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想“人工智能深度”和“場景連接廣度”兼得,普惠金融“補位者”在路上

構建數字經濟社會需要數字銀行。

在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看來,

託生於互聯網的數字銀行應依託差異化戰略定位,以“補位者”的角色與傳統主流銀行優勢互補,沿著“產品服務數字化(數字銀行1.0階段)-數字能力共享化(數字銀行2.0階段)-金融服務智慧化(數字銀行3.0階段)”的演進路徑,最終成長為兼具“人工智能深度”與“場景連接廣度”的智慧數字銀行。

想“人工智能深度”和“场景连接广度”兼得,普惠金融“补位者”在路上

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

新一代互聯網銀行

1996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與眾多股東一起發起成立了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這不但推動了金融業改革,也證明民營企業能夠辦好銀行。近年來,銀監會已經批准十幾家民營銀行的籌建。

2016年12月28日,新網銀行正式開業,成為四川首家民營銀行,也是繼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之後,全國第三家互聯網銀行。註冊資本30億元,總部設在成都,股東中包括新希望集團、小米和紅旗連鎖,分別佔股30%、29.5%和15%。

對於為什麼要與雷軍合作?劉永好直言:“大家都知道,過去這一兩年他是互聯網風口上的一個人物,有人說,雷軍提出了飛豬理論——在互聯網的風口上豬都要被吹上去。我們是養豬的,看他能不能把我吹上天,所以我找他來了。”他表示,新網銀行是“新一代互聯網銀行”,新希望集團做產業金融有經驗,但是缺乏互聯網思維,而雷軍是有互聯網思維的人,“我和雷軍私下也是好朋友”。

與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完全沒有網點不同的是,新網銀行在四川成都市高新區有一家概念體驗廳,也是其目前線下唯一的網點。這裡採用了全開放式設計,櫃檯沒有玻璃圍擋,大堂休息區旁的智能顯示屏以可視化方式展示其風控科技和人臉識別產品。

在劉永好看來,新網銀行只有一個網點,但未來每一個手機終端就是一個網點。 “只要你打開手機,就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客戶。這就是我們的假設。”

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新網銀行要為“二八定律”中那80%沒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務的小微群體,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務,用技術的力量做好普惠金融的補位者和探索者。

去年,新網銀行公佈了“數字普惠、萬能連接”的特色化經營模式,表示將採取平臺化策略,以存管業務切入做萬能連接器、適配器,為廣泛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服務,進而服務更廣泛、複雜的客群。此後,好人貸、網貸資金存管等產品及業務相繼推開,開啟了差異化經營之路。

趙衛星曾撰文表示,差異化定位將帶來數字銀行“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未來專注於滿足C端客戶金融需求的數字銀行,將會伴隨大數據的不斷積累,人工智能的不斷迭代,在儲蓄、信貸、理財等個人業務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用戶黏度進一步提升;側重於企業端客戶的數字銀行,會在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累積數據優勢,甚至在足夠大的樣本分析下,形成強大的行業研判能力,最終形成更廣泛的盈利空間;側重平臺化連接的數字銀行,則會隨著金融科技、風險控制等能力源源不斷的輸出,在匯聚信息流、資金流等的情況下,形成一張無比巨大的網絡,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整體行業的資金融通效率。

新網銀行在開業之前的籌備期便將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作為戰略方向之一,早早組建專業團隊,搭建對應的系統架構。開業時也組建了專門的平臺金融團隊來負責存管業務。

2017年2月23日,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銀行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的規則和路徑,新網銀行在四天後推出資金存管業務,成為全國首個涉足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互聯網銀行。截至3月底,新網銀行共計簽約網貸平臺超過100家,正式上線超50家,累計交易金額超過600億。

“涉足網貸資金存管的意圖,並不是說我們看中了存管所能沉澱的存款。我們涉足存管的初衷,一方面是想通過網貸平臺連接、輻射更廣泛的人群;另一方面也希望促進網貸行業健康發展。”趙衛星說。

在貸款業務上,新網銀行聚焦於消費升級和臨時資金週轉需求,服務小微群體、支持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好人貸”便是一款全在線辦理的秒申秒用、隨借隨還的銀行雲授信產品。在產品設計上可以隨借隨還,利率“千人千面”,就像一筆手機裡的大額備用金,不使用不產生任何費用,讓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應急。申請只需要在新網銀行微信公眾號主界面點擊菜單欄“好人貸”,在填寫相關個人信息之後,簡單3步操作就可以獲得無抵押純信用貸款的授信,最快1分鐘放款,當天到賬。

截至3月底,新網銀行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服務用戶超過1200萬,累計放款超過500億元,在管資產251億元,用戶平均借款金額3300元,筆均借款週期75天。

AI驅動數字銀行3.0

無論戰略定位如何,數字銀行的首要任務是實現金融產品、服務數字化,為此銀行需要對包括組織架構、人員結構、信息系統架構、風險防控、流程體驗在內的多個環節進行設計;多元化人才結構確保強創新能力;還需要搭建分佈式的信息系統架構來滿足高併發需求;再有要保證大數據實時風控系統持續迭代。

數字銀行應構建一套實時反欺詐系統、實時大數據風控系統,確保數百條風控規則並行執行,毫秒級響應,保持風控策略的持續更新迭代,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幫助之下,進一步提升安全度與精準度。在這方面,新網銀行運用了人臉識別、生物探針、設備指紋等技術,實現了在線實時風險防控。同時通過不斷打磨、迭代背後的風控邏輯與模型,使用AB-test測試手段,在線對比多組授信策略表現,根據實際表現自動切換流量,以達到授信策略快速迭代和不斷地自我糾偏和更新。

想“人工智能深度”和“场景连接广度”兼得,普惠金融“补位者”在路上

如果說數字銀行1.0階段是將金融產品和服務數字化,那麼數字銀行2.0階段則需要依託數字化手段,通過“萬能連接”的方式,將科技、風控、支付、精準營銷等能力對外開放輸出。而數字銀行的3.0版本將由人工智能驅動。目前,不少金融機構已積極介入、佈局此領域,但絕大多數機構僅僅處於理論和初級運用階段。

新網銀行也在人工智能上進行了探索,目前主要運用在風控環節,如利用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梯度提升樹(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和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等機器學習模型,實現對客戶信用的快速甄別,幾秒鐘便可完成審批放款。利用此機器學習模型能夠有效克服變量維度多、數據缺失率大、非線性等問題,有效提高風險評估模型的準確性,降低零售風險。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判斷是否為用戶本人申請貸款時,人工智能會在申請動作開始時就介入到學習用戶行為之中,並根據以往數據進行比對。如申請用戶習慣於在晚上8點-9點,在同一WiFi環境中用右手大拇指操作手機登錄。經過一段時間對客戶行為的學習,人工智能會將若干關鍵行為要素作為用戶操作行為可信的判斷標準,若缺少重要行為要素則會觸發二次驗證甚至人工介入。

未來人工智能還有更多應用空間。從智能客服到智能投顧,從授信策略到風險監管,人工智能都可以提供輔助信息幫助判斷,甚至隨著數據和算法日益精進,人工智能系統會自發生成判斷邏輯如當用戶行為觸發了某一規則之後,系統會自動匹配營銷方式,推薦定製化的金融產品甚至其他消費類產品。如當人工智能系統獲取用戶曾在網絡上有過搜索汽車的行為,就會匹配其個人職業、收入狀況、家庭構成、性格特徵甚至城市交通狀況等多維數據,自動在某一時間點為其提供定製化車貸解決方案,同時給出購買車型等建議。

“未來的數字銀行智能化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也許會遠超我們的想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必須在人類道德基準範圍內被開發和利用,而最終實現的目標,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人人受益。”趙衛星說。

本文選自《IT經理世界》雜誌2018年 5 月 20 號刊 封面故事 欄目,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紙質版雜誌!現在訂閱即可享受八折包郵優惠!郵發代號:1-28,購買地址:

http://ceocio.taobao.com(店鋪:IT經理世界雜誌商城)或http://buy.ceocio.com.cn(雜誌網上商城)

作者 | 董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