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苏东坡,一个集天才、损友、吃货、中二、佛系、深情于一身的美男子。

世人只知苏东坡被一贬再贬、颠沛流离,却不知苏东坡的一生始终洋溢着满满的少年感。

(一)我是天才

苏东坡一定是带着颠覆大宋文坛的使命降生人间的。

六岁那年,东坡初入学堂读书。

刘老先生作了一首《鹭鸶》: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

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东坡说道:“老师你写的不好,若我来写的话,我就写‘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刘先生听了,先是大吃一惊,然后说:“好,好!好一句‘雪片落蒹葭’!臭小子,我教不了你,我应该叫你老师才对!”

二十一岁那年,东坡与弟弟苏辙带着扎实的基本功来到汴京参加科举,直接碾压全国考生,打遍天下无敌手。

科举最后一关的主考官是向来以折磨考生为最人生大癖好的欧阳修,他出了个题目叫《刑赏忠厚之至论》。

万千考生刚拿到卷子就把一口老血吐在锁院的砖墙上,大呼这是一道超纲题!

但对东坡而言,这不过是小菜一碟。他大笔一挥,一篇颇有大家风范的文章分分钟写完,上自尧舜禹汤,下至唐宗宋祖,中间汉武秦皇,写的是洋洋洒洒,字字珠玑。

欧阳修拿到东坡的卷子,一边读一边流汗,一边大呼爽歪歪: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厉害了我的哥,真是神文啊!

但是在文章中,东坡引用了一段尧帝和皋陶的对话,欧阳修很喜欢,但不知道出处,很久之后才问:

“小苏同学,你文章里那段对话很好,出自哪本书呀?”

“哦,这个嘛,其实是我自己编的!”

“我擦,你怎么敢这样操作?”

这叫举一反三,当年孔融也是这种操作。

“好吧,你赢了!”

之后,欧阳修说:再过三十年,文坛将不会再有人提起老夫的名字!

当时的欧阳修位高权重,又是大宋文坛扛把子,天下读书人见他一面可以炫耀半辈子。

有他这样高度的评价,东坡同学很快就名扬天下。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二)最佳损友

苏东坡与王安石前半生是政坛上的死对头,后半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人都是豁达之人。

多年之前,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

多年之后,变法失败,王安石丢了宰相,沦落在老家。

东坡听说当年叱咤风云的宰相如今是如此模样,特意前来探望:

“哈哈,老小子,你也有今天!”

王安石少年发奋,中年秃顶。

东坡一进王家大门,见到王家管家就大声吆喝:

“秃驴在否?”

刚好被书房中的王安石听到,他大声回答:

“秃驴不在,

东坡啃草去啦!

两人相约出游,在山上看到一块“王八驮石碑”。

王安石说:“苏大学士,此碑有点倾斜,仔细一看,原来是底下向(像)东坡矣!”

苏东坡答:“果然如此,安石不正也!”

说完,二人哈哈大笑。

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好友陈慥(字季常,号龙丘居士)多次前来拜访。

两人经常一起撸串喝酒吹大牛。

但陈慥有个厉害老婆,河东柳氏。

老公天天在外面跟基友胡吃海喝,每次回家一身酒气,这可不行!

一天,东坡又与陈慥一边喝酒一边谈佛论道,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兴正浓时,只听门外突然一声大吼:

“陈慥,赶快给我滚回家!”

吓得陈慥同学拐杖掉在地上,还差点把去年喝的陈酿都吐出来,然后被老婆揪着耳朵乖乖回了家。

旁边的东坡同学却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不但不给朋友开托,还在一旁偷笑。

最让陈慥不能忍的是,事后东坡写了一首诗把这事儿记了下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陈慥同学怕老婆,真可怜呀真可怜!

这下可好,一首诗出了“河东狮吼”、“季常之痛”两个成语,陈慥怕老婆这事儿千古流传!

呜呜,能不能不要这么损?

但后来东坡也为陈慥写了《方山子传》,为朋友铭刻千古美名。

其实,做朋友的最高境界就是敢做损友,能互损的朋友才有真正的友谊。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三)犯二少年

苏东坡一生当中最凶险的一次,是乌台诗案。

这一次,有人想置东坡于死地,他被足足关了103天。

在狱中,东坡与家人约定,万一有什么不利消息,就给他送鱼。

怪只怪人缘太好,东坡的一个朋友听说他在大牢里吃糠咽菜,就又是托人又是找关系,给他整了顿大餐送过去,其中就有一条大鱼!

看到鱼,东坡哪还有心情吃饭,筷子扔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哭完了,还给弟弟苏辙写了一份遗书:

圣主如天万木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圣明的皇帝啊,你英明神武,都怪小臣愚昧,忘了顾及自身,不能再效忠于您啦!

亲爱的弟弟啊,我是多么爱你,但是无奈大限之期提前到来,老哥的一家老小就托付给你啦!

哇哇哇……我的命好苦哇……

东坡没想到坏消息并不会到来,更没想到这首诗歪打正着,救了自己一命。

神宗皇帝读到了这首诗,然后心都化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小苏同志都以为自己要死了还说出这种话,肯定不是作秀。

既然如此,那就放了他吧!

出了狱门,呼吸了几口新鲜口气,蹦跶两下,东坡却马上又嘚瑟起来啦:

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啊,端起酒杯,刚刚过去的事情真像是一场梦啊!

哈,提笔作诗,依然感觉下笔如有神助!

哈哈哈哈,我灰太狼又回来了!

苏大学士啊,你这绝壁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无权无钱,捉襟见肘,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犯二。

某天,东坡与一帮好友相约出游,没想到在归来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

大家都狼狈地到处找地方躲避,只有东坡一人在雨中一脸淡定地拄杖前行。

一边走还一边向别人比剪刀手:你们这些弱鸡,不就下了点雨吗?看我多帅!

事后便有了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语文老师的话来说:这首词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中二少年在大雨中装X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犯二的时候内心的小窃喜和对尔等俗人的终极嘲讽。

然而装X是要遭雷劈的,淋着雨看起来挺潇洒,回去之后东坡就感冒了。

俗话说:精神病人思路广,中二青年欢乐多。

这句话放在苏东坡身上,再合适不过!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四)佛系东坡

仕途不幸诗家幸。

黄州之于苏东坡,是仕途上落魄的地方,也是诗词上收获的地方。

黄州之前,苏东坡内心里全是儒家的进取之道。

黄州之后,佛老思想慢慢成为他的处世之道。

在这里,他跟命运和解,文章里开始出现了仙气。

在这里,他写下前后《赤壁赋》,写下如雷贯耳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下传唱至今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活明白了。他爱上了参禅悟道,达到更加超脱的人生境界。

东坡参禅,流传最广的还是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某天,东坡与佛印一起打坐。

佛印大师端坐蒲团,面带微笑,心如止水。

东坡同学却是东倒西歪,抓耳挠腮,如坐针毡。

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东坡开始调戏同桌:

“佛印佛印,看我看我,我坐在这里像是什么?”

“苏大学士,我看你就像是一尊佛!”

“哈哈,但我看你就像是一坨牛粪!”

佛印不恼不怒,依旧面带微笑,安然打坐。

回到家,东坡十分得意地向小妹炫耀,今天是如此这般把佛印那小子给捉弄了一把。

苏小妹听了,长叹一声,说道:

“老哥啊,是你被佛印给捉弄了!心中有佛,看谁都像是佛,心中有粪,看别人才像牛粪!

又有一天,东坡独自在家参禅,心有所悟,大手一挥写下一首佛系小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完甚是得意,叫来书童:“快,快,快拿去给江对岸的佛印大师看一看!”

书童很快回来了,他带回来的评论只有两个字:放屁!

东坡一看就怒了。你个臭和尚,竟敢这么说我。不行,我得亲自找你理论理论!

过江见到佛印,却发现佛印早就候着了。

还没等东坡发作,佛印就脱口而出: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大学士,看来你还是没有真的开悟啊,哈哈哈哈……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我们照样从中看到那个幽默感十足的不老少年。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五)超级吃货

若论中国历史上的吃货,苏东坡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吃出了水平,吃出了风格,吃出了中国特色。

据说,以东坡命名的菜品一共有66道,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

东坡是肉食动物,无肉不欢。他发现黄州这个地方,猪肉超级好又超级便宜,但是却没有人吃,因为猪肉有寄生虫,老百姓做不好吃了容易得病。

于是,东坡把自己的煮肉心得写成一首通俗的儿歌: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牌炖猪肉,采用小火慢炖之秘法,既能杀灭一切病菌,又有利于充分入味,色香味俱全,是吃猪肉的不二之选!

这篇《猪肉颂》大行于世,“东坡肉”应运而生。

苏东坡还有一个佛系好友,叫惠崇。

惠崇是个有才华的和尚,能诗善画。

东坡看过画,大笔一挥,写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赶忙跟着拍马屁:“好诗啊,好诗!”

东坡却喃喃自语道:“好吃啊,好吃!”

“什么好吃?难道你想要把我的画吃了不成?”

“无知!河豚配上蒌蒿、芦芽,就是一道美味呀!

要知道,河豚有毒,吃不好会吃死人的。

东坡唱:死了都要吃……

东坡六十多岁被贬到海南。那时候的海南是个蛮荒之地,没有比基尼和大长腿。

但是东坡在这里找到了新的人间美味——生蚝。

东坡在海南写了《食蚝》:

“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原来在生吃、清蒸、烧烤、粉丝之外,还有一种与酒同煮吃生蚝的方法。

这绝对又是东坡同学的伟大发明。

天天胡吃海喝不叫会吃,天天山珍海味也不叫会吃。

真的吃货,就应该是苏东坡这样,没有方法发明方法也要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吃。

论一个顶级吃货的自我修养。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六)依然年少

有人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但是逆境对苏东坡从来都毫不客气,甚至越是晚年越变本加厉。

六十二岁的苏东坡,是安排好后事才踏上去往海南的孤帆的。

不管他之前在命运面前怎样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倔强,这都难免让每一位东坡粉感到心酸。

可是,到了海南,东坡依旧还是那个笑对天下的少年东坡。

在这里,东坡和乡野村夫一起开荒种地,在当地百姓的的帮助下建房栖身,和这帮所谓未开化的“南蛮”打成一片。

因为随和,就连四五岁的小屁孩都爱跟东坡亲近,跟他开玩笑。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就算身处天涯海角又能如何,只要有一颗逍遥自在的心,哪里都是最美的家园。

有一次,东坡又在外面喝大了酒,喝到“沉醉不知归路”的程度,只记得自己的家在牛栏西边的西边。

于是乎,东坡低下头,睁大眼,开始在地上找牛粪。

这里一坨,那里一坨,跟着牛粪走,我就到家啦!

牛粪点灯,照亮我的归程……

事后东坡很骄傲地写道: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谁说我喝多了,我可没忘记我家在哪里呦,没忘!

有一天,邻居送给东坡一个大西瓜,他兴高采烈地顶在头上,一路唱着歌往家走。

中途遇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看他嘚瑟成这个熊样,不禁感慨道:“苏大学士,你过去的荣华富贵,现在看来,是不是就像是一场春梦啊?”

东坡没想到老婆婆竟有如此智慧,又惊又喜,忙说:“对啊对啊,谁说不是呢!”

一激动差点把西瓜给摔碎了。

从此东坡便称老婆婆

“春梦婆”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

(七)永远的东坡

心有东坡词,再无烦恼事。

苏东坡还有另外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高晓松天天叨叨“归来仍是此间少年”,其实这是东坡千年前的金句。

这首词本是东坡为自己最好的哥们儿王巩所作。

但又何尝不是说的东坡自己呢?

有人说,像苏东坡这样的天才,一千年才会出一个。

他是大诗人,也是散文家,

他是大画家,也是书法家,

他是佛教徒,也是酿酒师,

他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也是月光下的漫步者,

他有“蛇的智慧,也有鸽子的温文”。

但这些都比不上他“万里归来年愈少”的魔力,

而他的不老秘诀恰恰在于“此心安处是吾乡”

时光已经过去一千年,东坡从未老去。

时光再过几千年,东坡依旧不会老去。

他是我们永远的东坡。


骆驼

约读书房授课老师。与你一起读书,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