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说书法开始写的是字,最后写的是人生,这是什么道理?

大圣福来借人说理


说人生有点笼统,书法最终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美学修养与文化素质!

我们书法人也不能回避书法的初始就是写字,书法是从写字来的,所以,书法的初始确确实实是写字!可是,如果你把书法的终端理解成写字,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书法只有上升为她那种独特的审美境界之后,才可以称为书法,不然,你的所谓书法真的与写字不二。

书法有审美,有境界,好的书法能在你的眼睛切入的初始就能牢牢地抓住你的眼光,那在于书法能把静的观感引领成动感,而且是跌宕起伏的动感,让你的眼睛随着他的动感去感受一种愉悦,即使是不懂书法的人,也会感到那种新奇的存在,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书法有文化的特质,因为书法的主体就是文化,更何况高端的书法能将书法与文化契合,其中妙绝之处,让你阅读书法的时候,会感受到书写者当时的情绪波动!就像一个歌者在歌唱时能否带着感情一样!


一笑貫长天


小时候,学过书法,但写的不好,而且忙于学业,只有在不得己的时候对付对付。到单位,有时候要搞点宣传,写黑板报,所以偶尔也会练,再后,电脑,复印,拉横幅等由机器代劳,字都写的少了,更别说练书法了。多数人的人生和书法没有直接联系,当然也就谈不上先是写学,后才是写人生!我倒是觉得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


2020咫尺天涯


“书法一开始写的是字,都最后写的是人生。”这句话很有哲理。高度概括了书写者通过书法这个载体反映的人生历程。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书法艺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它的人虚静、笃恭、至思、养性,可谓是生命和人格的综合体现。

  书写者从人生开始接触书法,在学字的初期,通过临帖仔细揣摩前人所书写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写的是一个个形态差异的汉字。等逐渐领会笔法,掌握了书法的基本要领,开始进行书法创作创新时,必定会在笔端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体会。因为书法就是反映书写着的情志、才学、阅历,为了印证这一点,下面介绍三位书法大家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我们把目光放在唐朝,看看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生平是否与其书法风格吻合。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他出身贫困,开元中进士,由于秉性刚直,为奸相杨国忠所不容。安史之乱时,颜独守平原郡,他首举义旗,被推为十七郡盟主,抵抗叛军。平乱后,入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奉旨到叛军李希烈行营进行安抚,正气凛然,劝其归顺,被叛军杀害,屈死贼手,享年76岁。一代名臣、巨星殒落,天动容,人皆悲。他的一生,是壮丽的一生。可谓铁骨铮铮,忠烈千古,为后人敬仰。

    颜真卿从小热爱书法艺术,青年时,两度辞官从师于草圣张旭,苦学书法,在深研“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在魏晋及初唐书法的基础上,融人篆、草用笔方法,变方为圆,结字开阔。在书法上开创一代新风,成为继王羲之后的第二颗最亮的书法艺术之星,王以行书绝,颜以楷书盖世。

颜真卿的楷书,不求小处的巧妙,字形宽绰丰满,拙笔中,内涵雄伟、秀丽,横画劲瘦,左右竖画略向内弯成环抱之势,撇捺粗壮,与横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波磔的起收有隶书的蚕头雁尾之势,布局茂密凝重,笔饱墨酣,完全突破了初唐楷书的规范,而暗合古法,形成独特的艺术凤格,把唐楷推上艺术的顶峰。同时颜真卿把雄伟豪壮的气势融人楷书,又极其贴合时代风格。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岁之前,以继承传统为主,特点为清雄坚韧,代表作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50至60岁之间是颜书的成熟期,创立崭新的颜体,特点为开阔雄浑,代表作有《鲜于氏离堆记》、《颜勤礼碑》等。在这一时期的《祭侄稿》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誉,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齐名,其实《祭侄稿》无法之法,真率天然,远胜《兰亭序》。60岁以后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臻妙绝顶的时期,《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以及《裴将军诗》就是其晚期的登峰之作。

从这里我们看出,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历程与其生平高度契合。他的书法写的就是人生。

其次,我们再把眼光放在宋朝,看看历史上著名书法家苏轼的生平是否与其书法风格吻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仕途上屡屡失意,使他把投身于“经世”“救民”的积极入世精神转变为一种“逐客”“闲人”的闲适乐观生活态度。但是他没有忘记国家现实、民生疾苦,作品多反映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民情,感叹“人生如梦”和命运的虚幻易变。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思想上以儒家为本,又博采佛道之长,从儒释道中提炼自己的人生观,处顺境时不娇惰逸乐,处逆境中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

我们看看他的书法作品,苏轼《眉阳奉候帖》,是今存苏轼年轻时的作品,与《奉喧帖》均书于嘉右四年(1059年),即苏轼居母丧期满那一年,是年苏轼22岁。《眉阳奉候帖》为行草书体,笔法圆转流动,字体清秀,笔法劲爽。与其初出茅庐,进士及第意气风发人生吻合。

苏轼的一幅书法作品《治平帖》,是苏轼30几岁书写的,属于信札,主要内容是介绍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这副书法作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是苏轼书法作品中难得的精品。此时苏轼人生步入黄金时期,春风得意。

苏轼中年代表作《黄州寒食帖》,此贴为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其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在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岩起伏,气势不凡又一气呵成,达到一种书写完美的境界。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而此时的苏轼人生坎坷,步入官场失落阶段。

苏轼晚年《江上帖》又称《邂逅帖》,是现存苏轼书法的最后一件作品,书于他临终前三个月的那天,即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此帖为苏轼书与故友杜孟坚的信札,言故友时隔八年,江上重逢,“怀仰世契,感怅不已”的慨叹。其书如宋吴正仲跋中所言,为“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江上帖》用笔雄健,用墨浑厚,结字精美,章法自然谐和,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此帖笔迹时见颤动,已出垂暮老态,这正是他所带的老病之态,更增添了它的情感冲击和魅力。

从这里我们看出,苏轼的书法艺术历程与其生平高度契合。他的书法写的也是人生。

  再者,我们再把眼光放明末清初在宋朝,看看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傅山的生平是否与其书法风格吻合。

傅山(1607.8.11-1684.8.2)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常以老庄之徒自居。

傅山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傅山的草书圈眼多,繁而不乱,于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岩之态”。著有《霜红龛集》等。他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综观傅山一生行事作风与思想主张,可见他本质上是一个道家人物的性情:为人为学本于真性真情、自由自在,反对权威主义教条主义身为道家思想传承者的傅山,无论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傅山在他的著作和书面题款上,也经常署名为公之它,亦作公他,又号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侨公、太原侨、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径称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又称老蘖禅、还阳真人、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用现代的话说,傅山也许算得上世界上“笔名”最多的作家之一吧,而这些笔名又无不体现了这座“奇峰”的经历、思想和性格。也正体现了他的人生历程。

从这里我们看出,傅山的书法艺术历程与其生平高度契合。他的书法写的更是人生。

      综上所述,我们能更加深刻领会“字如其人”含义,作为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我们虽然没有颜真卿、苏轼、傅山这些著名人物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但即使平凡,我们也应积极面对人生,让自己的平凡的人生过的充实有意义,我们的书法作品也将会体现出积极的姿态,激励人、鼓舞人!

 下面分别是颜真卿、苏轼和傅山的书法作品

 





赵国俊书法诗文


不管那个行业,喜欢想要以后出成绩最重要的是兴趣

在学习上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当然书法也是一样。

书法刚开始先要认识笔墨纸砚

然后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书法字帖浩如烟海,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很难,身边需要有个明白人告诉你有哪些字帖,这是最基本要知道的。

刚开始基本上都是练习楷书,有的练习篆书还有隶书的,一上来留月行书草书的很少。

楷书欧颜柳赵,其实选择哪个贴也就说明了自己的一部分性格在里面。

然后我们还要通过前期的练习,比如画直线,竖线,圆圈等来了解毛笔和熟悉毛笔

然后再练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折提等

练习到能掌握基本的写法之后,就开始去临习字帖上的字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笔法和结构外,其实潜移默化的也在悄悄改变自己的性格,情商,为人处世等

练习几年就开始做行书,一般习赵体或者圣教序的居多,在学几年又学草书等等

从一无所知到少年乃至最后近花甲之年,这几十年学习,生活阅历,人生经历,处事方式,思维逻辑等等都会在创作出来的作品当中表达出来,所以说最后写的是人生啊。



董昭升青年书法家666


一点都不假。真正喜欢艺术的人会将一生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艺术上。我身边就有一位老师从十几岁开始练字,到现在七十五的古稀之年了,还是爱字如命,临池不缀,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写字,写了一辈子。有人说让老爷子不吃不喝行,但不让他写字就不行。2014年5月7日,他应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秘书长姚望先生邀请,代表文化教育部参加了中国🇨🇳加拿大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同时也是唯一一位代表书法家协会去国外参加高峰论坛的书法老师,他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书法展示到了国际舞台。他就是师承启功老先生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新锁老师(笔名南山鹿翁)。

李老师就是一位先写字,后写的是人生,写字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翰墨and雁北老翁


写字写心写人生

王国维说,写诗有三种境界,1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2 衣带渐宽行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法与写诗一样,最初都是寻真爱,开眼界,在自我喜好,全新发现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找准方向和目标后,就会耳闻目染,手习心悟,不计时间,不计金钱,偶尔还得忍受时不时的冷讽热嘲,诋毁漫骂,在自我陶醉和甘苦自知之中消耗漫漫时光。

到了以书为乐,如痴如醉阶段,就会一边写一边想,书法和大自然,和社会,和自我是一种什么关系,怎么才能用书法表达我的情怀,我的感受,我现在最想表达的是什么。这,在兰亭序,祭侄稿,松风亭,古诗四帖等大家作品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趣墨缘


赞同这个问题,也很喜欢这句话。此句既说了书法的用途,又体现了书法的精神思想追求。浅谈一下书法人生:

历史的发展也伴随着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大多靠文字记录,这样书法在历史发展中就占据重要位置。我们的文化传承是靠文字记录,这样书法就发挥了它最基本的用途,这时的书法就是写字。生活中还需要写信、记事、写匾额、记账、刻墓志铭等。

除了它的基础用途之外,也是文人墨客书法感情和宣泄情绪表达思想的方式,此时的书法就是人生的体现。就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和朋友聚会饮酒赋诗谈文论道的经历,由此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慨,然后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兰亭集序》就体现了王羲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时的书法就是自己的人生,笔墨之间表达了书写者的情感。

再说到我们现代人的书法,同样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做笔记、工作、签名等等,无论硬笔还是软笔为之,此时的书法还是发挥它的基础用途。除了写字的基础用途之外,文雅之士喜欢挥毫泼墨,多是抒发情感。所书内容比较丰富 : 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对联标语、或是自作诗文,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寓于笔下,快哉!

所以,写信、记录、签字、刻墓志铭,这些都是书法基础用途——写字。当我们对生活感悟寓于笔墨之间,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时,就是写的我们的人生。






枫墨园


谈到这个题目,肯定有人会问:书法与人生能有什么关系呢?对于一个与书法毫不相干的人来说,当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于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和具有一定书法造诣的人来说,关系至大,彼此间的作用甚巨。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他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上。

有人会问,书法不就是写字么,怎么会体现出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呢?回答是:书法是写字,但又不仅仅是写字。书法作为艺术,是对写字的升华,已然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书法,简单地讲,就是创造性地书写汉字的艺术,即蕴含着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一种笔墨表现性艺术。站在当代审美立场上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必然表现出它的艺术属性,必然体现出书者的艺术修养、笔墨技法、审美观念、情感个性、知识学养、社会价值观乃至人生价值观。

1.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书法的内涵 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文明,承载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书法研究基本技法,体现文化内涵,更注重艺术品格,它考验人的修养,胆识和胸襟,体现人生的审美价值意趣。

3. 书法艺术与人生修养 点为心画、挚爱永恒、志气平和、淡定拂尘、含容空有、阳舒阴敛、天籁涌情,方寸之间,营造和谐,永远是心灵与自然,书法与人生的交融碰撞与凝结。





雅吟画牡丹


在学校学习书法这个阶段,是让自己对书法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正确的学术梳理。

第二步开始不断临写名贴名碑,去感受书法大家的技法特点。当临写到一定阶段之后,会感受到名家的书写特性、韵律关系,进而自己开始不断地尝试书写创作。

书法能浓缩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例如诗歌的韵律与情感,绘画的图示与意境。随着书写时间的推进,感悟就会越理解越深入,自己书法自然而然的随着年龄的变化也随之有了沉淀。人生亦如此。



艺舍文化官方账号


这个是对的,刚刚开始写字时,那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临帖啊,临摹啊,坚持下去!等书法水平提高了,你也真的爱上了写字,那你每天要是不写字,浑身没劲时,那书法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了,跟吃饭一样,成了你的人生必须做的事,那书法就是你的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