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手機金融界

該來的終究會來。從2014年提出到2017年8月正式發文,網聯雖步履姍姍,但卻比預想的到來時間要早。

8月4日,央行發佈文件: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同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這意味著,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在內的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將被網聯收編,第三方支付市場從此進入江湖一統的局面。

告別“直聯”,迎來“網聯”

央行的發文宣告了“直連”時代結束。

過去,居民進行網絡支付,由第三方支付機構直接和銀行對接。舉個例子,我們可以使用支付寶,從自己的農行賬戶向對方的工行賬戶轉賬,而不需要任何第三方介入。這種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交易數據只存在於第三方支付機構,別人都看不到,使其成為滋生洗錢、套現獲利、盜取資金的溫床;央行因為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和準確的資金流向,在管理上也總是後知後覺。

“直聯”模式圖源:網絡

現在,網聯的建立將使第三方支付機構共同擁有一個轉接清算平臺,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也就是說,從此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對接銀行,而是通過網聯平臺直接與各家銀行對接。依然以支付寶轉賬為例,網聯模式下,資金從農行到工行,需要經過網聯清算系統,支付架構由兩層變為三層。

“網聯”模式圖源:網絡

網聯是個什麼“梗”?

網聯,“網絡版銀聯”的簡稱,即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臺。簡單來說,就是在央行指導下,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成立,專門處理由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與銀行交互的支付業務,但並不直接開展支付業務的一個機構。

股權結構設計上,央行當之無愧成為網聯第一大股東。其下屬6家單位,共出資約7億元,佔股比例接近30%;再加上外彙局全額出資的子公司梧桐樹投資平臺所持有10%的股份,國家隊基本保證了對網聯平臺的控制權和投票否決權。

另外,支付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持股約10%左右;京東、平安、萬達、順豐、盛大、小米等商業巨擎也都參與進來,獲得了一絲話語權。在這一點上,央行雖偏愛國家隊,但也還算做到了“雨露均霑”。

數據來源:2017《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

從監管方來看,網聯“登場”把清算單獨拿出來,主要意義在於提高存管透明度,對第三方支付市場進行實時監測,更好地控制互聯網金融風險。

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由過去的和多家銀行對接,改為只需和網聯一家打交道,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在網聯的“保駕護航”下,抗風險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但隨著網聯對備付金的集中管理,第三方支付機構理論上將不再享有對沈澱資金的支配和收益。

對用戶來說,網聯的設立並不改變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但鑑於國家隊牽頭的平臺在促進互聯網支付市場的穩定和安全性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未來我們的資金安全將更有保障,費率也更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