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公,姓姬名旦,又稱叔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武王滅殷以後,還沒來得及鞏固政權,兩年後就去世了。武王之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但成王還是一個小孩子,沒有辦法控制局面。出於時局的考慮,周公作為興周重臣,當仁不讓的當國輔政,把這副重擔挑了起來。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此時,東方殷商復辟勢力以及盟族方國的殘餘勢力,趁機抬頭興風作浪。周王室內部也發生了分裂,趁成王年幼,武王弟管叔蔡叔作亂,同為輔政之臣的召公和呂尚,則懷疑周公有不臣之心,他們不能和周公做到同心同德。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公旦在文王諸子中能力是十分突出的,武王在位時,周公旦是武王的左膀右臂。面對武王去世後的暗潮洶湧,剛剛建立的周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隨時有傾覆的危險。在這樣險惡的政治形勢下,周公輔佐成王平定叛亂,興立制度,安撫天下,表現出了他的卓越智慧和非凡的政治才幹,這一切讓周公成為中國歷史上,享有盛譽的輔政之臣。提到周公輔政的過程,就不得不提到周公輔政所做的五件大事。

平叛:通過東征平叛,挽救了風雨飄搖中恩西周王朝,挽大廈之將傾。

武王滅殷商後,為了安撫殷商的遺民,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為殷王,仍然定都在朝歌。武王又分封三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在朝歌周圍負責監督武庚。其中管叔鮮在東為衛國,蔡叔度在西為庸國,霍叔處在朝歌北為邶國,史上稱為三監。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史記·周本紀》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公足智多謀,武王留下他在京師做為宰輔輔佐自己,臨死的時候又託孤給周公,讓他為首輔輔佐成王。周公排行第四,管叔鮮排行第三,管叔鮮認為自己是哥哥,應當取代周公的位置作為首輔大臣,且武王姬發已死,成王年幼,自己自己最老,因此有了代替成王自立的野心。武庚看出了周王室內部的矛盾,又欺成王年幼,認為有機可乘。他拉攏管叔鮮、蔡叔度,挑撥離間他們和成王、周公之間的關係,又聯合了東方的氏族邦國發動叛亂。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管叔鮮還散佈流言,說:“周公將不利於成王。”言下之意是說周公要篡位自立,藉此製造京城的混亂局面,企圖渾水摸魚。在這危急關頭,周公臨危不亂,他首先坦誠說服了成王和大臣召公等人團結一致,穩定了京師的局面。然後周公親自整頓軍隊,率師東征討逆。在出師之前,周公以成王的名義發佈文告,號召臣民團結起來,一起用武力去平定叛亂。這篇著名的討伐檄文,就是《尚書》中的《大誥》。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公親政很講究策略,他秉承了擒賊先擒王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打擊叛亂中心,打敗了罪惡之源武庚祿父。接著誅殺了管叔鮮,流放了蔡叔度,穩定了大局。然後周公乘勝進兵,又用了兩年的時間平定了東方邦國的叛亂。

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餘民。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史記·魯周公世家》

利用重點打擊,各個擊破的策略,周公先後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安定了東方。

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史記·秦本紀》

按照《史記·秦本紀》的記載,嬴氏部族在殷商時就在西部邊陲,負責替殷商抵禦戎狄入侵。到了周公東征勝利後,周公又把參與叛亂的嬴氏部族,遷移流放到西部邊疆地區,進一步充實了西部邊陲的戰力,讓善戰的嬴氏部族作為周朝的先驅,替周朝阻擋西方戎狄的侵襲。周公這麼做,可以達到三個目的:第一,把好戰的嬴氏部族調離了東方,穩定了東方局面;第二,利用嬴氏部族,增強了周朝西部邊疆的防衛力量;第三,讓嬴氏部族抵禦戎狄的入侵,緩解了鎬京西部蠻族入侵的壓力。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豐,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國之。——《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通過周公的東征,周人的勢力延伸到了海濱,揚威四方,國力大大增強。周公還加強了對洛邑的建設,在洛邑駐紮重兵,派了兩萬多人的兵力防守。並把叛亂的殷商遺民都遷移到了洛邑嚴加看管起來,至此,洛邑成為西周陪都,並且是控制全國的軍事重鎮。

分封:通過分封諸侯的方式,固天子之恩,進一步鞏固了西周的統治基礎。

周國原是西部的一個小國,武王滅紂興周加上週公東征開疆拓土,國土勉勵一下子擴大了幾百倍。東臨大海,西到隴山,南到淮水流域,北到今遼寧的西南部,成了當時東亞的堂堂大國。用什麼好辦法來統治新徵服的區域呢?武王克殷,封建諸侯,為王室立藩,這本是周公的主張。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公東征後,擴大分封諸侯,進一步擴大了諸侯的範圍,增加了諸侯的數量。周王氏子弟、親戚、功臣以及古代先王賢人的後裔,都被封為諸侯。周朝的諸侯有五等:公、侯、伯、子、男。武王、成王、康王,他們所封的諸侯有數百個之多。其中強大的諸侯國多為同姓,有五十五個,其中兄弟之國有十五,姬姓之國有四十。魯、衛為大國,魯國是周公的封國,為第一等公爵。

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史記·魯周公世家》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公留在京師輔政,他的長子伯禽就替父親到魯國去就任魯公。但魯國作為西周的大諸侯國,也只有四百里的土地。許多諸侯國只有幾十裡的地盤,他們國小力弱,因此便於周控制。受封的諸侯國,受封的諸侯要承擔守土之責,年年進貢,繳納財物,彙報自己的業績,還要跟隨周天子祭祀。如果王室有事他們還要出兵勤王,諸侯們承擔這些義務,起到了捍衛周王室的積極作用。

行法:通過推行宗法制度,把嫡長子世襲繼承製度固化下來,建立社會秩序。

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嫡長子世襲繼承製,這與分封諸侯制度密切相連。宗法制度的原則是“立嫡不立賢,立長不立幼”。宗法規定,周王為天下之大宗,嫡長子是王位的繼承人,庶子為小宗,分封為諸侯,仍由嫡長子繼承。諸侯分封,下有卿大夫,卿大夫之下為士。卿大夫、士也由本支的大宗,嫡長子繼承,庶子為小宗,實行再分封。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周王自稱天帝的長子,受天之命君臨人間,所以周王稱“天子”。這樣的宗法分封系統,上至周天子,下至士的一切權力始終掌握在大宗嫡長子手中。由於嫡長子只有一個,這樣的繼承有了唯一合法性,避免眾子爭奪。宗法制度把政權、權族、神權三者統一起來,形成了嚴格的等級禮治國家。這一等級、禮治結構,呈現出四級金字塔結構: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最高統治者,站在塔尖上。諸侯、卿大夫、士是層層塔基,寶塔粘合以血緣為紐帶。這種統治方式,在當時是一種有效的先進制度,對於安定社會,發展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成王、康王兩代是西周穩定發展的時代,西周成為盛世,史稱“成康之治”,它是周建立的基礎。

禮樂:通過制禮作樂,從文化層面,建立了一整套行為準則。

周公的這一貢獻,其影響極其深遠,制禮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度,用禮的形式表現出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種人倫關係和衣食住行都有禮儀規定。周公制禮是有其明確的政治目的的,他要通過制禮把從天子到庶人的各種宗法封建制度合法化、禮儀化,便於社會所有人形成風氣,遵守嫡長子的世襲繼承製。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作樂,是把樂舞和禮儀相匹配。出征、祭祀、會盟、飲宴、婚喪等等都規定了相應的禮儀和樂舞。看到這裡我不僅感嘆周公的用心良苦,他用繁瑣的禮儀來潛移默化的去薰陶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周朝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行為處事的一套基本規則,所有人都要循規蹈矩,各司其職、各謀其事,按照規矩來行事。

建制:通過推行《周禮》,建立了一整套國家官僚系統,鞏固了西周統治。

周公輔政,第五件大事是推行一套國家官僚機構系統,稱之為《周禮》。按照《周禮》的規定,天官冢宰為百官之長,負責輔佐天子處理國家一切軍國大事;地官司徒掌土地戶籍;春官宗伯專管王族事務;夏官司馬掌軍事;秋官司寇掌刑法;冬官司空掌公共工程,主要負責興建宮殿、陵寢等。共六大官僚機構系統,統稱為六官。

“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司寇掌邦禁,詰奸慝,刑暴亂;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古文尚書·周官》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六官以下還有各級小吏,職位都由分封等級的卿、大夫、士擔任,其官職採取父死子繼的方式。大小官吏都有自己的一塊土地作為俸祿,這就是世卿世祿制度。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西周的軍隊有三支,一個是虎賁,是周王室的禁衛軍;

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尚書·周書·顧命》

一為週六師,由周人充任,是征伐的主力軍,駐紮在京師;

凡軍制,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周禮·夏官》

一為殷八師,主要由殷人和東方部族組成,其將帥由周人擔任,屯紮在陪都洛邑。三支軍隊,三個等級。

王命膳夫克舍令遹正成周八師之年。(小克鼎)

西周的國家機器因為有周六官系統和三軍建制,再加上禮制的約束,就形成了完備的體系,使西周政權得以建立和鞏固。

關於聖人之我見:沒有個人英雄,只有集體智慧。

很多人把這些西周建立初期完成的工作,歸咎於周公個人的非凡智慧,才鑄就了不朽的功勳。曾幾何時,我也認為這個世界上有聖人存在,他沒有非凡的智慧可以解決常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遠遠超越我們的能力和認知範圍。甚至有時候會認為他們是穿越過來的,現代人利用現在的科學技術與手段,當然那是穿越小說裡的杜撰。

從史料入手,淺析周公輔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禮樂、建制

在我看來即使是現在,你要一個組織能力很強的人完成這麼多事情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我的判斷是這些事是由周公來主導的,但絕不是一個人完成的。每一個英雄人物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組織或團隊在起作用。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