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能源產業對陝西GDP貢獻接近20%,陝西是全國唯一煤油氣生產大省

多年以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業為陝西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能源大量開發利用也給全省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加上近年來能源產業面臨轉型,陝西省統計報告認為,我省經濟在這一領域中也亟需新動能。

2019能源產業對陝西GDP貢獻接近20%,陝西是全國唯一煤油氣生產大省

陝西是全國唯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大省

陝西是能源資源大省,這是外界所公認的。從能源工業對陝西經濟的影響來看,2019年能源工業實現增加值4592.16億元,拉動全省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能源產業佔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近50%,對GDP的貢獻近20%,毫無疑問,繼續發揮著陝西經濟發展壓艙石的作用。

從產量來看,去年陝西規上工業生產原煤6.34億噸,規上原油產量3543.23萬噸,規上天然氣產量473.42億立方米。可以說,在全國範圍內,陝西是唯一一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均位居前列的省份。把陝西視為中國工業的發動機,一點也不誇張。

省統計局認為,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開採行業具有低能耗、高增加值的特點,其發展對節能降耗具有較大促進作用。例如,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25噸標準煤/萬元,明顯低於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93噸標準煤/萬元的標準,與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0.18噸標準煤/萬元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亦差距不大。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65噸標準煤/萬元,也顯著低於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標準。因此,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開採行業的發展,實際上有利於拉低我省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水平,有利於全省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的完成。

現階段對資源開發利用產業鏈短、附加值不高

一直以來,陝西能源的相關產業:煤化工、火力發電、煉焦等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整體來看,仍然存在產業鏈短、綜合利用效率低、能耗高、附加值低等問題。

據統計部門測算,以陝西能源開採的重要產品煤炭為例,主要以對煤炭的初加工和初級化工產品生產為主。包括:煤炭為原材料生產甲醇、電石、合成氨等初級化工產品,由於原煤作為原材料直接消耗,從而導致企業能耗高、產值小。2019年,陝西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達6.41噸標準煤/萬元,是工業行業標準的6.9倍,是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的25.6倍。以甲醇、合成氨等基礎化工原料向精細化工產品發展,生產包括醋酸、甲酸等有機酸類,樹脂、纖維、橡膠等各種合成材料,將進一步降低產業鏈單耗水平。

如果進一步向醫藥、機械、紡織服裝、汽車產品等加工製造方面發展,增加值能耗還將大幅下降,醫藥製造業和紡織服裝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為0.11和0.08噸標準煤/萬元。

不難發現,隨著煤化工產品朝著精細化、高端化發展,煤化工產業鏈不斷向終端延伸,其附加值越大、能耗越小、競爭力越強,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平也將隨之降低。

未來發展有賴於提升產業附加值

近年來,陝西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產量屢創新高,但增長勢頭有所放緩,已無法再現能源“黃金十年”輝煌。因此,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握歷史機遇,尋找新增長點。

“長時間以來,陝西經濟與能源生產相互依存,能源生產也帶來了工業的較快增長,這是毋庸置疑的。”西安交大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富有表示,未來如何更好利用能源這個自然稟賦,是陝西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與此同時,也不能躺在優勢產業的飯碗上不思進取,而是應把握以創新為引領的發展模式,帶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在新興產業方面,陝西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1%,佔GDP的10.7%,高於GDP增速2.1個百分點,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9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5.9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0.8%,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對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此外,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工業新興產品快速增長,其中單晶硅產量增長2.3倍,太陽能電池增長22.1%,工業機器人增長21.6%。

不過在全省經濟對能源依賴度較高的前提下,未來陝西經濟發展的腳步固然值得關注,但更重要是,能否以系統化方略來推進經濟向高質量、高附加值轉型,才是陝西經濟更值得期待的未來。

\u0013

2019能源產業對陝西GDP貢獻接近20%,陝西是全國唯一煤油氣生產大省

掃一掃,關注“長尾市場”,我們是經濟要素的推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