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东坡肉,把酒问青天,苏轼想跟谁“千里共婵娟”?

944年前的中秋夜,大文豪苏轼在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吃着东坡肉,彻夜喝闷酒,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5年前的中秋前,歌后王菲发行的专辑《菲靡靡之音》中,一首借用苏轼作词的《但愿人长久》,再次红遍了大江南北。

这首词,无论是读,还是唱,都能体会到三个字,那就是“我想你”。

吃着东坡肉,把酒问青天,苏轼想跟谁“千里共婵娟”?

古人的浪漫多情,是发自骨子里的。大多诗词中的“我想你”,多为情人所作。

那在这首词中,苏轼想的又是谁呢?

答案,不是哪个林妹妹,或者俏佳人,而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备受排挤,主动申请调往密州当市长。

在大宋国的偌大版图中,为何苏轼独独选中密州?原来当时苏辙也在山东做官,苏轼想离自己唯一的兄弟近一点。

苏轼上任密州时,想绕道济南去看望弟弟,可惜时值冬天,冰封航道,兄弟见面的愿望落空。此后的日子里,兄弟又因各自公务缠身,迟迟未有机会见面。

在1076年的中秋团圆夜,苏轼想到了六年未见的弟弟,还有这些年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吃着东坡肉,把酒问青天,苏轼想跟谁“千里共婵娟”?

兄弟之间这么久未曾见面,心中该是多么的思念和牵挂,只能寄托明月,述说相思之情和心中的苦闷。

苏轼托人将诗送给了弟弟。

第二年的中秋,苏辙也写下《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回赠给哥哥苏轼: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诗中倾述了对哥哥的万般思念,回忆了兄弟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的情景,怀念那段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

吃着东坡肉,把酒问青天,苏轼想跟谁“千里共婵娟”?

此后这两兄弟聚少离多,但苏轼苏辙之间手足情深的佳话,也通过诗词,永世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