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項羽在鴻門宴放掉劉邦,就如同曹操放走劉備,不得已而為之

大家都知道,項羽在鴻門宴上,不聽范增的建議,把劉邦放走了。

在鴻門宴後,范增生氣的把劉邦送來的禮物玉斗扔到地上,拔出長劍把玉斗撞破,然後長嘆一聲:“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范增認為,項羽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嚴重錯誤,直接導致項羽大業的失敗。

應該說,范增的這個看法,在歷代都有許多擁護者,很多人更是認為,霸王項羽自刎烏江邊的結局是他在鴻門宴上的心慈手軟造成的。如若當初鴻門宴上,霸王採納亞父范增的建議,於宴上取下劉邦首級,也許歷史將會改寫。

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不然。霸王項羽並非只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若那時他草率取了劉邦首級,也許不等烏江自刎,他也要早早四面楚歌了。所以說縱使最後是劉邦逼得項羽自刎烏江,而項羽鴻門宴上沒取其性命仍是明智之舉。

項羽在鴻門宴放掉劉邦,就如同曹操放走劉備,不得已而為之

鴻門宴的起因是,北路軍統帥宋義在進軍途中打起了小算盤,突然勒令軍隊停止不前,想坐山觀虎鬥,有擁軍自立的意思。於是項羽不幹了,與范增合謀,把宋義送上了西天,多了兵權,然後破釜沉舟,與秦軍展開著名的鉅鹿之戰,一戰成名,令諸侯畏懼不已。

戰勝秦軍之後,項羽率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關中挺進。可在行軍途中,項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魯莽之中坑殺秦降軍將士二十萬之眾。和劉邦禮賢下士,禮待降兵相比,無疑又落後很多。

一路凱歌唱到函谷關,聯軍卻發現劉邦早已先人關中了,並派兵守備了函谷關。項羽殺主帥,殲秦軍,一路披荊斬棘打到關中,卻眼睜睜看著劉邦搶了頭彩,他是無論如何不會甘心的,於是一怒之下就破關而人了。項羽擁兵四十萬,駐紮在了新豐鴻門。安頓下來的項羽開始思考接下來的戰略部署。

要把關中王拱手讓給劉邦,項羽自是十二分不情願。但分析當前形勢之後,項羽才發現,形勢對於他而言,非常不樂觀。此時,項羽雖號稱擁兵四十萬,但其中大多數都是諸侯的部隊——這些人中有些是心存觀望,並沒有真正歸附,有些甚至被解除了武裝。

其實此時項羽真正的本部只有十幾萬人而已。與此同時,劉邦的軍隊亦有十萬,駐紮在霸上。項羽清楚,若此時自己與劉邦火併,諸侯軍隊肯定樂於坐山觀虎鬥,並不會有幾人能真正幫助自己。

所以,就算項羽能勝,也將元氣大傷。

而且即使項羽能殺掉劉邦,其部隊也不可能輕易就會被他兼併(劉邦軍中有不少秦人,而項羽剛剛坑殺了二十萬秦人)。並且項羽此前殺宋義,有范增與全軍將土的支持;坑秦兵,有諸侯軍隊相助。

而現在項、劉之間的矛盾還沒有公開化,他們都還是懷王手下的將軍,都是楚軍,若此時項羽要殺劉邦,那些諸侯會幫助他嗎?答案是否定的。

項羽在鴻門宴放掉劉邦,就如同曹操放走劉備,不得已而為之

可這時出現一個來告密的叛徒,此人正是劉邦左司馬曹無傷。

曹無傷派人告密說劉邦在關中稱王,封子嬰為宰相,獨享所有奇珍異寶。曹無傷這麼一說可謂是火上澆油,再加上范增一頓故弄玄虛的教唆,項羽盛怒之下就要攻打劉邦。

若照此發展下去,劉邦是必死無疑了。

可貴人總是福大命大的。

救劉邦一命的乃是項羽親族——項伯。此人頗有智慧,他似乎預見了項羽早晚滅亡,但又礙於親族身份不能反叛項羽,所以,項伯身在楚營卻心在劉邦,暗地幫助劉邦。

史料記載,後來劉邦家眷被項羽扣為人質,也虧他從中維護。劉邦稱帝之後,項氏被殺殆盡(雖然官方說法是“皆不誅”),但他這一支卻安然無恙,而且被賜姓“劉”。這些當然都是後話了。

其實冷靜下來的項羽也明白,劉邦現在是殺不得的。

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殺掉劉邦,而是趕緊乘此時機,利用自己的威勢一鼓作氣鏟除對手,聚攏人心,創立霸業。所以,當項伯回營向項羽稟報說,劉邦並未染指秦宮室、珍寶,並日夜期盼項羽前來接管時,他也就為自己找好臺階下了。

項羽在鴻門宴放掉劉邦,就如同曹操放走劉備,不得已而為之

深思熟慮後,在鴻門宴前夕,項羽就已放棄了第二天修理劉邦的打算了。

可見,項羽沒殺劉邦非但不是婦人之仁,反而恰恰是十分明智之舉。這次與劉邦握手言和,為他日後成為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礎。

至於最後項羽四面楚歌自刎而死,那都是後來項羽的一系列失誤和劉邦那邊的運作導致的,不能單純說都是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這就跟曹操為何不殺在自己地盤上的劉備一個道理,明知他是個威脅,但此時此刻殺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