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項羽》帳下五大將

《項羽》帳下五大將

項羽帳下五大將,分別是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他們和項羽一起發兵反秦,是楚軍的嫡系,屬於家臣子系列。而英布是驪山囚徒,因局勢禍亂而得勢,為一方諸侯,後投靠項王,且滅秦時立下了赫赫大功,功績卓著,得以封王。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

《項羽》帳下五大將

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中國歷史上的最強武將。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號西楚霸王。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項羽,原籍秦時的下相(今江蘇宿遷),自漢以後經多次調整,九六年宿遷成立地級市,以項王故里為市區。一種說法認為霸王故里就在當今新沂馬陵山鎮。

《項羽》帳下五大將

漢書記載 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是謂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

國家:西楚

爵位:霸王、魯公

諡號:西楚霸王 (稱王時亦自號西楚霸王)

身份:將門之後---義軍首領(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父名:項超

叔父:項梁

寵妾:虞姬

座騎:踢雲烏騅馬

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

《項羽》帳下五大將

項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獨愛百兵之霸——戟!傳說項羽起兵之前會稽郡曾天降隕石,後項梁私下請當地鑄造兵器的名人們來用此石取鐵為項羽鍛造兵器,經九天九夜終鍛成一杆巨型虎頭盤龍戟,長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僅杆就有碗口般粗細,項羽為其起名曰“鬼神”!此戟常人需兩人齊力方可抬動,然項羽天生神力使此戟只用單手,後來更自創出一套無敵的招數“單手十八挑”! (以上來自於蘇州評話)

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虎皮紅戰袍

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其實是一種病)者,中國史書上記載有重瞳的只六個人:王莽、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王莽是新朝的建立者;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魚俱羅是隋朝猛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項羽》帳下五大將

一.龍且秦末漢初時期西楚國著名大將

《項羽》帳下五大將

龍且(?-前203年),中國楚漢之爭時代人物。項羽部下。前206年,漢王劉邦起兵平定三秦,楚將龍且與魏相項他與漢將灌嬰在定陶之南交戰失敗。前204年,龍且、項聲攻淮南,大破黥布軍。黥布逃亡漢軍處。前203年十月,韓信平定臨淄,項羽派遣龍且率兵20萬攻打韓信。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韓信在夜間於濰水上流堆土袋造堰塞水。韓信率軍半渡攻擊龍且軍,假裝敗走。龍且大呼:“固知信怯也。”率軍追擊。韓信決堰淹龍且軍,韓信反擊,龍且被殺。龍且在楚漢爭霸中佔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自項氏起兵之初他一直是西楚重將,直至戰死於濰水一戰。他的死,直接導致了楚漢形式的大逆轉,堪稱楚漢戰爭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次大將陣亡。

龍且(讀:jū),秦末名將。生卒年不詳,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為楚軍五大將。曾被封為司馬。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隨項羽叔父項梁起義,後與田榮合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英布背楚之時,項羽使龍且點兵十萬往擊之。龍且與英布戰,大破之,英布逃離九江歸漢。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破齊、趙,而且想要擊楚,派龍且帥二十萬眾往擊之。韓信與龍且大戰,詐敗,引龍且中水淹之計。龍且力戰漢諸將,雖有萬夫不當之勇無奈敗局已定,終被漢騎將灌嬰斬殺,楚軍大敗。韓信後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戰死大為傷感。

二.英布秦末漢初名將

《項羽》帳下五大將

英布(黥布,?-前196年),六縣(今安徽六安)人,秦末漢初名將,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英布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面英布。初屬項羽,為霸王帳下五大將之一,被封為九江王,後叛楚歸漢,被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英布出身平民,少時有人給他算命說他在受刑之後會被封王賜爵。到壯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黥布認為自己成名的日子不遠了,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史記·黥布列傳》)別人聽到後,一起戲笑他。後英布被送往酈山服刑,酈山刑徒有數十萬人,英布結交刑徒中豪傑之士,率領一夥人逃人江澤中做了強盜。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爆發後,英布投靠了番君吳芮,並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數千人,舉起了反秦大旗。秦將章邯滅掉陳勝,打敗呂臣軍後,英布率軍攻打秦左右校,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大獲全勝,於是引兵向東。這時聽說項梁已平定江東、會稽,正渡江向西,隊伍不斷壯大,眾多將領歸附項梁,英布便投靠了他。

在項梁帳下,英布作戰最為勇敢。後陳王死,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項梁號為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不久項梁在定陶被章邯所殺,楚懷王徙都彭城,英布及諸將都聚保彭城。這時秦國圍攻趙,趙數次使人向楚求救,楚懷王使宋義為上將,范增為末將,項羽為次將,英布、蒲將軍皆為將軍,悉歸宋義指揮,北進救趙。後項羽殺宋義,楚懷王立項羽為上將軍,諸將皆歸項羽指揮。項羽命英布先渡河擊秦。英布屢擊章邯之軍,切斷秦朝軍隊糧道,項羽遂與英布會合,大破秦軍,收降章邯等人。

楚兵常勝,功冠諸侯。而諸侯之軍都原隸歸楚的原因,多在英布能以少勝多,震服侯軍。項羽率兵西至新安,命英布等人夜間坑殺章邯降兵二十餘萬人。到函谷關後,因劉邦派兵駐守,不能入關。項羽又派英布等人從閒道破關而入,攻到咸陽。英布在作戰中,常為先鋒,深得項羽器重,後項羽分封,立英布為九江王,都六安。

漢朝元年(前206)四月,項羽立楚懷王為義帝,遷都長沙,暗中則派英布在路上偷襲。八月,英布追到郴縣把楚懷王殺死。

漢二年,齊王田榮叛楚,項羽出兵擊齊,向英布徵兵,英布託病,只派將領率幾千人前往。劉邦在彭城擊敗項羽,英布也託病不救,這就引起了項羽對英布的怨恨。項羽數次派人去召英布,英布害怕,不敢前往。項羽因擔心北邊齊、趙,和西邊劉邦的軍隊,又因為愛才心切,可以任用,所以沒有發兵攻打他。

漢三年,劉邦攻楚,大戰於彭城,漢敗,退卻。劉邦對左右說:“像你們這班人,實在不值得共商天下事。”隋何問其故,漢王說:“有誰能替我出使九江,讓九江王發兵背叛楚國,牽制在齊地的項王數月,我便可穩獲天下了。”隋何請求前往。

到九江後,隋何通過九江王太宰以通關節。可三天也沒有見到英布。隋何於是遊說太宰說:“英布不見我,定是因為楚國的強大而漢國弱小。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你先讓我見他,假如我說得對,那是大王所想聽的;假如我說得不對,那我隋何甘心在九江受死,以表明貴國背漢而親楚的決心!”太宰把這話轉告了英布,英布召見隋何。隋何說:“漢王派我送信給大王,我十分詫異您為何與楚那麼親近?”英布說:“我一向以臣禮服事項王。”隋何說:“您同項王都是同列的諸侯,而您卻以臣禮服事他,您定認為楚國強盛,可以依靠。但是項王伐齊,他可以親負牆板築杵,為士卒先鋒,您就該來率九江軍隊,去做楚國的先鋒。而現今您卻只發兵四千去幫助楚王,一個向北臣事別人的人,難道應當這樣做嗎?漢王攻打楚國彭城,您就該悉發九江之兵渡淮援助楚王,與漢王日夜做戰,決一雌雄。而您雖擁有萬人之軍,卻袖手旁觀,不肯派一兵一卒。這是一個依賴他人立國者應當做的嗎?您以空名歸向楚國,卻完全依賴自己,我認為這樣做沒好處。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國,無非是因為漢弱楚強,可是楚兵力雖強,但因項羽違背盟約,殺害義帝,天下人都以不義之名責備他,他還自恃百戰百勝,兵強國盛呢。至於漢王,在收降諸侯之後,回守成皋、滎陽,從蜀運來粟谷,闢深溝建營壘,守邊地。楚人調回部隊,中間隔著梁國,深入敵國八九百里,這時欲戰不能,攻城乏力,老弱殘兵要從千里之外轉運糧食,楚軍到達滎陽、成皋時,漢軍只要堅守不出,這樣,楚軍進不能攻,退不能脫身。所以說楚軍是靠不住的。假若楚勝漢,諸侯必定自危而相互救援。可見一旦楚國強盛起來,定會招致天下兵力的對抗。所以楚不如漢,這形勢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您不歸附萬無一失的漢,卻要自託於岌岌可危的楚國,我對大王的做法感到不解。我並不認為九江的軍隊就足以滅楚,大王若發兵背叛楚國,楚項王必會滯留在齊國數月,這樣漢取天下就成了十拿九穩的事了。我懇請大王您歸附漢王,漢王定會劃地分封您為王,何只現在區區的九江之地!所以漢王遣臣向您獻計,願大王考慮考慮。”英布說:“我聽從你的指教。”但只是暗中答應叛楚歸漢,不敢洩漏風聲。

這時楚使者在九江急催英布發兵救楚,住在傳舍中,隋何直手傳舍,坐到楚使者的上座,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憑什麼讓他發兵?”英布愕然。楚使者大吃一驚,起身走了。隋何趁勢勸說英布:“大王歸漢已成事實,應當立即殺掉楚使者,不讓他回楚。同時儘快與漢聯結。”英布聽從了隋何的話,殺死了楚使者,起兵攻楚。楚派項聲、龍且攻打九江。數月,龍且攻九江,大破英布軍,英布怕誅,從小路逃往了漢地。

英布拜見漢王,漢王正坐在床上曲腿洗腳,召英布人,英布見狀大怒,後悔歸漢,想自殺。但當他進了自己的官舍時,見陳設、飲食、隨從同漢王的一樣,又大喜過望。於是派人復入九江,得知楚已派項伯收編九江部隊,殺盡了英布的妻子兒女,英布的使者找到英布不少故舊寵臣,率領幾千人投奔漢王。漢王又增撥軍隊給英布,跟他一路北上,收兵至成皋。四年七月,立英布為淮南王。都六,統九江、廬江、衡山、豫章諸郡。

漢五年,英布率兵入九江,攻下數城。六年,同劉賈一道入九江,誘大司馬周殷反楚,同周殷兵聯合攻楚,在垓下大破項羽軍,項羽自殺,楚漢戰爭結束。

漢王十一年,呂后誅殺淮陰侯韓信,引起了英布的驚慌。同年夏,又殺梁王彭越,將他剁成肉醬,分賜給諸侯。英布得到後,大為恐慌,怕禍及自身,於是暗中聚合部隊,隨時注意鄰郡的動靜。

英布有一寵姬病了。送去就醫,醫生同中大夫賁赫對門而居。因寵姬常去就醫,賁赫自以為是侍中,向英布寵姬大獻殷勤,厚禮饋贈,並同英布寵姬在醫生家一同飲酒。寵姬回來後向英布提到賁赫,並稱贊他是溫厚長者。英布責問寵姬何以知道賁赫。寵姬便把相交情形告訴英布。英布懷疑她跟賁赫淫亂。賁赫得知後大恐,稱病不出。英布愈怒,想逮捕他。賁赫情急,上書告發英布謀反,並乘傳車趕往長安。英布派人追趕,沒趕上。賁赫到了長安後上書稱英布已有謀反跡象,建議可在他未發兵前殺掉他布。劉邦看後與丞相蕭何商量,蕭何認為英布不會如此,恐怕是仇家誣陷。提出先拘捕賁赫,再暗中派人察訪驗證。英布見賁赫已逃,還上書言變,懷疑他說出了自己暗中佈置之事,再加漢朝使者前來查驗,便殺了賁赫全家,起兵反叛。消息傳到長安,劉邦赦免賁赫,封他為將軍。

劉邦召集諸侯討論如何應變,諸將都說:“出兵攻打他,活埋了這小子!”汝陽侯滕公夏侯嬰請教前楚國令尹薛公。令尹卻認為這很自然。滕公不解說:“皇上割地封王與他,賜爵位給他,讓他做萬乘之主,廄富且貴,為何還要造反?”令尹道:“去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這三個人為國家建樹的功勞相同,可謂三位一體。而前兩個相繼被殺,英布自知殺身之禍隨時會降到自己頭上,所以造反。”滕公於是向劉邦舉薦令尹,劉邦召見令尹,令尹分析英布軍雖有上、中、下三計可施,但英布出身酈山刑徒,經過奮鬥終成了萬乘之主,他的所做所為只是為了自身,而不為百姓謀福,不為後代子孫考慮。所以只能出下策。下策一施,皇上可高枕無憂。”劉邦封薛公為千戶,自己親率大軍討伐英布。

英布造反之初曾對他的將士說:“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史記·黥布列傳》)這才率軍反叛。

英布的計劃果不出薛公之謀,出下計:東擊荊,荊王劉賈戰死於富陵。英布盡收其兵,渡淮水擊楚。楚發兵與英布在徐、僮大戰,楚軍想互相救援,出奇制勝,把軍隊分為三支。有人警告楚將:英布善用兵,百姓一向怕他。再者楚軍在本地作戰,容易敗散,而把軍隊分為三軍,若一軍戰敗,其餘二軍定散敗,不可能相救。但楚將不聽,英布果然先打敗其中一軍,其餘二軍也互解逃散了。

英布率兵向西,與漢軍相遇於蘄西(今安徽宿縣南),會戰於甄,英布軍隊精銳,劉邦只得固守庸城,看見英布軍的列陣如項羽的軍隊,漢皇非常厭惡,遠遠地對英布說:“何苦而反?”英布說:“欲為帝耳。”(《史記·黥布列傳》)

劉邦大罵英布,與其大戰,英布敗走,渡過淮河,屢次停下來與漢軍交戰皆不利。英布率百餘人逃到長江以南。

英布原同番君吳芮通婚,所以長沙哀王(吳回,吳芮之孫)讓人欺騙英布,假裝同他逃跑,誘使英布逃向南越,英布相信了,同使者去番陽。番陽人在茲鄉一農戶家將英布殺死,英布終於被滅掉。

三.季布漢初大臣、俠士

《項羽》帳下五大將

季布,楚地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為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一諾千金”這一成語即源自季布。

季布曾效力於西楚霸王項羽,多次擊敗劉邦軍隊,項羽敗亡後,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後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文帝時,任河東郡守。季布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所以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

季布,楚人也,任俠有名,為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項籍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求將軍急,跡且至臣家,能聽臣,臣敢進計;即否,願先自剄。”布許之。乃髡鉗布,衣褐,置廣柳車中,並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買置田舍。乃之雒陽見汝陰侯滕公,說曰:“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職耳。項氏臣豈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之?”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布匿其所,乃許諾。侍間,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布。當是時,諸公皆多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布召見,謝,拜郎中。

太孝惠時,為中郎將。單于嘗為書嫚呂太后,太后怒,召諸將議之。上將軍樊噲曰:“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諸將皆阿呂太后,以噲言為然。布曰:“樊噲可斬也!夫以高帝兵三十餘萬,困於平城,噲時亦在其中。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謾!且秦以事胡,陳勝等起。今瘡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

? 反布為河東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召欲以為御史大夫。人又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邸一月,見罷。布進曰:“臣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譽召臣,一人毀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者聞之,有以窺陛下。”上默然,慚曰:“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之宮。

布辯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事貴人趙談等,與竇長君善。布聞,寄書諫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及曹丘生歸,欲得書請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書,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則揖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梁、楚之間哉?且僕與足下俱楚人,使僕遊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何足下距僕之深也!”布乃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楊之也。

? 饋布弟季心氣蓋關中,遇人恭謹,為任俠,方數千裡,士爭為死。嘗殺人,亡吳,從爰絲匿,長事爰絲,弟畜灌夫、籍福之屬。嘗為中司馬,中尉郅都不敢加。少年多時時竊借其名以行。當是時,季心以勇,布以諾,聞關中。

宋蕉布母弟丁公,為項羽將,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漢王急,顧謂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遂斬之,曰:“使後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 在田叔,趙陘城人也。其先,齊田氏也。叔好俞,學黃老術於樂鉅公。為人廉直,喜任俠。遊諸公,趙人舉之趙相趙午,言之趙王張敖,以為郎中。數歲,趙王賢之,未及遷。

會趙午、貫高等謀弒上,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趙有敢隨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餘人赫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趙王敖事白,得出,廢王為宣平侯,乃進言叔等十人。上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餘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問曰:“公知天下長者乎?”對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長者,宜知之。”叔頓道曰:“故云中守孟舒,長者也。”是時,孟舒坐虜大入雲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雲中十餘年矣,虜常一入,孟舒不能堅守,無故士卒戰死者數百人。長者固殺人乎?”叔叩頭曰:“夫貫高等謀反,天子下明詔:‘趙有敢隨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鉗,隨張王,以身死之,豈自知為雲中守哉!漢與楚相距,士卒罷敝,而匈奴冒頓新服北夷,來為邊寇,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士爭臨城死敵,如子為父,以故死者數百人,孟舒豈驅之哉!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於是上曰:“賢哉孟舒!”夏召以為雲中守。

後數歲,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殺漢議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還報,上曰:“梁有之乎?”對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無以梁事為問也。今梁王不伏誅,是廢漢法也;如其伏誅,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於是上大賢之,以為魯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財物自言者百餘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魯王聞之,大慚,發中府錢,使相償之。相曰:“王自使人償之,不爾,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

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相常暴坐苑外,終不休,曰:“吾王暴露,獨何為舍?”王以故不大出遊。

數年以官卒,魯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義不傷先人名。”

仁以壯勇為衛將軍舍人,數從擊匈奴。衛將軍進言仁為郎中,至二千石、丞相長史,失官。後使刺三河,還,奏事稱意,拜為京輔都尉。月餘,遷司直。數歲,戾太子舉兵,仁部閉城門,令太子得亡,坐縱反者族。

? 贊曰:以項羽之氣,而季布以勇顯名楚,身履軍搴旗者數矣,可謂壯士。及至困厄奴B162,苟活而不變,何也?彼自負其材,受辱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終為漢名將。賢者誠重其死。夫婢妾賤人,感概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俚之至耳。欒布哭彭越,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

四.鍾離昧楚漢之際項羽麾下將領

《項羽》帳下五大將

鍾離眛(?-前200年),鍾離氏,名眛(多被誤為“昧”或“眜”),朐縣伊蘆鄉(今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伊蘆鄉)人,楚漢之際項羽麾下將領之一。鍾離眛多次在與劉邦正面對峙時給劉邦以沉重打擊,最後自殺身亡。

鍾離昧(?一前200年),漢朐縣伊蘆鄉(今江蘇省連雲港市項羽灌雲縣伊蘆鄉)人。為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素與韓信交情不錯。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漢軍圍困於滎陽東,項羽往救,漢軍退走。項羽乘勝追擊,切斷了漢軍糧道,漢軍被困求和,項王不許,陳平向漢王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漢王遂用此計。項王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紛紛離去,只有鍾離昧還追隨項王。項王敗死後,鍾離昧投奔韓信。漢王忌恨鍾離味,就詔令韓信把鍾離昧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你把鍾離昧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保你無事。韓信與鍾離昧商量此事,鍾離昧說:漢王已經知道你要謀反,不敢來攻你,就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殺了,去見漢王,你也回不來了。韓信不聽他的勸告,鍾離昧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並說:“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隨即自刎。韓信便帶著他的頭顱去拜見漢王,結果被漢王綁了起來,帶回朝廷。江蘇連雲港灌雲

楚漢相爭時,鍾離昧為霸王項羽麾下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是五大將中最具有智謀的,多次在與劉邦正面對峙時給劉邦以沉重打擊,因此劉邦非常害怕且十分痛恨鍾離昧。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⑥,陳平向漢王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漢王遂用此計。夏四月,劉邦被圍困於滎陽東,漢軍求和,項王不許。“陳平反間既行”,⑦項羽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紛紛離去,只有鍾離昧還追隨項羽,由是,劉邦更是恨透了鍾離昧。楚漢結束後,劉邦一直惦記著鍾離昧,所以《淮陰侯列傳》有以下記載:當劉邦“聞其在楚”,便“詔楚捕昧”,及至劉邦會諸侯於陳,便有了“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的事件。由於韓信曾經與鍾離眛一起投身在項羽麾下,因此說鍾離眛“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沒有人不相信,及至“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也就很少有人懷疑其真實性了。有論者依據《淮陰侯列傳》的記載,得出韓信為了換取劉邦的信任,不顧信義,無辜斬殺鍾離味的結論。就連《鍾氏宗譜》、《灌雲縣志》等文獻也將《淮陰侯列傳》中的這段文字原原本本地載入其中,對韓信進行無聲的撻伐。然而,細考於史,鍾離昧之死卻並非如此。

《史記·高祖本紀》對漢六年韓信“謀反”這件大事也有如下記載:“人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遊雲夢。十二月,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謁,因執之。”此處對韓信被捕的前因後果交代很清楚,卻隻字未提鍾離昧。《史記·陳丞相世家》對韓信的被捕亦有記載:“(劉邦)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這裡也沒有提及鍾離昧。我們聯繫前文劉邦設謀時陳平對韓信“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的預測可以推知,楚漢戰爭勝利後,韓信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喜悅之中,雖然被劉邦襲奪兵權、徙封為楚王,但韓信依舊對劉邦忠心耿耿,無怨無悔。劉邦將遊雲夢,韓信數月未見故人,便懷著喜悅的心情遠遠地郊迎劉邦於道中。正是因為劉邦、陳平預料韓信不會謀反,劉邦才敢於會諸侯於陳。我們由劉邦“豫具武士”執縛韓信,也可以看出韓信對劉邦沒有設防,顯然,韓信當時並沒有為形勢所迫而“斬昧謁上”。相反,在《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卻對鍾離昧之死有明確的記載:五年九月,“王得故項羽將鍾離眛斬之。”斬殺鍾離眛的劊子手分明就是漢高祖劉邦,至於劉邦在何處得鍾離眛,又在何處斬殺鍾離眛,因筆者手頭資料闕如,尚不得而知。

再看這幾件事發生的時間。逮捕和斬殺鍾離眛是西漢王朝建立之初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明確記載了劉邦斬殺鍾離眛的時間是漢五年九月。對於韓信的“謀反”《史記·淮陰侯列傳》沒有時間記載,《資治通鑑·漢紀三》(卷十一)曰:六年,“冬,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人有上書告楚王反。”這一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六年十月。《史記·淮陰侯列傳》對“信持其(鍾離昧)首,謁高祖於陳”的時間沒有交代清楚,而《史記·高祖本紀》卻明確地記載這件事發生在十二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鍾離昧在“人告楚王信謀反”之前就已經被劉邦逮捕殺害,所謂韓信“見昧計事”顯然不可能發生,而鍾離眛被殺三個月之後,韓信“斬昧謁上”當然更是無稽之談。

五.虞子期《西漢通俗演義》的文學人物

《項羽》帳下五大將

虞子期,是明朝小說家甄偉《西漢通俗演義》的人物,是虞姬的堂弟,西楚項羽軍中之人(職位高低在原作中沒有點明),曾幫助項羽的叔父項梁起義反秦。

虞子期在原作中,僅在第11回《會稽城項梁起義》中被提到一句“數日,梁遣人娶虞姬歸會稽,與籍成親,就帶堂弟虞子期隨軍聽用。”之後便再未被提及。

在之後的文學、影視作品中,設定為虞姬的親哥哥,西楚武將。

虞子期是項羽手下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龍且為楚軍五大將。其與虞姬兄妹關係。項羽兵敗垓下後,一直追隨戰死最後。

虞姬是宿遷沭陽人,她的哥哥叫虞子期,製造兵器遠近聞名,項羽從吳中起兵到了徐州下邳駐紮後,兵力已擴充到6萬多人,需要大量的兵器。於是就經常往返於虞子期家購買兵器。虞子期的妹妹才貌雙全,聽說是大將項羽,就經常與項羽在一起切磋武藝,時間久了。二人就產生了愛慕之情。後經虞子期撮合,就結為夫妻。現在我們宿遷和沭陽人見面仍有互稱老表的習慣,其根源就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