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学兵的新片子《未择之路》你怎么看?

高纯度甲基苯丙胺


《未择之路》

又一部国产佳作。豆瓣6.9分。

说不上是文艺片,商业片,还是公路片。但是看得出来是用心拍的电影。

内容、质量都还算不错,值得一看。

顺便这部电影,也拿到了上海电影节,新人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所以小小的推荐一下。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感觉有很大的欠缺。这种类型的电影,国内驾驭起来还是不够成熟。

不够黑,也不够荒诞,但总体尚且可看。

设定是小朋友+大叔的组合,所以也有很多亲情温暖的桥段和感观。

而且作为一部公路电影,坐在车里看山岚的感觉也非常不错。

反派比较不给力,配角又不够立体,比较扁平。

所以人物在逻辑上,感觉还是比较突兀的呢。尤其是后面,感觉有点为了剧情牺牲角色。

国产在这种类型的电影上,从剧本到拍摄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但是能做出这样的尝试,我表示真心支持。


谈电影的先生


一部小成本、黑色幽默、略带文艺气质的华语公路电影。

片名已经片子整体立意取自初中语文课本里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在映后见面会上,编剧特意邀请了观众用方言读这首诗,听完后发现…这首诗不管用哪里的方言读都自带一种荒诞、黑色幽默、哲理的味道。哈哈哈,跟这部片子的气质是一毛一样的。

从这部片子读出了人生的无解和随意性,每一个情节的铺设充满着偶然和巧合:戈壁滩上的鸵鸟贩子二勇因还不起五哥的钱,答应替五哥照顾性格执拗、倔强的尕娃;二勇在与前妻打电话时听到了男人的声音怀疑前妻有了新对象,便急匆匆赶往前妻处;车刚开出几分钟二勇忽然想起尕娃,四处寻找未果;二勇的车子撞死了一头羊,匆忙之间发现了钻到车厢里的尕娃;尕娃趁二勇小便的时候开走了二勇的车……

这也是科恩兄弟《老无所依》的精神所在:人生的虚无与荒谬。

鸵鸟是片子里一个很重要的意象,片子里的鸵鸟隐喻主人公二勇,鸵鸟看似高大威猛但遇到危险会把脑袋藏起来,同样的已经离婚的二勇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前妻已经离开自己的事实,自己一个人躲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养鸵鸟做梦有天暴富挽回自己的前妻。但在枪走火“杀人”的二勇无奈被逼上绝路,从此开始变得刚烈、强硬。

已经离婚但不愿开始新生活鸵鸟贩子二勇怯懦软弱、丈夫失踪四年但仍活在寻回丈夫的幻想中女卡车司机小眉暴躁忧郁(一言不合就要提着扳手砸人的马伊琍真是帅呆了)、父亲是高官但时常被人欺负过得并不快乐的尕娃倔强又执拗。在短暂的相处中性格和命运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但不同的是各自身世和命运,相同的是他们脸上的凄凉和落寞、无奈和心酸。

好多片子都攒着劲儿压在了十一国庆档,在这个片荒的九月里,《未择之路》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推荐!


编剧演绎法


1.

最近上映的片子里,《未择之路》可以看看。

在影片中,王学兵饰演的角色叫二勇,在河西走廊,养鸵鸟为生。债主上门时,带来一个来路不明的小男孩,要他照顾几天,就连必须上路时,也得带上。

这一路,果然状况连连。遇到黑店,丢了车。遇到一个彪悍的女司机,动了点感情。遇到追杀而来的债主,发生了点意外。二勇和小男孩之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之所以说可以看看,是影片难得的用心。从剧本到表演,因为用心,没有那么多零碎儿。 故事和主题,贯彻得很坚决。

2.

但《未择之路》需要分前后两部分去看。前面通透,后面有些浑浊。

前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西部特有的荒凉。 环境荒凉,人心也容易荒凉,人与动物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一个新的文明就会出现。

《未择之路》的前半部分,就是在有形的叙事当中,建立了一套隐性的叙事结构。在故事里穿行的人,也在动物世界里奔逃。

底层的二勇,无疑是那头鸵鸟,在长途货车休息区,他教小男孩“鸵鸟拳”,双手抱头,大声喊“不疼”。 这是他的处事原则,危险来临时,把头埋在沙子里,完全不管露在外面的身体。

其实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鸵鸟。

二勇把自己埋在婚姻的假象里,不愿意抬起头,他把身体放逐在戈壁深处,麻醉自己,“卖了鸵鸟,有钱了,就回家”。

小男孩是,妈妈去世,他靠闻妈妈的口红,想起母亲的味道。

女货车司机小眉是,她把头埋在丈夫失踪的沙堆里,拒绝和外界交流。

就连那位嚣张的五哥也是,当李总一烟灰缸砸到他脑袋上,他也把头埋在了沙堆里。

二勇还教小男孩“鸵鸟腿”,在挨揍的时候,偶尔踢一脚。

五哥在李总受伤时,踢了他一脚。然后,必须为这一脚,继续出脚。

小眉在影片最后,涂了口红,她也决定踢出一脚。

二勇也踢了一脚,开了枪,勒索了30万,但他为这一脚付出的代价有点大。

他和那个小男孩,就是影片开头那两只跑单了的羊。 他开车时撞死了其中一只,后来,那辆撞死了那只羊的小货车,也撞死了他自己。

另一只羊是那个小男孩,母亲死亡之后,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精神上的父亲也死了。此后,他只能流浪,在精神的戈壁荒原上。

正因为西部环境与人心的荒蛮,偶尔迸现的美好,才那么动人。如二勇和小男孩吐西瓜子那段,如二勇、小男孩和小眉的那张全家福。

前半部分好在简单上。

3.

后半部分浑浊在环境感减弱,人的因素介入太多。 复杂了,独特性也小消失了。

李总和五哥的关系、二勇和前妻的关系,小男孩父亲和五哥的关系,小眉和那位黑店老板的关系……

《未择之路》懂得留白,但一些关键信息含糊,如小男孩父亲和五哥以及李总的关系,导致一些线索弱了下来。整个电影的生态关系,一进入人类社会,就变得焦躁和苍白。

影片有两个决定性的动因。

一个是二勇上路的原因。这个很充分,电话里男人的声音,令他再也不能躲避下去了,他所有的努力面临着无的放矢的危险。

另一个是二勇开枪的原因。五哥的欺负和殴打,不是没有过。威胁收了他老婆的房子这话,影片一开始也说过。他最终开枪的驱动力量中,缺少小男孩的因素介入。

前面动物世界的搭建很明确,开头是他和鸵鸟武斗,在动物世界中,他占据了生物链的上层。然后是五哥和他的文斗,在人类社会中,他只能居于社会的下层。

除了社会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再后来,他仗着成人的力量,把小男孩关进了鸵鸟笼子里。

影片开始,他爸开车撞死了羊,羊的血迹变黑,被后来的车轮一次次碾压,血迹模糊。

二勇被撞死后,围观的人群外边,他的前妻和新的丈夫携手走过。 他的血迹也在变黑,被后来脚步的践踏,慢慢失色、消失。

后面部分,动物世界这个隐性结构涣散。影片最动人的独特性减弱,变得平庸。

4.

影片的问题是表达与叙事之间密度不均匀。 一个寓言性质的环形结构故事,在越来越多线索的参与撕扯下,发生了变形。

二勇说的那句,“是个人就得回家,要不就成了野人了”,并没有在后面进入村镇后,与前面的动物世界构成呼应。

留白不是空格,留白是美学,是对想象力的赞美。空格是断裂,是叙事逻辑上的硬伤。

但好在,《未择之路》说出了人与动物关系最为隐蔽的一面,人都不自觉地对自己好的人,露出野蛮的一面。 小眉对黑店老板是,前妻对二勇也是。

影片最令人痛苦的两处,一个来自于二勇在决定勒索之前,沉入水里。是小男孩的呼喊,让他再次浮出水面。

一个是他向小男孩父亲勒索30万时,小男孩对他说,“不用绑了,我不跑”。

我们都是羔羊,在爱的人面前,有时候做了狼。

“未择之路”指的是经常走进那条不是选择好了的那条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感叹过,这种命运的无常。

其实,哪有未择之路啊,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是当路清晰地摆在面前时,我们才开始做选择,其实,从第一步开始踏出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所谓的未择之路,只是你不认可选择的结果而已。


阿郎看电影


片名来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影片故事就是关于人的选择困境的问题,屌丝青年二勇想靠养鸵鸟来实现逆袭,但是却意外卷入一场绑架案,人生反而陷入了失控状态。不喜欢孩子的他,不得不和一个陌生的孩子共度旅途,两人的相处也是他发现自我的过程。


很多情节设计具有文学的象征性,比如鸵鸟的自救哲学、二勇在河中行走如摩西的出埃及记、陌生三人的全家福所流露的浪漫意味......这些诗意的情节正是文艺片区别于商业片所在,也让干燥的西部荒野显得温柔湿润。


影片前半部分的铺垫是不错的,二勇和尕娃相处是明线,隐藏的五哥的邪恶力量是暗线,女卡车司机是支线。三条线索彼此交错,互有来往,形成了一个很有野心的格局,也让观众的期望增大。


可惜到了后面就显得失控了,就像二勇的人生一样,无法进行自如地处理,只能任其发展,结果就显得混乱仓促。二勇态度的突然转变,动机不足,仅仅是为了给怀孕的前妻凑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女卡车司机的线索也突然断了,在影片通向高潮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作用。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她的相好产生嫉妒,最后解决了二勇的生命,未免显得太草率了。由此前推,影片虽然准备了很多的料,但是还并没有想好菜谱。


中国的西部公路片其实还有很多的资源可挖,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也比较容易拍摄和发挥创意。但是从《无人区》到《一个勺子》再到这部《未择之路》,还是未能形成一个类型体系,观众的消费热情也不高,这一点是很可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