周學健婪贓徇私,賜以自盡。周學伋、王湛依議應絞,著監候秋後處決。餘依議。這說明周學伋受兄牽連被逮,並將秋後處決。

另據《清實錄》記載,周學健被逮在閏七月,自盡在十一月戊辰,其母去世的時間在八月廿四日,恰是在周學健、周學伋兄弟倆被逮之後,這與稿本中所說的母親帶家童去往京城,路過淮安得到“長隨”的信後身死,學伋“奉命御葬”路過淮安時將母親的靈柩扶往家鄉的時間相合。

此外,周學伋受兄牽連,本應秋後處決。但《濂溪宗譜》中記載的情況,卻是周學伋平安地回到家鄉,繼續教授生徒,其後裔多為教師;周學健的後裔也平安地生活著,其後裔多為醫生。直至今天,新建縣社林村還盛傳周學健遺囑:“我們周氏後人不要再從政做官,可從事一些有益於社會的職業。”

周學健的墳墓今在豐城勺口,其母和父合葬在大螺螄,這也可說明乾隆皇帝並未用絞刑在秋後處決學伋,而是讓其將周學健及其母的靈柩送回家鄉,歸葬祖墳。因此,李豫認為,《說唱周學健》雖不能當作歷史資料來印證歷史事實,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文本中所演唱故事的真實性。據《濂溪宗譜》、檔案奏摺、周學健家鄉所流傳的故事進行綜合分析,周學健在被賜自盡後不久,應該是得到了皇帝的平反。否則,他的家族不可能得以保全。

  平反之謎

事實上,皇帝為周學健“剃頭案”平反,還有一個佐證,那就是《新建縣誌》和《清史列傳》。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新建縣誌》為周學健立傳,並將其放“賢良傳”中。《清史列傳》提到周學健賜死時,也僅說是查出吳通仁賄賂信件,故“奉旨賜自盡”,而沒有涉及“剃頭案”。此外,周學健死後,乾隆非常關心周家及其後裔,曾多次派人暗中查訪。故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存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鄂容安《奏為遵旨訪查周學健弟周學伋家中情形》,就是有力的佐證。此外,《濂溪宗譜·世派》周學健條記載: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國史功臣列傳》,乾隆特旨命周學健女婿、時為州判的康會海“清查周力堂歷年縉紳後裔大小人口有無出仕,逐一詳細載明達部,以登國史,欽此。”李豫認為,這些事情很難找到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除非周學健已被平反。那麼,是誰上奏皇帝給周學健平反的呢?

稿本中說是孝賢皇后的弟弟傅恆。“傅恆上殿奏當今,我主萬歲叫幾聲。微臣上殿無別事,聞知誤殺姓周人……學健為官多清正……我主不聽忠臣諫,屈殺朝中鼎愛臣。”稿本還提到,周學健在孝賢皇后的極力勸說下才就任第31任河道總督。事實上,周從乾隆七年(1742年)起就奉命與高斌“查辦災賑水利事務”,十二年三月,高斌授文淵閣大學士,極力推薦周任江南河道總督,而周並不願意,最終在孝賢皇后的勸說下走馬上任。可見,孝賢皇后非常認可週學健。因此,國舅傅恆請為周學健平反,也就不難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