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静花源100


孩子成绩和孩子快乐;哪个对孩子成长影响更长久,更深远!

看到这句话,我是百感交集,我想从一个学生之角度来谈一谈。我是一名95后理科生,现在是研究生在读。

1、我家在湘南一个小县城,家庭非常一般。爸爸是一名普通政府工勤人员,妈妈一直靠打零工贴补家用。上小学时,班里好多学生,要不报了补习班,要不就跟老师开小班。爸爸也帮我报了英语和语文;结果是,我只去上了几节课,就不愿去了,爸爸也没说什么,就随我了。就这样,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充实知识时,我正在享受快乐时光。对我来说,这真是快乐学习,对爸爸来说,成绩不重要,快乐最重要。

2、到了初二,我便感觉到功课基础不扎实,给我带来之后果,不得已,又走上了大家通用之方法,到老师家里补课。好在初中课程毕竟不是太难,强行追了一年,还是考上了县里重点高中。但在年级分班时,我被编入了普通班。

3、由于基础不窂,整个高中阶段,我都在追赶,都在补习。语文补基础,数学补公式,英语更是从最开始补起。更为严重之问题也随之而来,高中课程紧,难度大。自己每次考试,都是差强人意。给人感觉就是不管我再努力,也学不好了,更考不好。学习信心,都动摇了。

4、在这种混乱状况下,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结果可想而知;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勉强上了二本线。在大学里,依据现实,我又再次开始规划,重新打基础,补单词。咬着牙,又拼了几年,直到读研。我才缓了口气,爸爸才放下神经来。

5、回过神来,我才抽空思考。孩子的成绩和孩子的快乐,成绩和快乐,哪个更重要,学习快乐和快乐学习,哪个对孩子之成长影响更大。我个人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了,才有快乐。没有好成绩,哪有什么快乐。整日玩耍,固然快乐,可是没有好成绩,不能考上好学校,那种短暂之快乐,必将被更深之忧虑所困扰。

6、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贪玩,是天性。而学习,正与这种天性相反。不严加管教,哪个孩子愿意学习。所以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除了极个别,极有天分之人,绝大部分人,都是靠刻苦来支撑成绩。这些年,我觉得真有天赋同学,也就一、两个,还是偏科。

7、五年所谓快乐学习,让我和爸爸难受了整整十年。现在我也长大了,有时和爸爸闲聊时,我的孩子,以后不管他们有什么情绪,从上小学开始,就要严加管教,要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只有学习成绩提高了,才能讲快乐;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决不能为了所谓快乐,减少学习。

8、回到答题,“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我个人认为,隐藏了父母对孩子一种复杂之情感。然而要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动力,则需要更多之行动。一个学习成绩跟不上之孩子,在学校里连自信心都没了,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9、以上是我个人之观点,也是我个人之感悟,希望对朋友有所帮助。若有疑问,欢迎到我作品主页(海峰乡村题材原创作品)评论处留言、探讨。


朋友:看完了,顺手关注;是积善之举,必有福祐!



我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不看重成绩,只想让孩子快乐成长,不让学习成为孩子的负累,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


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们各显神通,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数学班,英语班,还有兴趣班,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等,孩子们到了星期天和假期各种奔忙。我与其他家长不同,我没有给孩子买很多练习题,更没报补习班,问孩子报一个什么兴趣班,孩子说不喜欢,我说只要快乐就好,什么都没报,小学孩子基本就是玩下来的。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多次找我谈话,说一看孩子的作业就知道我不管孩子,按说我家孩子的聪明程度完全可以考第一,可总是在班里六七名,我说一定好好管孩子,其实我依然按自己的思路走,没有给孩子压力。


我的教育理念是,小学是孩子身体发育重要时期,脑子也在发育期,身体和精神不能承担很多负荷,不能给孩子很多压力,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要有很多玩的时间,玩其实也是一种智力开发,锻炼手和脑。考试孩子跟我说分数,我总是说分多点少点没什么,考试就是看看哪里不会,哪里不会学会就是了,所以我的孩子从来不被分数累不被名次累,他也没在乎过分数。但是我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准备笔记本,让孩子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写,把老师讲的知识点记下来,孩子听课特别认真。等放学写作业前把记的笔记看一遍再写作业。其实一年级没什么好记的,我主要就是让他从小养成好的听课习惯。作业让孩子独立完成,我从不插手,不做孩子的拐棍。其实我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与别人管孩子的方法不同,理念不同。到了三年级期末考试我孩子考了班里第一,我没显得多高兴,也没看出孩子多高兴,因为她真不在乎这些。后来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升初中通考也是全学校第一。


小学毕业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劝我说,小学的时候可以凭着聪明成绩好,到了初中就不同了,家长一定要好好管孩子,严格要求。

升初中后我专门跟孩子谈了一次心,我们制定了初中目标,就是考上衡中。我跟他讲了小学与初中的区别,告诉她小学可以玩下来,初中课业多也深,要拿出几分力来学习了,初一初二用五六分力,初三用七分力。专门咨询各科老师学习方法……三年以后孩子考上了衡中。

其实不在乎成绩的背后,不是让孩子不学习,是不让孩子把学习成绩当成压力,找出哪里学的不好,努力学好,这样孩子成绩也就上去了。如果拿着成绩分数太当回事,怕考分少了了父母批评,成为一种压力,背着包袱跑不快,心里压着石头学不好。


事儿姐说事


先说一个故事——

我有一位朋友,是个非常能干的女领导。她和丈夫都没什么家庭背景,完全是靠个人勤奋和能力,一步一步建立了自己的事业。

他们有一个独生女儿,是掌上明珠。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夫妻俩虽然有较好的资源和财力,但却觉得女孩并不一定要这辛苦,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从小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是纯粹的“快乐教育”:不要太拼、太累,学得差不多就行;爸妈对你没有什么要求和期望,只要你一辈子幸福快乐就好…… 所以,各种课外班、补习班、强化班、当年很流行的奥数班等等,他们一律没让孩子去学。女儿确实过得也很快乐,大部分时间无忧无虑地玩。因为资质不错,虽然没怎么用功,但成绩也一直是中等偏上。北京高校多,最终也没费多大力气就考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女儿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了。她的中学同学中,有些上了名牌大学,有些直接考了美国或香港的学校。她开始反复向母亲抱怨:“为什么你当初不让我学、不给我报班、不为我创造条件。我这些年傻玩儿,看似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也很肤浅,回头看看什么都不剩。我现在看看那些勤奋和刻苦的同学,我觉得他们可能同时也有一种快乐和成就感啊!我也不比谁笨,家庭条件也不比谁差,可为何我觉得他们最终会有更好的前景和更精彩的人生?”



从这个家庭的例子来看,父母擅自决定“快乐对孩子最重要”,可能是很武断和片面的。这种决定背后包含了几个误区:

1、将学习和快乐视为对立的事情,似乎只能择其一。“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确实有一部分把学习和“苦”连接起来的暗示。但事实上,很多学习好的孩子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既有外在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也有内在提升的成就感与思考乐趣。学习和快乐二者绝非不可兼得。

2、混淆了快乐和幸福这两个概念。当家长说“我们对你的学习没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我只希望你一辈子幸福快乐”时,他们其实把两件事混为一谈了。快乐是一种即刻的情绪体验,要获得快乐很容易,小孩子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吃个冰激凌都会很快乐。但幸福感远要比快乐复杂得多。人的幸福感跟自身的职业、学历、阶层、经济状况都有一定关联,也跟个人成就、效能感、持久地投入一个有意义有目标的事情等都有关系。换句话说,快乐是件很轻松就可以换取的事情,但要能将快乐转化为持久的幸福,总是包含着一定的付出。

3、误解了“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件事。有的父母以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让他自己做选择并承担后果等名义,完全让孩子自主决定。在这一点上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小孩子目光更聚焦于眼前,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都更少,在父母完全没有教育和引导的情况下,就让他们肩负起对自己人生做主的选择,是很有风险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朋友的女儿就是一个例子。她妈妈在她小时也问过她,她说她选择快乐地生活,但她长大后抱怨她妈妈,在她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让她自己选,而且妈妈还有一定的暗示倾向。

4、父母将自己对学业和人生的体验投射到孩子身上。父母上述误区,归根结底都与父母自身学业生涯、职业生涯中的体验有关,因此有些情绪和价值判断是投射性的,也就是把自己对学习、对工作的体验假想为孩子的必然体验。我看到过一些父母,表示坚决不能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不能接受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能让孩子遭受这种“摧残”。他们往往都是在自己读书时有过被摧残感觉的人。有的父母尽管自己成绩很好,也事业成功和“出人头地”,但过程中的自我感觉是痛苦的,所以才不想让孩子遭这种罪。但这种判断会比较主观和武断。反过来,如果父母不是这样武断,而是审时度势,充分帮孩子选择适合她的教育方法,能充分发挥她的能力、又不至于太高压和强求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的成就发展和快乐与健康可能都能得到保障。



(文中配图来自https://unsplash.com)


黄峥博士


我有一个学霸儿子。我看重孩子的成绩,我也想让孩子快乐。

因为想让孩子快乐,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差吵过孩子,更别说打骂。因为想让孩子快乐,所以从没让他上过补习班,只上了一个兴趣班。

因为看重成绩,所以每次孩子考试,成绩好我会表扬,分析哪些进步了,为什么进步了,怎么努力的;如果考差了,我会安慰他:“没关系,考试就是为了检查你这一段的学习情况,看哪些掌握的不好需要继续努力。”然后再帮他分析试卷,鼓励他继续加油。

小学时孩子成绩在班里上中等,资质一般。但我从没有焦虑,只重视他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到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自己检查好,然后看明天要上哪些课,收拾好书包,然后才可以玩。因为有了兴趣和好习惯,所以初中成绩很快就上去了,初一开始班里前十,在开始两极分化的初二,成绩基本上前三。到了初三,成绩稳稳的全校第一。这些都是在不补课,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其他作业的情况下完成的。

所以我儿子真的快乐,不像好多家长抱怨的,作业要写到很晚。初三时儿子从没超过10点睡觉,高一高二也基本能保持10点写完作业,然后小区里锻炼一下睡觉。只是高三开始辛苦了,晚上12睡觉成了常态,那一年真的心疼儿子。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给家长一个建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像我D建国,不能只看一时的得失,起跑线也不是那么重要,即使输在起跑线上也没什么了不起 ,要让孩子经得起挫折。有孩子,有耐心,一切都会有的。


太湖到秦岭的旅途人生


我不太清楚说这句话的家长,他的孩子多大了,在孩子出生之初,貌似很多家长都许下过这样的朴素愿望:我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好。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上了幼儿园,升入了小学、中学后,但你看到自家孩子与别人孩子的差距后,还能淡定地说出这句话吗?

我家孩子在读一年级,每天孩子的班级微信群里,讨论的大都是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搞得单元测试,老师有时也会把成绩发到群里,孩子的测试卷,家长必须要查阅,并签字,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每每都会大受打击。

这个周六,学校开家长会,主要是针对前不久进行的期中考试成绩而开的,老师对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与家长沟通,倘若咱家孩子成绩总在后面几名徘徊,去看家长会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一点小紧张呢?

所以,我觉得真的能够始终如一做到“只想让孩子快乐”,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心理的,不被外界的教育焦虑影响。

说这句话的家长,可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感受,希望孩子能够体验更多的快乐,不要被成绩、名利所羁绊,快快乐乐的生活,快快乐乐的成长,不过,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像小树苗要经历风吹日晒一样,不可能永远都是快乐的,为了将来能有好的生活,现在适当让孩子吃苦,尤其是吃学习上的苦,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不努力,将来拿什么养活自己呢?

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在学习上也难免有惰性,自然就少不了父母的督促,这与孩子的意愿是相反的,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让孩子不快乐,你是顺着孩子的意思来,还是违背他的意愿呢?


沛泽妈读心理


在现下的社会大环境下,能自信的喊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的爸妈,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爸妈自身已拥有相当雄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基础

这样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爸妈可能已经为孩子的未来早早铺就一条金光大道,孩子已经不需要来挤高考这条独木桥了,因此能非常有底气的喊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当然,这样的条件还有可能造就一些另类的学霸。

爸妈崇尚自由,孩子快要入学或刚入学

爸妈生性洒脱自由,初为人父母,不愿孩子受太多的禁锢,对孩子有着满满的温柔的宠爱,觉得看孩子的笑就是最幸福的事。孩子即将或刚入学,爸妈还没有看到在学校唯成绩论的竞争白热环境下,孩子将要承担的压力和面对的现实,用一种勇者无畏的壮烈说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

爸妈对自己孩子长短项有清醒的认知

上学几年后,爸妈对自己的孩子擅长

领域有了深刻的认知,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太多的天赋,提不起太高的兴趣,但是可能情商高善于与人交往,或者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异于人等,在理智的接受了现状后,不强制勉强孩子争当学霸,豁达的说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解脱。

当然,以上所罗列的情况不是绝对,可能会有特殊的情况。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爸妈如果有可能,还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而谁家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绝对会是身边所有人羡慕和津津乐道的对象。

头条号“嘉妈育儿经”愿和你一起分享育儿中的所思所悟,欢迎关注探讨。


嘉妈育儿经


我所奇怪的是,为什么“成绩”和“快乐”居然被对立起来了呢?

身为一线青年教师,我认识很多学生,他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乐观开朗,无论是学业还是性格都很好。

让我们回归定义本身,究竟什么是快乐?

不努力学习,只知道玩,就真的快乐了吗?

那些成天玩耍、成绩糟糕的学生,被老师数落、被同学鄙视的时候,难道很快乐吗?

而从勤奋和刻苦中获得回报、从成长和进步中得到成就感,那种从汗水中磨砺得到的真正的幸福感,那些放学只知道打游戏的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

他们自始至终获得的只是一种低级而浅层次的快感罢了。

更何况,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将在未来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拥有更优渥的物质条件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生活得更幸福、美满、快乐、充实。

心理学上有两个概念,叫作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

所谓即时满足,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什么东西能让我马上变得开心、满足、快乐,那我马上就要。

而延迟满足的定义则是:

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那些整天只知道玩的孩子,所收获的往往都是即时满足:

打一局游戏能立马让他开心起来,于是他就去打。

打完一局,再打一局,收获的始终是即时满足。

他们确实获得了当下的浅层次的快乐,然而却放弃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优秀的成绩、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还有未来的前途和更好的生活。

而成绩糟糕、得不到尊重和肯定,长大以后前途不佳没有出息,这一切都会让人非常地不快乐。

然而那些刻苦学习的孩子,他们放弃了一部分娱乐带给他们的即时满足,而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不断奋斗,从而收获学习的成功、他人的肯定和尊重,还有未来的大好前途和美好时光——

而这才是人生中深刻而长久的幸福和快乐啊。


吴清缘老师


隐藏的是:

孩子成绩不好,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教育失败;

不想为提高孩子成绩付出努力,而以此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

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寻找托辞挽救自己可怜的虚荣;

被鸡汤文成功洗脑,以为努力学习的孩子真的都被压抑了天性,都不快乐;

……

退一步讲,即便是众人皆睡尔独醒,你认清了生命的本质,真理在握,知道唯有快乐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

但,在现实环境中,成绩不好的孩子,真的很难快乐。

老师不重视,同学不欢迎,孩子只会有深深的挫败感,越来越厌学,怎么能快乐?

当然,“不看重成绩,只想让孩子快乐”这句话,也许是想说:不要逼着孩子学习,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释放人的天性,真的很美好;做喜欢的事,真的能让人感到快乐。

可是,孩子对快乐的追求,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始终是肤浅而直接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更容易沉溺于电子游戏不可自拔。

不但孩子,如果没有压力和限制,成年人也更愿意追求喝酒、抽烟甚至吸毒这种可以轻易获取的快乐,而不愿意通过迂回曲折的努力,去追求持久而有益的快乐。

我的一位邻居,年轻的时候,因为机遇好,挣了很多钱,35岁就退休了。他说,要好好地享受这一生。

对儿子的教育,他正是持这种观点:不看重成绩,不压抑孩子的天性。

结果,孩子读到初中,苹果手机换了三代;逃课出去和同学喝酒唱歌,经常好几天不回家;成绩更是一塌胡涂,转学多次,情况却一次比一次糟。

这样的日子,孩子很快乐、很享受。可他自己,却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了。

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才不会为眼前短暂的、肤浅的、感官的快乐所迷惑。被尊重、被认可、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样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才深刻而持久,才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卷面上的分数确实不值得看重,但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就的过程,才是最应看重的。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毫米



我觉得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应该是悔过与无奈。

我认为这句话说得没错!但作为家长真能说到做到却实属不易,只不过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只有参破红尘的人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往往是等到想起让孩子快乐的时候为时已晚。

儿时在父母的催促管束下,由于忙于学业而被占据剥夺了大量快乐的时光。渴望着有一天挣脱藩篱而飞向自由自在的广阔蓝天,并且发誓等有了自己的孩子,决不让他步自己的后尘。然而还没等自己的宝宝呱呱坠地,脑子里就已经千百次地为新生代设计编织了美好的未来。这一切都需要你我他一步步地艰辛地付诸实施。于是宝宝又成了当年的自己。众人世代繁衍生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又有谁能逃脱跳出世俗纷争的怪圈儿呢!


然而现实就是残酷的,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人们要想让孩子快乐,就必须要看中孩子的成绩。随着社会的极速发展,竞争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孩子从小就要上各种班儿,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挖掘潜质,否则就会被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人们要弄清楚快乐的真正含义,什么才是快乐。整日虚度光阴吃喝玩乐是快乐,惜时如金奋斗付出后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也是快乐,人们对快乐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著名青年钢琴家朗朗说自己没有过过童年,但外人看来外表光鲜亮丽的朗朗并非不快乐。

而朗朗的父母听到朗朗对童年的表述是否有悔过与无奈就不得而知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518


“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这句话或许代表家长的想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并不成立。

试问,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他能真正快乐吗?

成绩不好,并不仅仅意味着考试分数低,还意味着许多内容。

第一,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就会事倍功半,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学习态度不好。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对学业不重视,对作业不认真,因此,成绩也难以提高上来。

第三,学习能力不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但不同的学生之间,成绩有天壤之别。原因何在?除了家教之外,还与学习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关。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老师一点就透;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孩子怎么讲都难懂。

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一个对学业不重视的孩子、一个学习能力不行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时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会时常受到同学的轻视,这样的孩子,他怎么可能快乐得起来?

“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绩,我只想让孩子快乐“,说出这种话的家长,往往是无能的,没有能力把孩子的成绩真正提高起来,只能假装不在乎孩子的成绩。这到底,这是另一种”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这样的家长,趁早醒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