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板塊現最大宗虧損 神州信息淨利斷崖式下跌為哪般

業界 | 金融板塊現最大宗虧損 神州信息淨利斷崖式下跌為哪般

去年以來金融科技領域的To B話題漸成熱點,不少傳統金融機構的IT服務商均打出金融科技概念牌,但這是否是一條回報豐厚的賽道,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一些該領域上市公司最新數據提供了觀察這一賽道生存現狀的重要切口。

老牌IT服務商神州信息(000555.SZ)於近期披露2018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90.8億,同比增長10.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209.6萬,同比下降86.1%。其中,金融行業實現營收35.04億元,佔營收比重38.60%,同比增長48.62%。

從上述數據和年報信息看,神州信息正處於金融科技戰略轉型的過渡期中。一方面,以ATM機為代表的一類傳統業務的沒落引發鉅額虧損和商譽減值,這直接導致公司年度淨利潤的斷崖式下跌;另一方面,成為未來發展重點的金融業在營收上漲幅明顯,發展迅速,但毛利率在各項業務中仍然較低;此外,在系統集成和軟件服務雙輪驅動的產品形態中,來自軟件服務的高毛利長尾收入仍低於前者。

金融科技轉型如何實現增收與盈利同步?成本增長高於營收增長的局面如何扭轉?金融科技定位和傳統的金融IT服務商核心區別何在?To B公司的利潤天花板問題如何突破?

神州信息就上述問題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To B服務商過去更多的是以項目開發的方式運行,而公司聚焦到金融科技,正在從技術服務商轉變成為提供資源的合作伙伴。雖然公司以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切入點拓展與銀行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毛利率,但同時這一舉措也為公司毛利較高的軟件和服務產品進一步打開了市場。

金融板塊現最大宗業務虧損

公開信息顯示,神州信息主營IT 服務,業務覆蓋領域包括金融、政府、運營商、農業等,其中在銀行核心業務、渠道管理解決方案上多年名列市場前茅。

根據年報,目前公司在信息化向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發展趨勢下,聚焦金融科技戰略,正在通過融合科技與業務,賦能金融、政企、農業、電信、製造等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從分行業數據看,神州信息處於收入結構調整期。2018年,此前營收佔比第一的運營商領域業務營收降幅超過30%,而金融板塊營收增長48.62%,佔總收入比重38.60%,從2017年佔比第三躍居第一,成為目前神州信息最主要的業務板塊。

不過,2018年最大宗的業務虧損也來自金融板塊。

根據年報,去年以來,神州信息全資子公司神州數碼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信科技”)主營的ATM機銷售及相關服務受宏觀經濟、行業環境、技術環境等因素影響,在移動支付普及並廣泛使用下受到較大沖擊,實現營業收入 2.07 億元,同比下降 43.91%,淨利潤-2.33 億元,同比下降 1118.11%。同時對因收購金信科技產生的約1.94億元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對此,神州信息在回覆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在前期上市的金融機具轉型產品“銀鐵通”,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ATM下滑影響,但該產品在2018年又受到鐵路客票無紙化衝擊。最終公司在2018 年報告期內終止ATM相關業務。

神州信息在年報中也披露,“果斷終止 ATM 業務,以保障將主要精力和優勢資源集中在發展前景更好的戰略性及創新型業務中。“”

年報中所提及的戰略性和創新性業務即包括神州信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最新探索。根據年報,去年以來,神州信息通過以“DI+IT”(數據驅動決策優化+信息技術)佈局金融科技,利用數據打通金融服務與更多行業連接,以解決各行業的金融供需問題。除去政企領域對國稅地稅機構核心系統的建設,主要陣地仍圍繞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政企、運營商和金融三大板塊中。金融板塊的毛利率最低,為16.38%,同比減少-8.89%,此外,這一板塊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8.62%、成本同比增加66.31%,收入增長未及成本增長。

長遠看,如果隨著金融科技轉型程度加深,金融業務佔比提升,高資本消耗對應低利潤增長是否會成為持續狀態?

對此,神州信息向記者表示,公司以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切入點拓展與銀行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毛利率,但同時這一舉措也為公司毛利較高的軟件和服務產品進一步打開了市場,隨著金融軟件和服務的規模拓展,也會拉高公司的金融行業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公司ATM 相關業務的終止也對毛利產生了負面影響。

重模式低毛利待解

根據IDC調研統計顯示,就行業格局來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是以國內解決方案商為主導的較為分散的市場。除神州信息之外,上市公司中宇信科技(300674.SZ)、長亮科技(300348.SZ)、安碩信息(300380.SZ)、高偉達(300465.SZ)、信雅達(600571.SH)、潤和軟件(300339.SH)、華軟科技(002453.SZ)等都是這一市場的代表性企業。

從上述統計看,去年以來被BAT等平臺型互聯網和金融科技公司“技術輸出”帶動成熱點的To B模式並非新概念。但此類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未成為市場焦點或估值有限,較大原因也與其模式導致的利潤天花板偏低有關。

一位曾在上述一家上市公司任職的中層管理者告訴記者,To B的金融業IT服務商通常收入來自兩部分,集成系統的設備收入和軟件、技術運維收入。但總體來看,這是一個重交互模式的行業。“雖然原型系統是標準化的,但金融機構均需要本地化開發。在合作深入的總行級客戶上,相關服務涉及的人員可能就需要上百人。深入的業務條線越多、攤銷的人力成本也就越多。”

上述管理者曾經在上海某股份制銀行就一個項目駐點兩年,在她看來,因為涉及週期長業務複雜,更換代價極大,這一領域其實機構和服務商之間的粘性很高。“但這也決定著需要在一個項目上投入的成本是不斷上升的,通常一個階段只做一個項目,加之行業價格戰嚴重,很難做高毛利。”

根據神州信息年報數據,從產品分類看,2018年來自系統集成的收入佔比為53.88%,但毛利率較低,為9.85%;軟件開發與技術服務佔比46.05%,毛利率達到28.79%,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微降。

一位與銀行合作密切的深圳金融科技領域創業者向記者透露,一些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其信息化改造迭代通常是有很多期,有的甚至以十年計,但系統集成收入通常是一次性的,有的甚至是為了購買後期運維服務而贈送首次。總體來看,長尾的軟件開發和技術服務能夠更長期貢獻價值。

但轉型仍舊迫切。事實上,由於具備觸達C端的優勢,去年以來BAT系的金融科技巨頭紛紛舉起服務金融機構大旗。今年3月,曾有投資人曾向神州信息提問,擔心在未來爭搶銀行的大戲中,銀行業IT服務商面臨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聯網系巨頭的競爭。

上述曾在IT服務商上市公司就職的中層就透露:近年來相關服務商均在尋求通過新業態的嫁接尋找業務的迭代點。“雖然這些公司在數據服務沒有優勢,但可以依託現在機構對大數據的需求,做相關的衍生平臺——比如承載、集成大數據的開放平臺。”

以神州信息為例,其亦在努力擺脫傳統To B服務商的展業模式。公司方面告訴記者:To B服務商過去更多的是以項目開發的方式運行,而目前公司不僅以科技能力解決銀行的技術問題,還要把客戶和銀行進行鏈接,將行業客戶的數據與金融的需求相結合,從技術服務商轉變成為提供資源的合作伙伴

事實上,神州信息在這波To B風口下還是嚐到了甜頭,也為一同類公司的變現和轉型提供了參照。去年三月,上海君信宜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8750萬獲得神州信息旗下子公司神州數碼融信雲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信雲”)35%股權。通過與君信宜知母公司捆綁,解決了觸達C端的場景和數據障礙。

神州信息方面告訴記者,融信云為覆蓋系統建設、金融產品、運營服務等所有環節的金融科技服務解決方案,目前主要以收取系統託管費用的方式獲得收入,也在試點資金與場景對接,以流量收取費用的方式。

神州信息在去年接受機構調研亦透露,上半年金融雲業務基本上實現了盈虧平衡。而在財務層面,該股權出售為上市公司貢獻的淨利潤佔淨利潤總額的比例為348.14%。根據年報,2018年融信雲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38.40%,淨利潤-0.59億元,同比下降421.34%,主要受股權激勵費用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