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能源产业对陕西GDP贡献接近20%,陕西是全国唯一煤油气生产大省

多年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为陕西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能源大量开发利用也给全省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加上近年来能源产业面临转型,陕西省统计报告认为,我省经济在这一领域中也亟需新动能。

2019能源产业对陕西GDP贡献接近20%,陕西是全国唯一煤油气生产大省

陕西是全国唯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省

陕西是能源资源大省,这是外界所公认的。从能源工业对陕西经济的影响来看,2019年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4592.16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能源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近50%,对GDP的贡献近20%,毫无疑问,继续发挥着陕西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

从产量来看,去年陕西规上工业生产原煤6.34亿吨,规上原油产量3543.23万吨,规上天然气产量473.42亿立方米。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陕西是唯一一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均位居前列的省份。把陕西视为中国工业的发动机,一点也不夸张。

省统计局认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采行业具有低能耗、高增加值的特点,其发展对节能降耗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5吨标准煤/万元,明显低于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93吨标准煤/万元的标准,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18吨标准煤/万元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亦差距不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65吨标准煤/万元,也显著低于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标准。因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采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有利于拉低我省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有利于全省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完成。

现阶段对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

一直以来,陕西能源的相关产业:煤化工、火力发电、炼焦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产业链短、综合利用效率低、能耗高、附加值低等问题。

据统计部门测算,以陕西能源开采的重要产品煤炭为例,主要以对煤炭的初加工和初级化工产品生产为主。包括:煤炭为原材料生产甲醇、电石、合成氨等初级化工产品,由于原煤作为原材料直接消耗,从而导致企业能耗高、产值小。2019年,陕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6.41吨标准煤/万元,是工业行业标准的6.9倍,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25.6倍。以甲醇、合成氨等基础化工原料向精细化工产品发展,生产包括醋酸、甲酸等有机酸类,树脂、纤维、橡胶等各种合成材料,将进一步降低产业链单耗水平。

如果进一步向医药、机械、纺织服装、汽车产品等加工制造方面发展,增加值能耗还将大幅下降,医药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0.11和0.08吨标准煤/万元。

不难发现,随着煤化工产品朝着精细化、高端化发展,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终端延伸,其附加值越大、能耗越小、竞争力越强,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也将随之降低。

未来发展有赖于提升产业附加值

近年来,陕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产量屡创新高,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已无法再现能源“黄金十年”辉煌。因此,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历史机遇,寻找新增长点。

“长时间以来,陕西经济与能源生产相互依存,能源生产也带来了工业的较快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富有表示,未来如何更好利用能源这个自然禀赋,是陕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与此同时,也不能躺在优势产业的饭碗上不思进取,而是应把握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新兴产业方面,陕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1%,占GDP的10.7%,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0.8%,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工业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其中单晶硅产量增长2.3倍,太阳能电池增长22.1%,工业机器人增长21.6%。

不过在全省经济对能源依赖度较高的前提下,未来陕西经济发展的脚步固然值得关注,但更重要是,能否以系统化方略来推进经济向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型,才是陕西经济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u0013

2019能源产业对陕西GDP贡献接近20%,陕西是全国唯一煤油气生产大省

扫一扫,关注“长尾市场”,我们是经济要素的推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