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項羽:一個耿直BOY的首富覆亡史

項羽:一個耿直BOY的首富覆亡史

項羽,一個標準的高富帥,項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國高級將領,他爺爺項燕曾經作為楚軍統帥,領兵與秦國王翦帶領的60萬秦軍對峙,兵敗後死於亂軍之中。

隨之楚國也被滅國,他的叔叔項梁帶著他流落到吳越一帶。

高富帥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愛學習,項羽也不例外。

項梁教項羽讀書寫字,他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就不學了。

項梁教項羽練劍,他學了三招兒就不學了。

項梁怒了,斥責他說:這也不學,那也不學,我看你都忘了亡國之恨了吧!

項羽不以為然地笑笑說:讀書,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練劍,只能打過一個人。這些都太小兒科了,要學我就學萬人敵的本領!

自古英雄出少年,可見項羽從小就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舞文弄墨的酸腐文人和有勇無謀的赳赳武夫,都入不了他項大公子的法眼。

項羽要學的是兵法,他要指揮千軍萬馬攻城略地,重現自己祖先的王者榮耀。

項梁作為將門子弟,當然滿腹韜略,他就開始教項羽排兵佈陣、行軍打仗之法,項羽學了之後非常高興,整天廢寢忘食、夜不能寐,比孫猴子學七十二般變化還興奮。

可惜他當時年幼,再加上平日叔父的慣縱,心高氣傲的項羽學了一段時間兵法,覺得夠用了,就不肯再努力了。

中國兵法博大精深,不下硬功夫是不能學到精髓的,項羽只學到了統領軍馬打江山,卻忽視了縱橫捭闔守江山,他的軍事素養是不圓滿的,是殘缺的。

平時多流汗多流淚,戰時才能少流血。項羽的偷懶,為他日後烏江自刎埋下了禍根,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的話,他真應該好好學學韓信苦讀兵書的精神。

當然,一個沒落的貴族子弟,一個飯都吃不飽的貧寒學子,要求他們做到同樣的努力拼搏,那也是很難的。

也許他們的出身,已經決定了日後楚漢相爭的勝敗。

但悲情更能打動人心,相比於韓信,項羽成為後世更多人眼中的英雄。

人生起伏得失,誰又能料得到呢?

項羽在成名之前有三奇,奇志,奇力,奇才。

先說奇志,立志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只有確定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有動力和信心。

項羽就是胸懷大志的好男兒,他的目標不是苟且偷生,而是星辰大海。

秦始皇巡視會稽郡過浙江時,項羽和項梁作為吃瓜群眾前去圍觀,項羽竟然指著秦始皇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

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巴,你別亂說,要被滅族的。此後他對項羽刮目相看。

再說奇力,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

當時一尺大概相當於現在24釐米,八尺也就是1米9多,放到現在也是鶴立雞群的大高個,去參加NBA比賽都沒問題。

力能扛鼎,起碼有200多斤的臂力,分明是個大力士,參加舉重比賽或許可以拿冠軍。

最後說奇才,才氣不像志向,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幼兒園小朋友說我長大了要吃遍全世界的巧克力;也不像力氣,有具體的衡量標準,能舉碗的力氣小,能舉鼎的自然力大無窮。

才氣的判斷標準帶走較強的主觀性,比如每個母親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但實際上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才子。

但項羽確實是有奇才,證據就是當時吳中地區的年輕人都很懼怕他。愛上一個人有很多理由,怕一個人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比你厲害,項羽比其他年輕人厲害,他們才會懼怕他。對於才氣來說,這應該是最客觀的評判標準了。

世界上的英雄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英雄造時勢,像陳勝吳廣之類的,他們敢為天下先,善於造勢;第二種是時勢造英雄,項羽就屬於此類,上天賜予他奇志、奇力、奇才,就等著乘勢而上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你善於等待,總會找到自己閃光的契機。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後,各地掀起了一場風起雲湧的反秦大起義,一直潛龍在淵的項羽終於等來了他飛龍在天的時機。

項梁帶著項羽殺了意圖起義的會稽郡守殷通,佔領了會稽郡,收羅了八千江東精英子弟,成為滾滾狼煙中的一路諸侯。

項氏叔侄起兵後,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為籠絡人心,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王,也稱之為楚懷王,扛起了復楚滅秦的大旗。

這樣他們不但師出有名,而且也得到了故楚百姓的擁護,其他起義軍也都甘願由他們節制,包括當時的沛公劉邦,可以稱得上“挾天子以令諸侯”。

對陣秦軍打了幾次勝仗後,楚君統帥項梁開始變得驕傲輕敵,結果被秦軍名將章邯領兵攻破定陶,項梁戰死,項羽和劉邦被派出去攻打陳留,才僥倖躲過一難。

項梁之死打亂了反秦起義軍的力量格局,從此之後,楚懷王成為名義上的楚軍統帥,但實際上處於群龍無首的態勢,為日後項羽和劉邦的各自崛起埋下了戰略伏筆。

這當然也是項羽人生的一大轉折點,他開始真正獨擋一面,成為八千江東子弟的實際頭領,悄然完成了從普通將領到統帥的身份轉變。

不過事有利弊,項羽從此也失去了一位絕佳的人生導師,他這時二十多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敢闖敢拼會打,但人生經驗匱乏,沒有經歷過人生苦難的捶打,打下的江山守不住,最終敗給了社會老油條劉邦。

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必然,一直很順的人自然會驕傲自大,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早晚會栽跟頭,只不過項羽跟頭栽得有點兒大,他自刎了,就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也沒有翻盤的機會。

所以人生不怕失敗,怕的是失敗之後卻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項梁死後,原來他手下的謀士宋義因為成功預測了項梁驕兵必敗,而得到楚懷王的賞識,被任命為上將軍,項羽為裨將封魯公,歸宋義節制。

叔父屍骨未寒,他的位置就被原來的小參謀宋義給取代了,等於把自己叔侄二人合力打下的地盤拱手相讓,項羽這時候一定特別恨兩個人。

第一個是楚懷王,他忘記了項氏家族的推舉之恩,將本來屬於自己的位置當禮物送給別人。

第二個是宋義,他忘記了項氏家族的收留之恩,對於楚懷王的賞識順水推舟,反客為主吞併了項家軍。

這裡就為他們二人日後被殺埋下了禍根,可以說他們是項梁的陪葬品。

此時秦將章邯以為楚地已經平定,就帥40萬秦軍主力將趙王歇圍困在鉅鹿。可見這時章邯犯了輕敵的毛病,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繼續追擊楚軍餘部,從而給了楚軍捲土重來的機會,導致自己最終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輕敵是為將者的最大禍患,項梁死於此,章邯敗於此,後世還將有無數的人犧牲於此。

趙王被圍後向各路起義軍發出求救信,楚懷王就派宋義、項羽、范增領兵數萬前去救援。

楚軍走到安陽後連續四十六天止步不前,項羽向宋義請求出兵,想和趙軍裡應外合擊潰秦軍。

宋義卻動起了軍閥典型的保存實力的小九九,反對進攻秦軍,而是希望趙秦兩敗俱傷後獲取漁翁之利,還下令誰再主張出兵就殺無赦。

項羽認為趙弱秦強,沒有援兵的話趙軍必敗,到時候再以區區數萬楚軍進攻新勝的四十萬秦軍,想獲勝的話必將勢必登天還難。

況且這時候楚軍遠征而來,軍需糧草供應不上,難以與秦軍長期對峙,要想獲勝必須速戰速決。

此外,宋義雖然有點兒小謀略,但個人品質低劣,在楚軍缺衣少食的情況下,還假公濟私擺酒宴,送自己的兒子宋襄前去齊國擔任宰相,可謂典型的“有才無德”。

項羽向自己的將士分析了當時的戰爭格局,痛斥了宋義的不仁不義,得到了將士們的一致擁護,做好了兵變前的思想動員工作。

隨後,項羽借早上參見宋義的機會殺死了他,向將領們宣稱宋義勾結齊國背叛楚國,自己奉楚懷王的命令殺死宋義。

眾將領本來就對宋義怨言頗多,又被項羽的神威震懾,都說誅滅宋義是正義之舉,還一致推選項羽為代上將軍。

楚懷王知道這件事後也就順水推舟,正式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其他兩隻楚軍也歸他統制。

項羽誅殺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顯示出了他卓越的戰略分析能力和軍事動員能力,這說明他不是有勇無謀的一介武夫,而是富有文韜武略的優秀軍事將領。

他開始真正站到群星逐鹿的舞臺中心,成為秦末農民戰爭中的榮耀王者,用自己的膽略上演一出可歌可泣的宏偉史詩,像一顆流星,在歷史的天空留下一段橫貫蒼穹的軌跡。

項羽奪取兵權後,立即派英布和蒲將軍帶兩萬楚軍渡河援助鉅鹿的趙軍,藉以試探秦軍的虛實,為楚軍主力進擊秦軍打前站。

英布和蒲將軍同秦軍接觸後取得了一定的勝利,證明秦軍並非不可戰勝。這才使項羽下了與秦軍主力決戰的決心,他帥楚軍主力過河,然後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乾糧急攻鉅鹿,以示拼死決戰的信心。

楚軍先切斷秦軍的糧道,然後包圍了王離帶領的秦軍,九戰九勝,最後大破秦軍,俘虜了王離。

當時其他援趙諸侯不敢與秦軍交戰,都在營壘上觀戰,等項羽獲勝後召見他們,各諸侯進入項羽的轅門後都跪著爬進大帳,不敢朝上仰視,可見楚軍軍威之盛,項羽威望之高。

此後各路諸侯都歸項羽節制,他成為事實上的反秦義軍總司令。

隨後項羽領兵多次進攻章邯率領的秦軍並取得勝利,用巨大的戰略優勢迫使章邯投降,徹底瓦解了秦王朝的主要軍事力量,敲響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的喪鐘。

在項羽領兵與秦軍激戰的同時,另一隻由劉邦率領的楚軍攻破武關,先期進入關中,屯軍霸上。

項羽本想擊潰劉邦的軍隊,卻在鴻門宴上陰差陽錯地放了劉邦,之後他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將易守難攻、物產豐饒的巴蜀封於劉邦,將天下金湯的關中地區分封給三個秦朝降將,自己去回到故鄉定都彭城。

至此,項羽在戰略上犯了根本性的大錯誤,與劉邦相比,已經失去了搶奪天下的先機,後面楚漢相爭的勝負只是戰術意義上的,項羽在分封諸侯時就已經定下敗局了。

第一失策,將劉邦分封到巴蜀作漢王。在滅秦戰爭中,劉邦是僅次於項羽的第二大功臣,可謂項羽爭奪天下的最有力競爭對手,因此項羽應該盡一切力量削弱劉邦的勢力。

他卻將劉邦分封到巴蜀這一戰略要地,那裡地勢易守難攻,同時物產豐饒,人口眾多,實際上可算作是小一號的關中平原。

這為日後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關中平埋下了伏筆。

第二失策,放棄關中平原,定都彭城。秦漢時期,關中平原的生產力在全國處於頂尖水平,彭城雖然地處中原地區,但綜合經濟實力與關中平原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特別是關中有地勢之利,易守難攻,秦漢之後的歷代大一統王朝,如隋唐都定都長安,是有其內在必要性的。

反觀彭城,雖然也是戰略要地,但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四戰之地,四周無險可守,敵人可以從四面八方攻擊它,只適合重兵把守以震懾四方,根本不適合當做國之根本的國都,項羽之後,鮮有王朝將彭城做為國都。

此後項羽在彭城常常腹背受敵,顧此失彼,將士都疲於奔命,不能不說這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劉邦有了巴蜀和關中做根據地,有了穩固的大後方,只需兵出函谷關即可,基本上避免了兩面受敵甚至四面受敵的戰略困境,雖然多次被項羽打得全軍潰敗,可很快就能東山再起,不斷消耗項羽的有生力量,最終在垓下之戰中一舉擊潰西楚霸王,建立大漢王朝。

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頂尖英雄,可與劉邦相比,他勝在個人勇猛和領兵打仗,卻敗在了個性上猶豫不決、定都戰略失誤、用人識人不當、缺乏眾橫捭闔之計等方面,最後落得個烏江自刎,只能被後人感慨嘆息。

項羽是一個貴族子弟,擁有許多人不具備的深厚家世,也曾經獨霸天下,榮登首富之位,可最後在覆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好江山,也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

他像一顆流星從天空劃過,留下了自己不可磨滅的光輝痕跡,雖然短暫,卻極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