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范增分封天下背後的陰謀(四)


項羽、范增分封天下背後的陰謀(四)

項羽、范增懷疑沛公劉邦日後將會出關,與他們為敵。不想讓他稱王關中,但既已和解,又怕違背原約,諸侯反叛,他們就暗中商量說:“巴、蜀之地道路險惡,秦朝被遷徙的罪人都居住蜀地。”於是就說:“巴、蜀也是關中地區。”所以封沛公為漢王,稱王於巴、蜀、漢中,建都南鄭。而把關中分為三部分,封給秦朝降將為王,阻擋漢王,防止他將來向東方出兵。

項王封章邯為雍王,稱王於咸陽以西,建都廢丘。長史司馬欣,從前做櫟陽獄掾,曾對項梁有過恩德;都尉董翳,最初勸說章邯降楚,所以封司馬欣為塞王,稱王於咸陽以東到黃河一帶,建都櫟陽;封董翳為翟王,稱王於上郡,建都高奴。徙封魏王豹為西魏王,稱王於河東,建都平陽。瑕丘申陽是張耳的寵臣,先攻下河南,在黃河岸邊迎接楚軍,所以立申陽為河南王,建都雒陽。韓王成仍以舊都城為都,建都陽翟。趙將司馬印平定河內,屢立戰功,所以封司馬印為殷王,稱王於河內,建都朝歌。徒封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一向賢能,又隨從項王入關,所以封張耳為常山王,稱王於趙地,建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為楚軍將領,常常功冠全軍,所以封黥布為九江王,建都於六城。鄱君吳芮率領百越兵協助諸侯軍,又隨從入關,所以封吳芮為衡山王,建都於邾。義帝的柱國共敖率兵攻打南郡,功勞很多,於是封共敖為臨江王,建都江陵。徙封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茶曾隨楚軍救趙,遂又跟從入關,所以封臧荼為燕王,建都於薊。徒封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曾隨從項王共同救趙,遂又跟著入關,所以立田都為齊王,建都臨淄。原來被秦朝滅亡的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正在項羽渡河救趙時,攻下濟水北邊幾座城邑,率領他的軍隊投降了項羽,所以封田安為濟北王,建都博陽。田榮多次有負項梁,又不願率軍隨楚擊秦,因此沒有封王。成安君陳餘丟棄將印離去,沒有隨從入關,然而一向聽說他賢能,有功於趙,知道他在南皮,所以把環繞南皮的三個縣封給他。番君的將領梅捐戰功很多,所以封為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有九郡,建都彭城。

分封十八位諸侯王是一件很費腦很複雜的事情,但這件事情很重要,請讀者們耐心的察看。

項羽進入了咸陽城,但他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奇怪且狠毒。他的行為可以用三光政策來簡單概括:殺光,燒光,搶光。項羽為什麼要這麼做?咸陽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土地,有人勸他建都,咸陽項羽為什麼不聽?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根據什麼條件?這其中的奧秘須得一一說來。

項羽之所以建都彭城而不是建都在擁有最好地勢的咸陽,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點,當時所約定的是先攻入關中者為關中王。按理來說,應該讓劉邦稱關中王。但是讓劉邦佔有最好的地利,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項羽自己稱關中王,沒有緣由,諸侯們也會不服。第二點最重要,項羽下令坑殺了20餘萬的秦兵。這些秦兵多半是關中子弟,關中百姓最痛恨的就是主犯項羽以及出賣他們子弟的章邯與司馬欣。很顯然,項羽想稱關中王,關中的百姓不會答應。他留在關中,會遭到眾人的怨恨,不僅得不到便宜,反而會自討苦吃。

我們再接著往下思考,既然項羽不能稱關中王,他難道會把這塊好地方留給別人?也不可能。土地是帶不走的,但是土地上的財寶,婦女是可以帶走的。他已經下令坑殺了投降的秦兵,而留在關中的秦兵如果不殺掉會留下禍根。所以下令屠殺咸陽秦兵,殺掉秦王子嬰。房屋,宮室帶不走,也不能留給別人,那就一把火燒掉。在資治通鑑記載中,東漢末年時期,董卓為了躲避曹操、袁紹等人諸侯聯軍的討伐,董卓以車駕先送獻帝西遷。又以步兵、騎兵逼徙洛陽數百萬人到長安,百姓被人踩死、被馬踏死、飢餓而死、遭搶劫而被殺的堆滿道路。董卓則留在洛陽畢圭苑,下令捉拿富翁,以罪名將他們殺害,沒收財產,死者不計其數。又派呂布掘開先帝帝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沒收內裡的珍寶。最後放火燒了洛陽宮廟、官府、居家,洛陽二百里內,建築物全毀,雞犬不留。他們的做法相似,能帶走的全帶走,不能帶走的全部毀掉,不能便宜了別人。項羽之所以不建都在咸陽,可不是司馬遷所認為的那樣:項羽想要衣錦還鄉。

項羽分封天下的原則其實陳餘說的清楚。陳餘說:“項羽主持分封並不公平。把原來的諸侯王都封在貧瘠地方稱王,而他的群臣諸將都封在富饒地方稱王,將原諸侯王遷移到別地。”項羽此番分封諸侯王真是實施了陰險的高招。劉邦理應被分封在關中,項羽、范增提防他,將他分封在險惡地區的巴蜀之地。章邯出賣關中子弟,關中百姓痛恨他,反而將他封在關中,那麼他的統治必將不會穩固。都尉董翳勸說章邯向項羽投降,關中百姓肯定也痛恨他,那麼也將他封在關中。長史司馬欣有恩於項梁,將司馬欣分封在關中。

將自己的臣下,故友分封在好地方,那就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將其他諸侯分封在險惡地區,削弱了他們的力量。將原諸侯王遷移到別地,那麼當地的百姓與諸侯王之間就會疏離。將原諸侯王的臣下分封到他擁有的土地上,使得各君王與將領之間離心離德。例如,將燕王韓廣遷移為遼東王,而將燕將臧荼封為燕王。有功勞的不分封,沒有多大功勞的反而多分封。多方考慮與多種陰謀並施,這是極為險惡的高招,當然也可以說是左右天下形勢的大戰略。

漢元年四月,眾諸侯罷兵歸城,各自回到封國。項王也出關回到封國,派人遷徙義帝,說:“古代做帝王的擁有千里見方的土地,必須住在上游。”於是就派遣使者把義帝遷往長沙郴縣。項王催促義帝快些動身,義帝群臣漸漸背叛了他,項王就暗中命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把義帝擊殺在江中。韓王成沒有軍功,項王不讓他就國,一起到了彭城,廢去王號,改封為侯,不久又殺死了。臧荼到了封國,就驅逐韓廣去遼東,韓廣不服從,臧茶在無終擊殺了韓廣,兼併了他的封地。你瞧,共敖就將他的原君王義帝楚懷王給殺了,這樣一來,吳芮與共敖都成了項羽的幫兇。臧荼也將他的原君王韓廣給殺了,日後他們就不得不聽從項羽的命令了。項羽下令殺了韓王廣,而分封故友吳令鄭昌為韓王。

陳餘舊有的賓客中很多人規勸項羽說:“陳餘、張耳同樣對趙國有功。”可是項羽因為他不隨從入關,又聽說他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圍的三個縣封給他,把趙王歇遷都代縣,改封為代王。張耳到他的封國去,陳餘更加惱怒,說:“張耳和我功勞相等,張耳封王,而我只封侯,這是項羽不公平。”

田榮聽說項羽把齊王市徒封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十分氣憤,不願讓齊王去膠東,就據齊反叛,迎擊田都。田都逃往楚國。齊王巿害怕項王,就潛往膠東就國。田榮大為生氣,派兵追擊,在即墨殺死了他。田榮便自立為齊王,向西進兵,擊殺了濟北王田安,兼併了三齊。田榮把將軍印授予彭越,讓他在梁地反楚。陳餘秘密派遣張同、夏說勸告齊王田榮說:“聽說大王已經起兵,而且不接受不道義的命令,希望大王援助我一些兵馬,允許我用以攻打常山,恢復趙王的地位,願以趙國作為齊國的屏障。”齊王答應了,就遣兵赴趙。陳餘調動了三縣的全部士卒,與齊軍併力攻打常山,打垮了常山的軍隊。張耳逃走歸服了漢王。陳餘去代地迎接原來的趙王歇返歸趙地,趙王就立陳餘為代王。再看看,齊國的田榮將田都打敗趕走,再殺掉了懦弱的齊王巿,又擊殺了濟北王田安。齊國的田氏家族互相廝殺,而本來身為好友的張耳與陳餘也反目成仇,拼個你死我活。而這一切都是項羽暗藏狠毒用意的分封所導致的。

項羽主持分封很明顯是不公平的,那麼眾位諸侯王為什麼會表示贊同?第一,項羽的實力,在眾位諸侯中是最強的。第二,在於他收買人心。分封天下所受益的準確說來不僅僅是項羽,而是包括整個項羽集團。黥布、司馬欣、董翳等人肯定會支持項羽的決定。而張耳在鉅鹿之戰之後,他傾向於投靠項羽,所以項羽將他分封為趙王,將原來的趙王歇改封為代王,這樣安排很明顯要有利於張耳。項羽得到這些人的支持,即便有一些反對意見也無法左右大局。

但是項羽有資格主持分封天下諸侯王嗎?答案是他沒有。項羽、劉邦等人是隸屬於楚懷王帳下,張耳、陳餘,趙王歇是屬於趙國陣營;田巿、田都、田榮是齊國人;原燕王韓廣、原燕將臧荼屬於燕國。這些人都不屬於楚懷王帳下,更不是項羽的下級官員,項羽屬於楚國,而他們屬於別的國家,項羽有什麼權力去劃分他國的土地?干預他國的政治?所以這一次劃分天下其實可以不必服從。

在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漢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漢王,統治巴蜀地區。漢王賞賜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斗,張良把它們都贈送給了項伯。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使項伯代他請求漢中地區。項王應允了漢王的請求,漢王於是得到了漢中地區。通過這一段記載可以得知,項羽即使在分封天下諸侯之後,還是沒有意識到劉邦會是他日後最為強勁的敵人。那麼在史記中所記載的是項羽、范增提防劉邦,而事實上呢?一直只有范增明白劉邦所帶來的威脅,項羽不懂。主持分封天下真的是項羽的計謀嗎?現在我們可以得知:這陰謀的高招並非是項羽的主意,而是范增的佈局天下的謀略,項羽並沒有如此非凡的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