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痛風的真凶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近年來,隨著高熱量、高脂肪和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我們的身體健康水平正在下降。曾被稱為“富貴病”的痛風,逐漸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大患”。

痛風的真兇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目前,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億,其中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症到了晚期,對身體危害和治療難度都會增大。

很多人對痛風都有一些瞭解認識,但卻又“知之甚少”。幾乎每一本關於痛風的教科書或者預防手冊上,都會告訴你痛風是因為尿酸高所引起的,實際上,這句話沒有把痛風交代清楚!

正確認識痛風!

痛風是一種發炎性的關節性疾病,通常會在關節處發現尿酸結晶,理論上,尿酸的濃度愈高,發生痛風的機率也愈大,但是臨床上的觀察與經驗卻發現,這樣的推測不一定正確。

痛風的真兇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尿酸是嘌呤(Purine)等遺傳物質中的一種含氮物質。它可以由身體自己合成,或者身體組織的分解(如受傷或減肥)所產生,或者是從富含嘌呤的食物所獲得(如豆類、海鮮、內臟等)。

但是,身體中的尿酸大約只有20%是從食物中攝取,80%是分解身體裡的廢物所產生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痛風病患即使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不吃,痛風還是一樣會發作的原因。因為根本搞錯了重點!

尿酸是我們體內的“警察”

身體之所以產生尿酸,是因為身體不正常的發炎,尿酸是身體分泌來降低這些發炎狀況的。如果把這些發炎物質比喻是小偷,那麼尿酸就像是警察,警察多雖然代表治安不太好,但單單減少警察的數量並不能讓治安變好,而是要消滅小偷才對。

痛風的真兇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目前,西醫治療痛風的藥物有好幾種,在急性期最常使用的就是秋水仙鹼,主要的作用在減少白細胞活動性、減少吞噬作用及乳酸產生,從而減少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內,因此有抗發炎作用。

但是,其本身卻不能降低尿酸或促進尿酸排洩。所以,在急性痛風發作時,不能夠使用降尿酸或排洩尿酸的藥物.以免急速改變的尿酸濃度會使病人感到更不舒服。

痛風的真兇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有沒有預防痛風的藥?

目前,臨床上用來預防痛風的有兩種藥,一種是抑制尿酸合成的別嘌呤醇(allopurinol),另一種是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隆(benzbromarone)但這兩種西藥其實都只是治標,也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尿酸由肝臟製造,經過腸肝循環以後回到肝臟,才能告訴肝臟不要繼續分泌尿酸(作用機轉類似胃酸分泌),抑制尿酸合成無法解決身體發炎的問題,促進尿酸排洩也只會讓肝臟不知道應該停止分泌尿酸。

痛風的真兇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小心肝臟問題帶來的“高尿酸”

我們都知道,經常喝酒的人尿酸更高,這是因為酒精對肝臟有很大傷害,此時肝臟無法控制何時該分泌多少尿酸。所以,除了身體發炎會讓身體需要多製造尿酸以外,還要小心肝臟出現問題帶來“高尿酸”。

微觀點

有時候,我們檢測急性痛風病人血中的尿酸濃度,發現其濃度都在正常的範圍之內。但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不一定等於關節裡的尿酸濃度,所以認為尿酸高需要馬上治療,尤其是對於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進行治療,以預防痛風的發作的做法,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

痛風的真兇找到了!但可惜,能治痛風的這2種藥卻只是在“治標”

痛風是因為身體發炎,才會產生尿酸,病因不明,尿酸這個“警察”就無法消滅我們體內的“小偷”,即使吃西藥控制,也是得不到良好效果的,藥也白搭。

本文參考文獻:

[1]秦開建 指關節痛風結節30例臨床分析 . 浙江創傷外科, 2011 ,16 (1) :136-137

[2]魯子平 治療痛風藥物的臨床應用研究 . 中國藥房, 2007 ,18 (29) :2313-2314

[3]李宏超,伍滬生 高尿酸血癥及痛風與代謝綜合徵 . 臨床內科雜誌, 2005 ,22 (12) :797-7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