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這句話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靜花源100


孩子成績和孩子快樂;哪個對孩子成長影響更長久,更深遠!

看到這句話,我是百感交集,我想從一個學生之角度來談一談。我是一名95後理科生,現在是研究生在讀。

1、我家在湘南一個小縣城,家庭非常一般。爸爸是一名普通政府工勤人員,媽媽一直靠打零工貼補家用。上小學時,班裡好多學生,要不報了補習班,要不就跟老師開小班。爸爸也幫我報了英語和語文;結果是,我只去上了幾節課,就不願去了,爸爸也沒說什麼,就隨我了。就這樣,別的同學都在抓緊時間充實知識時,我正在享受快樂時光。對我來說,這真是快樂學習,對爸爸來說,成績不重要,快樂最重要。

2、到了初二,我便感覺到功課基礎不紮實,給我帶來之後果,不得已,又走上了大家通用之方法,到老師家裡補課。好在初中課程畢竟不是太難,強行追了一年,還是考上了縣裡重點高中。但在年級分班時,我被編入了普通班。

3、由於基礎不窂,整個高中階段,我都在追趕,都在補習。語文補基礎,數學補公式,英語更是從最開始補起。更為嚴重之問題也隨之而來,高中課程緊,難度大。自己每次考試,都是差強人意。給人感覺就是不管我再努力,也學不好了,更考不好。學習信心,都動搖了。

4、在這種混亂狀況下,參加了第一次高考,結果可想而知;復讀一年,再次參加高考,勉強上了二本線。在大學裡,依據現實,我又再次開始規劃,重新打基礎,補單詞。咬著牙,又拼了幾年,直到讀研。我才緩了口氣,爸爸才放下神經來。

5、回過神來,我才抽空思考。孩子的成績和孩子的快樂,成績和快樂,哪個更重要,學習快樂和快樂學習,哪個對孩子之成長影響更大。我個人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了,才有快樂。沒有好成績,哪有什麼快樂。整日玩耍,固然快樂,可是沒有好成績,不能考上好學校,那種短暫之快樂,必將被更深之憂慮所困擾。

6、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貪玩,是天性。而學習,正與這種天性相反。不嚴加管教,哪個孩子願意學習。所以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除了極個別,極有天分之人,絕大部分人,都是靠刻苦來支撐成績。這些年,我覺得真有天賦同學,也就一、兩個,還是偏科。

7、五年所謂快樂學習,讓我和爸爸難受了整整十年。現在我也長大了,有時和爸爸閒聊時,我的孩子,以後不管他們有什麼情緒,從上小學開始,就要嚴加管教,要把學習成績放在首位。只有學習成績提高了,才能講快樂;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決不能為了所謂快樂,減少學習。

8、回到答題,“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這句話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我個人認為,隱藏了父母對孩子一種複雜之情感。然而要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實際動力,則需要更多之行動。一個學習成績跟不上之孩子,在學校裡連自信心都沒了,還有什麼快樂可言。

9、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也是我個人之感悟,希望對朋友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我就是這樣的教育理念,在小學不看重成績,只想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讓學習成為孩子的負累,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


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們各顯神通,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數學班,英語班,還有興趣班,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等,孩子們到了星期天和假期各種奔忙。我與其他家長不同,我沒有給孩子買很多練習題,更沒報補習班,問孩子報一個什麼興趣班,孩子說不喜歡,我說只要快樂就好,什麼都沒報,小學孩子基本就是玩下來的。一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多次找我談話,說一看孩子的作業就知道我不管孩子,按說我家孩子的聰明程度完全可以考第一,可總是在班裡六七名,我說一定好好管孩子,其實我依然按自己的思路走,沒有給孩子壓力。


我的教育理念是,小學是孩子身體發育重要時期,腦子也在發育期,身體和精神不能承擔很多負荷,不能給孩子很多壓力,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而不是負擔,要有很多玩的時間,玩其實也是一種智力開發,鍛鍊手和腦。考試孩子跟我說分數,我總是說分多點少點沒什麼,考試就是看看哪裡不會,哪裡不會學會就是了,所以我的孩子從來不被分數累不被名次累,他也沒在乎過分數。但是我從上一年級開始就注意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準備筆記本,讓孩子養成做筆記的習慣,不會寫的字用拼音寫,把老師講的知識點記下來,孩子聽課特別認真。等放學寫作業前把記的筆記看一遍再寫作業。其實一年級沒什麼好記的,我主要就是讓他從小養成好的聽課習慣。作業讓孩子獨立完成,我從不插手,不做孩子的柺棍。其實我不是不管孩子,而是與別人管孩子的方法不同,理念不同。到了三年級期末考試我孩子考了班裡第一,我沒顯得多高興,也沒看出孩子多高興,因為她真不在乎這些。後來一直在班級名列前茅。升初中通考也是全學校第一。


小學畢業家長會,班主任老師勸我說,小學的時候可以憑著聰明成績好,到了初中就不同了,家長一定要好好管孩子,嚴格要求。

升初中後我專門跟孩子談了一次心,我們制定了初中目標,就是考上衡中。我跟他講了小學與初中的區別,告訴她小學可以玩下來,初中課業多也深,要拿出幾分力來學習了,初一初二用五六分力,初三用七分力。專門諮詢各科老師學習方法……三年以後孩子考上了衡中。

其實不在乎成績的背後,不是讓孩子不學習,是不讓孩子把學習成績當成壓力,找出哪裡學的不好,努力學好,這樣孩子成績也就上去了。如果拿著成績分數太當回事,怕考分少了了父母批評,成為一種壓力,揹著包袱跑不快,心裡壓著石頭學不好。


事兒姐說事


先說一個故事——

我有一位朋友,是個非常能幹的女領導。她和丈夫都沒什麼家庭背景,完全是靠個人勤奮和能力,一步一步建立了自己的事業。

他們有一個獨生女兒,是掌上明珠。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夫妻倆雖然有較好的資源和財力,但卻覺得女孩並不一定要這辛苦,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從小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是純粹的“快樂教育”:不要太拼、太累,學得差不多就行;爸媽對你沒有什麼要求和期望,只要你一輩子幸福快樂就好…… 所以,各種課外班、補習班、強化班、當年很流行的奧數班等等,他們一律沒讓孩子去學。女兒確實過得也很快樂,大部分時間無憂無慮地玩。因為資質不錯,雖然沒怎麼用功,但成績也一直是中等偏上。北京高校多,最終也沒費多大力氣就考上一所還不錯的大學。

但是,上了大學之後,女兒變得越來越不開心了。她的中學同學中,有些上了名牌大學,有些直接考了美國或香港的學校。她開始反覆向母親抱怨:“為什麼你當初不讓我學、不給我報班、不為我創造條件。我這些年傻玩兒,看似快樂,但這種快樂其實也很膚淺,回頭看看什麼都不剩。我現在看看那些勤奮和刻苦的同學,我覺得他們可能同時也有一種快樂和成就感啊!我也不比誰笨,家庭條件也不比誰差,可為何我覺得他們最終會有更好的前景和更精彩的人生?”



從這個家庭的例子來看,父母擅自決定“快樂對孩子最重要”,可能是很武斷和片面的。這種決定背後包含了幾個誤區:

1、將學習和快樂視為對立的事情,似乎只能擇其一。“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確實有一部分把學習和“苦”連接起來的暗示。但事實上,很多學習好的孩子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既有外在成功的滿足和喜悅,也有內在提升的成就感與思考樂趣。學習和快樂二者絕非不可兼得。

2、混淆了快樂和幸福這兩個概念。當家長說“我們對你的學習沒有什麼要求和期望,我只希望你一輩子幸福快樂”時,他們其實把兩件事混為一談了。快樂是一種即刻的情緒體驗,要獲得快樂很容易,小孩子打打遊戲、看看電視、吃個冰激凌都會很快樂。但幸福感遠要比快樂複雜得多。人的幸福感跟自身的職業、學歷、階層、經濟狀況都有一定關聯,也跟個人成就、效能感、持久地投入一個有意義有目標的事情等都有關係。換句話說,快樂是件很輕鬆就可以換取的事情,但要能將快樂轉化為持久的幸福,總是包含著一定的付出。

3、誤解了“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件事。有的父母以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讓他自己做選擇並承擔後果等名義,完全讓孩子自主決定。在這一點上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小孩子目光更聚焦於眼前,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都更少,在父母完全沒有教育和引導的情況下,就讓他們肩負起對自己人生做主的選擇,是很有風險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我朋友的女兒就是一個例子。她媽媽在她小時也問過她,她說她選擇快樂地生活,但她長大後抱怨她媽媽,在她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讓她自己選,而且媽媽還有一定的暗示傾向。

4、父母將自己對學業和人生的體驗投射到孩子身上。父母上述誤區,歸根結底都與父母自身學業生涯、職業生涯中的體驗有關,因此有些情緒和價值判斷是投射性的,也就是把自己對學習、對工作的體驗假想為孩子的必然體驗。我看到過一些父母,表示堅決不能讓孩子上公立學校,不能接受中國的教育體制,不能讓孩子遭受這種“摧殘”。他們往往都是在自己讀書時有過被摧殘感覺的人。有的父母儘管自己成績很好,也事業成功和“出人頭地”,但過程中的自我感覺是痛苦的,所以才不想讓孩子遭這種罪。但這種判斷會比較主觀和武斷。反過來,如果父母不是這樣武斷,而是審時度勢,充分幫孩子選擇適合她的教育方法,能充分發揮她的能力、又不至於太高壓和強求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孩子的成就發展和快樂與健康可能都能得到保障。



(文中配圖來自https://unsplash.com)


黃崢博士


我有一個學霸兒子。我看重孩子的成績,我也想讓孩子快樂。

因為想讓孩子快樂,所以我從來沒有因為成績差吵過孩子,更別說打罵。因為想讓孩子快樂,所以從沒讓他上過補習班,只上了一個興趣班。

因為看重成績,所以每次孩子考試,成績好我會表揚,分析哪些進步了,為什麼進步了,怎麼努力的;如果考差了,我會安慰他:“沒關係,考試就是為了檢查你這一段的學習情況,看哪些掌握的不好需要繼續努力。”然後再幫他分析試卷,鼓勵他繼續加油。

小學時孩子成績在班裡上中等,資質一般。但我從沒有焦慮,只重視他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從一年級開始,到家先寫作業,寫完作業自己檢查好,然後看明天要上哪些課,收拾好書包,然後才可以玩。因為有了興趣和好習慣,所以初中成績很快就上去了,初一開始班裡前十,在開始兩極分化的初二,成績基本上前三。到了初三,成績穩穩的全校第一。這些都是在不補課,只做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有其他作業的情況下完成的。

所以我兒子真的快樂,不像好多家長抱怨的,作業要寫到很晚。初三時兒子從沒超過10點睡覺,高一高二也基本能保持10點寫完作業,然後小區裡鍛鍊一下睡覺。只是高三開始辛苦了,晚上12睡覺成了常態,那一年真的心疼兒子。

說這麼多隻是為了給家長一個建議,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像我D建國,不能只看一時的得失,起跑線也不是那麼重要,即使輸在起跑線上也沒什麼了不起 ,要讓孩子經得起挫折。有孩子,有耐心,一切都會有的。


太湖到秦嶺的旅途人生


我不太清楚說這句話的家長,他的孩子多大了,在孩子出生之初,貌似很多家長都許下過這樣的樸素願望:我只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好。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上了幼兒園,升入了小學、中學後,但你看到自家孩子與別人孩子的差距後,還能淡定地說出這句話嗎?

我家孩子在讀一年級,每天孩子的班級微信群裡,討論的大都是與學習有關的事情,搞得單元測試,老師有時也會把成績發到群裡,孩子的測試卷,家長必須要查閱,並簽字,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每每都會大受打擊。

這個週六,學校開家長會,主要是針對前不久進行的期中考試成績而開的,老師對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做總結,與家長溝通,倘若咱家孩子成績總在後面幾名徘徊,去看家長會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有一點小緊張呢?

所以,我覺得真的能夠始終如一做到“只想讓孩子快樂”,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心理的,不被外界的教育焦慮影響。

說這句話的家長,可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感受,希望孩子能夠體驗更多的快樂,不要被成績、名利所羈絆,快快樂樂的生活,快快樂樂的成長,不過,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就像小樹苗要經歷風吹日曬一樣,不可能永遠都是快樂的,為了將來能有好的生活,現在適當讓孩子吃苦,尤其是吃學習上的苦,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不努力,將來拿什麼養活自己呢?

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在學習上也難免有惰性,自然就少不了父母的督促,這與孩子的意願是相反的,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讓孩子不快樂,你是順著孩子的意思來,還是違揹他的意願呢?


沛澤媽讀心理


在現下的社會大環境下,能自信的喊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的爸媽,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爸媽自身已擁有相當雄厚的社會資源和經濟基礎

這樣的孩子就是所謂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爸媽可能已經為孩子的未來早早鋪就一條金光大道,孩子已經不需要來擠高考這條獨木橋了,因此能非常有底氣的喊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當然,這樣的條件還有可能造就一些另類的學霸。

爸媽崇尚自由,孩子快要入學或剛入學

爸媽生性灑脫自由,初為人父母,不願孩子受太多的禁錮,對孩子有著滿滿的溫柔的寵愛,覺得看孩子的笑就是最幸福的事。孩子即將或剛入學,爸媽還沒有看到在學校唯成績論的競爭白熱環境下,孩子將要承擔的壓力和麵對的現實,用一種勇者無畏的壯烈說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

爸媽對自己孩子長短項有清醒的認知

上學幾年後,爸媽對自己的孩子擅長

領域有了深刻的認知,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太多的天賦,提不起太高的興趣,但是可能情商高善於與人交往,或者在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異於人等,在理智的接受了現狀後,不強制勉強孩子爭當學霸,豁達的說出“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解脫。

當然,以上所羅列的情況不是絕對,可能會有特殊的情況。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爸媽如果有可能,還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而誰家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絕對會是身邊所有人羨慕和津津樂道的對象。

頭條號“嘉媽育兒經”願和你一起分享育兒中的所思所悟,歡迎關注探討。


嘉媽育兒經


我所奇怪的是,為什麼“成績”和“快樂”居然被對立起來了呢?

身為一線青年教師,我認識很多學生,他們不僅成績優秀,而且樂觀開朗,無論是學業還是性格都很好。

讓我們迴歸定義本身,究竟什麼是快樂?

不努力學習,只知道玩,就真的快樂了嗎?

那些成天玩耍、成績糟糕的學生,被老師數落、被同學鄙視的時候,難道很快樂嗎?

而從勤奮和刻苦中獲得回報、從成長和進步中得到成就感,那種從汗水中磨礪得到的真正的幸福感,那些放學只知道打遊戲的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

他們自始至終獲得的只是一種低級而淺層次的快感罷了。

更何況,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將在未來更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工作機會,擁有更優渥的物質條件和更豐富的精神世界,生活得更幸福、美滿、快樂、充實。

心理學上有兩個概念,叫作延遲滿足和即時滿足。

所謂即時滿足,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有什麼東西能讓我馬上變得開心、滿足、快樂,那我馬上就要。

而延遲滿足的定義則是:

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那些整天只知道玩的孩子,所收穫的往往都是即時滿足:

打一局遊戲能立馬讓他開心起來,於是他就去打。

打完一局,再打一局,收穫的始終是即時滿足。

他們確實獲得了當下的淺層次的快樂,然而卻放棄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優秀的成績、他人的尊重和肯定,還有未來的前途和更好的生活。

而成績糟糕、得不到尊重和肯定,長大以後前途不佳沒有出息,這一切都會讓人非常地不快樂。

然而那些刻苦學習的孩子,他們放棄了一部分娛樂帶給他們的即時滿足,而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不斷奮鬥,從而收穫學習的成功、他人的肯定和尊重,還有未來的大好前途和美好時光——

而這才是人生中深刻而長久的幸福和快樂啊。


吳清緣老師


隱藏的是:

孩子成績不好,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教育失敗;

不想為提高孩子成績付出努力,而以此作為逃避責任的藉口;

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尋找託辭挽救自己可憐的虛榮;

被雞湯文成功洗腦,以為努力學習的孩子真的都被壓抑了天性,都不快樂;

……

退一步講,即便是眾人皆睡爾獨醒,你認清了生命的本質,真理在握,知道唯有快樂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

但,在現實環境中,成績不好的孩子,真的很難快樂。

老師不重視,同學不歡迎,孩子只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越來越厭學,怎麼能快樂?

當然,“不看重成績,只想讓孩子快樂”這句話,也許是想說:不要逼著孩子學習,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釋放人的天性,真的很美好;做喜歡的事,真的能讓人感到快樂。

可是,孩子對快樂的追求,如果沒有合適的引導,始終是膚淺而直接的。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更容易沉溺於電子遊戲不可自拔。

不但孩子,如果沒有壓力和限制,成年人也更願意追求喝酒、抽菸甚至吸毒這種可以輕易獲取的快樂,而不願意通過迂迴曲折的努力,去追求持久而有益的快樂。

我的一位鄰居,年輕的時候,因為機遇好,掙了很多錢,35歲就退休了。他說,要好好地享受這一生。

對兒子的教育,他正是持這種觀點:不看重成績,不壓抑孩子的天性。

結果,孩子讀到初中,蘋果手機換了三代;逃課出去和同學喝酒唱歌,經常好幾天不回家;成績更是一塌胡塗,轉學多次,情況卻一次比一次糟。

這樣的日子,孩子很快樂、很享受。可他自己,卻無論如何都快樂不起來了。

人是理性的動物,所以才不會為眼前短暫的、膚淺的、感官的快樂所迷惑。被尊重、被認可、自我價值得到實現,這樣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樂,才深刻而持久,才有益於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卷面上的分數確實不值得看重,但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就的過程,才是最應看重的。這個過程中收穫的快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毫米



我覺得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應該是悔過與無奈。

我認為這句話說得沒錯!但作為家長真能說到做到卻實屬不易,只不過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已。因為只有參破紅塵的人才真正懂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往往是等到想起讓孩子快樂的時候為時已晚。

兒時在父母的催促管束下,由於忙於學業而被佔據剝奪了大量快樂的時光。渴望著有一天掙脫藩籬而飛向自由自在的廣闊藍天,並且發誓等有了自己的孩子,決不讓他步自己的後塵。然而還沒等自己的寶寶呱呱墜地,腦子裡就已經千百次地為新生代設計編織了美好的未來。這一切都需要你我他一步步地艱辛地付諸實施。於是寶寶又成了當年的自己。眾人世代繁衍生息,週而復始地重複著昨日的故事,又有誰能逃脫跳出世俗紛爭的怪圈兒呢!


然而現實就是殘酷的,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人們要想讓孩子快樂,就必須要看中孩子的成績。隨著社會的極速發展,競爭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孩子從小就要上各種班兒,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地挖掘潛質,否則就會被落在別人的後面,輸在起跑線上。

事實上人們要弄清楚快樂的真正含義,什麼才是快樂。整日虛度光陰吃喝玩樂是快樂,惜時如金奮鬥付出後得到了想得到的東西也是快樂,人們對快樂會有不同的解釋和理解。著名青年鋼琴家朗朗說自己沒有過過童年,但外人看來外表光鮮亮麗的朗朗並非不快樂。

而朗朗的父母聽到朗朗對童年的表述是否有悔過與無奈就不得而知了。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這句話或許代表家長的想法,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話並不成立。

試問,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他能真正快樂嗎?

成績不好,並不僅僅意味著考試分數低,還意味著許多內容。

第一,學習習慣不好。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就會事倍功半,也就難以取得好的成績。

第二,學習態度不好。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對學業不重視,對作業不認真,因此,成績也難以提高上來。

第三,學習能力不行。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同樣的課堂,同樣的老師,但不同的學生之間,成績有天壤之別。原因何在?除了家教之外,還與學習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關。學習能力強的孩子,老師一點就透;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孩子怎麼講都難懂。

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孩子、一個對學業不重視的孩子、一個學習能力不行的孩子,在學校裡會時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也會時常受到同學的輕視,這樣的孩子,他怎麼可能快樂得起來?

“我不看重孩子的成績,我只想讓孩子快樂“,說出這種話的家長,往往是無能的,沒有能力把孩子的成績真正提高起來,只能假裝不在乎孩子的成績。這到底,這是另一種”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這樣的家長,趁早醒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