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房價好不容易開始下跌了,售樓處裡為何反而冷清了?

邪惡V叔


房價好不容易開始下跌了,售樓處裡反而冷清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歸結於賣漲不買跌的心理,需要結合當下樓市具體行情來做分析:

一、房價到底下跌了沒

自2月2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70城市1月份房價數據以來,坊間就開始流傳房價開始下跌了,甚至出現了腰斬。但是數據的實際情況是,一線大城市房價出現了小幅度回調,甚至這種幅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二三線城市大多依然保持著上漲的態勢。以小編生活的無線城市而言,房價絲毫沒有下降,甚至仍然上升。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兩個表,看看自己的城市或者省城房價是否出現了下調?



二、房價上漲,售樓廳人就一定多嗎?

就我們這裡來說,在房價上漲最快的2017年,售樓廳裡依然沒多少人,除非那天是開盤,所謂的一日空,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三、房價下跌,買房的人就一定多嗎?

可以這麼說,房價越是下跌,買的人就越少。人們的心理就是買漲不買跌,如果開始跌了,就等著更低點出現,那時候誰還著急買房?


文言狀語


房價好不容易開始下跌?估計是指一線城市的微跌,或者是指環京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吧!目前也只有這二個地方樓市還逄是低迷的。

房價下跌了售樓處肯定是冷清的,因為人們買跌不買漲,房價在上漲的時候,大家生怕自己買房不及時,落後這趟房價上漲的班車,所以售樓處是一房難求。而當房價下跌了,大家都要處於觀望狀態,看看這次是真摔還是假摔,所以真正出手買房的人會少了。

此外,房價下跌,如果開發商不願意降價促銷,還要全款付清才肯95折,那麼對於購房者來說,他們也沒多大興趣,因為房價已經調整了,你開發商要做出一點讓利優惠不是,如果一點讓利都沒有,我為啥一定要買房接盤呢?

最後,像環京樓市那樣,地方政府嚴格執行限售政策,只允許當地人買一套房,或者繳滿社保三年的外地人買一套房,這是人為控制了買房需求數量,而即使房價跌去了四成,大家也因為自己不符合購買資格,而不去買房,此時售樓處冷清也是很正常的。


不執著財經


我覺得“題主”所說的售樓處冷清了,是“觀望價格下降”、“政策趨緊”、還是“全國兩會中特別是房地產板塊稅收立法、公共租賃問題的提出”?應該是以下情況造成的:


一、最近新聞上說的是目前“樓市退燒,房價連續16個月回落,呈現開始下跌狀態”,是否全面下跌就來了?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有調控政策、還有春節前後放假處在淡季,市場需求不旺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日發佈的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數據,不少的一二線城市以繼續降溫為基調,“北上深”停止了上漲趨勢。

“購房觀望,期望價格降低”,我覺得大家應該還是受到影響,由於目前新聞所傳達的基本是降溫趨勢,對於投資客來說,按兵不動即是最好的辦法,而有剛性需求的人來說,希望以最低的價格買入,減少支出。所以售樓部的來訪量減少了。


二、第二個應該是忙於選擇,由於調控政策的力度加大,釋放房源較少,且價格限價,造成的感覺是可選性房源越來越少,比如有些地方實行“搖號購房”制度,有一種買不到的感覺,造成很多人在網上看房登記,而到售樓部現場僅是看看戶型位置,人流量減少了。

三、與第一項相關,單獨說一下,每年全國“兩會”影響,一般會後新的政策就會出現,比如2018年就提到了“穩步推進房產產稅立法”、“增加公共租賃住房”,對於投資客來說還是有影響的,而對於剛需族,多了租賃住房的選擇,由直接買轉向租的觀念。所以售樓部一樣比較冷清。




以上僅供參考,房地產需要長效的調控機制,堅持“住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鼓勵大家用勞動致富,而不僅僅是盯在房地產上,謝謝。


大內密探達康


題主所說的房價下跌,售樓處門可羅雀的情況,目前,應該還只是個別現象。

7月31日,高層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種嚴厲的表態,將會是近期調控的思路。新聞發出後,引發了地產板塊的下跌。

但對於開發項目來說,還不會立馬引起價格的下跌。畢竟,政策的傳導,還有一定的時間週期。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表述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政策的著力點是遏制房價上漲,從字面意思來看,並沒有出現房價下跌的字眼。

通常情況下,一件商品,越是價格上漲,購買的人會越多,因為在有些消費者眼裡,現在不買,將來買會更貴。近幾年,房價上漲的幅度,以及上漲週期之長,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個別一線城市,十年前的一筆錢,可能還買得起一套小房子,十年後這筆錢,很可能連買個廁所的錢都不夠。

價格越是上漲,出手買房的消費者越多,究其原因,還是對未來價格持續上漲的恐慌。瞅這架勢,現在不出手,以後就更買不起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房價下跌時,反而出手買房的人少了起來。市場下行時,購房者普遍持觀望的態度,等待價格繼續下跌,跌到谷底時,再搶便宜房。這種觀望情緒,也會在市場中產生相當強的感染力。2008年金融危機時,房地產市場曾經出現了一陣恐慌情緒,市場風聲鶴唳,開發商感覺房地產的冬天到了。但緊張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之後陸續出臺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使樓市又踏上了快車道。房價開始了新一輪的快速上漲。

分析近期高層的表態,樓市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至於會不會出現下跌的情況,則有待於對市場繼續進一步的觀察。





漢字之美值得鍾愛


為什麼房價好不容易下降了一些,售樓處反而冷清?和一般的消費品、日用品不一樣,這些日用品消費品可能是降價的,大家去哄搶,生怕搶不到打折的優惠貨。

但房產不一樣,因為它不是小件的消費品,可能很多人來說一輩子可能就夠買一兩套房,所以它本身具有增值保值和投資的價值。

所以消費者只看漲不看跌。道理很簡單,因為購買者都是需要用房子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的,所以只有房價上漲,他才可能賺到,房價下降的話,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自己的手裡的房產,購買完就開始貶值(降價),所以為什麼降價,沒有人買房的原因就是這個道理。

和普通公眾認為房價降了,他就能買的起的簡單思維不同,甚至是恰恰相反,房價一旦開始下降以後,他確實有更多可能性買的起了,但是因為他可能有會下降更多的預期,都希望等到最低價時才出手,但現實的問題是,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低價,所以大家都在觀望、等待,反而不會去買房了。

所以,在現在十幾年來,中國房價的一個趨勢就是買漲不買跌,這是絕大部分中國人的一個習慣,除非少數很精明的,知道什麼時間抄底的這些買房者。

或者說誤打誤撞的剛需者,他根本就沒有看的時機,只是覺得要買了,然後就隨便一個時間買了,而剛好這個時間是在房價的下降的時候。這就是走了狗屎運的一部分人。

還有也部分人,在以往的時間裡,天天等著降價,後面反而迎來的房產市場的快速增長,結果一等就等了五年、十年過去了,越來越買不起房了,這可能是更多人的一個現狀。

所以回到問題本身,如果是一個剛需族的話,建議在遇到房價下跌的時候,可以綜合考慮一下,該出手時就出手。根據以往的判斷,售樓處越冷清、中介經常給你打電話的時候,說明上市場供大於求了,是最好的時機。


水禾田


最近本人沒太去售樓處,對有些情況不是很瞭解。如果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我覺得自有它的道理。個人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市場有一個規律,那就是:買漲不買跌。漲的時候,容易出現恐慌心理,怕以後漲得更兇,所以容易出現紛紛搶購的局面;跌的時候,大家怕繼續下跌,擔心買到高處,因此極易出現等等、靠靠的觀望情緒,出現越跌越不敢買的情景。所以,售樓處自然冷清。


第二,國家調控房價機制的決心和預期,改變了部分人的購房計劃。7月底,國家已經明確表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並先後約談了多家單位,長效調控措施也在出臺之中。因此,下步的房價何去何從,目前眾說紛紜,連大佬們也是意見不一,於是整個房市,包括開發商、投資商、購房者都開始冷靜降溫。

第三,2016年以來的房價大漲和搶購,目前房源可能趨緊。據筆者瞭解的情況,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大售樓處房源緊張,甚至無房可售,有多年的爛尾樓都已起死回生。原因就是經過前段的大漲和搶購,可售房源進入斷檔期,青黃不接,可能暫時無樓可賣。

第四,“有錢人”多已買房,“無錢者”無力購房。房價上漲了幾十年,不管是先知先覺還是後知後覺的人,有條件的已經買了,沒有條件能夠創造條件的也已經買了,剩餘的就是“真正買不起的了”。尤其是現在房價高高在上,工薪族無奈,開發商猶豫,投資者觀望,售樓處冷清也就不足為奇了。


恐龍之想


因為保GDP數據,房價當然一路需要上漲。

很多人包括經濟專家看不懂這些,老想看空樓市,為此還找出很多理由(國外樓市的週期變化、國外的樓市危機實踐理論等等),讓很多老百姓傻傻的相信了,錯過了多次上車的機會。

結果,讓有房的人越來越富有,沒有房的以後連租房都困難重重。

調控政策,已經失去了調控本色,根本阻擋不住購房熱情。

堵住了一二線城市上漲的壓力,三四線城市就接棒輪流上漲,後面還有五六線城市。

現在是想買房買不了,想賣房不可能。樓市的投資屬性也被制止住。

誰還有能力和機會去買房。這和樓市價格沒有多大關係。

買不起房子的就算跌50%還是買不起。很多城市你有錢也買不到房子。

這樣的樓市環境,樓市當然要跌。調控政策不鬆綁,售樓處不可能再有人出現。

為了去庫存而大量接盤的高幹杆投資客,心中的苦逼只有自己體會了。

想樓市大跌的你,卻因為房租大漲,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越是唱空樓市,越是被城市所拋棄。


我愛說房產


房價下跌這事暫時不好下結論,不過房價趨穩倒是個事實。

首先,先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說房價下跌還不能下結論?

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統計局8月份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數據顯示,有67個城市房價均價比7月份漲了,只有兩個城市房價持平,還有一個城市房價微跌。

所以,開始下跌這事,從整體面上,並沒有發生。起碼到現在為止,房價進入下跌拐點,還是一個偽命題。

其次,高房價預期受到撼動,倒是個事實。

大家應當在近來注意到西安樓市的變化。以前西安房價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不過在這一兩年房價飈升,不過這種飈升隱含較多的泡沫。這種炒作起來的樓市,經不得中國樓市整體走向的考驗:一是因城施策,凡是房價升幅較快的城市,一定會有調控政策面的深化介入;二是房企融資難,連碧桂園這樣的房地產榜首企業都在追求高週轉,說明房企融資真是遇到大難題,這一難題的出現,主要央行不斷嚴控資金流向房地產。

除卻上面兩點,還有一個因素是,中國樓市的長效調控機制步步緊逼,此前的租購併舉不斷在完善,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出臺,其條件也在逐漸成熟。無論是個體炒房者的投機,還是房企的加槓桿,都面臨著泡沫擠出。

西安樓市最近出一些事,可以證明售樓處趨勢,有一個項目,推473套新房源,沒有一個合格購房者;另一個項目,推296套房,只有兩個合格購房者。從前西安的千人搶房熱象,只不過在半年之後就成了過眼煙雲。

購房者的退潮,有一個原因應當包含在內,就是高房價預期正在減弱,人們對未來房價還會漲,從堅信變為了懷疑。

還一個城市曾被稱為“中國房價最堅挺城市”,那就是廈門。這一個二線城市,有著準一線的房價水平,在8月房價數據中,是唯一一個環比微跌的城市,廈門第三季度新開與加推項目共1227套,去化套數僅為354套,去化率29%。這是個比較可憐的去化比率。

中國房價的大躍進,基本已成為了過去時。從主流追求來講,房價的大漲與大跌都不大可能,房價的漲跌波動性將減小、減弱。這對高房價預期來講,是一個致命打擊。


波士財經


這個和股票同理。越漲越買,一跌就沒人買。

人都有佔便宜的心態。你漲了,我買,又漲,那我就賺了。你跌了,我買,那還跌,我豈不是虧本了?

然後現在真會買房的,基本沒錢。有錢的早買了。而大部分能買房的,都是偏向炒房的。他們眼裡就是為了利益。現在房價一跌,不知道什麼能起,他們更不敢買了。

這就是買漲不買跌的原理!

然後總結下原因

1:現在的資本市場,已經轉移。你看萬達,拋售了多少房產! 這些企業消息比常人靈通的多。一般很早就知道政府的進幾年的政策方向了。所以現在整體的房價市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等到時候人心惶惶的時候,大家都賣房。價格就開始降了,賣的人越多,降的越快!就和股票跌停一樣,那誰還敢買! 可以參考下香港和日本的房價拐點腰斬事件。

2:房價對社會的影響!現在的房價已經遠遠高出現在年輕人的購買能力,這個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試問如果年輕人都買不起房子,無房可住。那社會動盪也就不遠了。這可不是國家想看到的。 所以進幾年國家的政策都是在調控房價,讓房價平穩的下降。所以房價下降是遲早的事情!

3:國家企業轉型!房價上升,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發達國家的房價基本是穩定的! 因為發達國家的主要企業都不是房地產企業,都是科技企業。 現在中國無論是各方面,都已經接近甚至超越發達國家了。所以現在很多大企業也逐漸轉型了。你看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屬於科技企業!

總結:以房價在政府控制下,持續下跌的話,那無利可圖的炒房者,是不可能在炒房的!


全民影院


房價開始下跌,售樓處冷清,這不矛盾。買漲賣跌是亙古不變的消費心理。但是從這個現象說明幾個問題

樓市開啟調控,即使房價微跌,售樓處變化如此之大,我想印證了一個事實就是之前售樓處的火爆場面,多數是由炒房人群烘托出來的,不是真正的剛需。

房價到達這個高度,幾乎與基層人群無緣,即使可以購買也是傾盡全力,而中產及以上還有購買力的人群本身不缺房,買房只是自己存款不知道投向哪裡,筆者見到很多人標榜自己的富裕總是講在哪座城市有多少套房,在很多人眼中房子等於現金甚至優於現金。有一定存款的人群在房價上漲期間幾乎都會選擇買房投資。而現在樓市稍微調控遇冷,售樓部瞬間冷清更加印證了我國房子現在是富裕階層玩的接力遊戲。再不加以制止,這種遊戲的結果就是富裕階層在分層,直到剩下全國僅剩的幾人接力。

量價齊跌是現在形容樓市的慘象,很多人講是由於調控造成的,可調控並沒有限制剛需,甚至目前出臺的降低首套房貸利率,可以說在鼓勵剛需進場。但結果仍然是售樓部冷清,有觀望心理的原因,但更大的問題說明真正的剛需人群很少,和需要的人買不起。

政策的一個房住不炒就把樓市打成了量價齊跌,筆者不敢想象房產稅真正出臺時,樓市會成何種慘狀。現在仍然還有很多人在講,我國城市化進程還不夠,還有很多農村人口要進城,房價還要漲,但我們真心的想想,我國城市化進城能像發達國家一樣達到90%嗎,不可能的,至少目前不可能未來十年也不可能。現在去農村看看,基本都是老人,這部分人是不會進城的,去城市連最基本的吃飯都得不到保障,在農村撿點柴火就能做口飯吃,而在城市物業費、水、電、天然氣怎麼處理。並且農村還有莊稼需要種植,都去城市這部分農業誰來做?我國城市化能達到70%就要放緩,後邊面對的就是人口老齡化和總人口降低。所以房地產不僅今年未來都不會有大漲的機會,黃金時期已經結束。

如果說房地產還有稍許機會,或許就是房屋壽命,之前講過我國房子壽命一般是30年。未來對於房屋的重新改建可能會有一小部分利潤空間,絕不是前二十年的暴利時代。

我相信能明白此中關係的人群,不論投資者,剛需都會停止購房屯房的腳步。所以也不難解釋房價下跌,售樓部一樣冷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