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激戰新藍海,“快遞+冷鏈”能否打破發展桎梏?

激戰新藍海,“快遞+冷鏈”能否打破發展桎梏?

一、藍海還是紅海?

如果說兩年前冷鏈依然是掛在嘴邊的新興詞彙,如今冷鏈已成為市場競相追逐的熱門領域,各大資本紛紛介入,各類主體群起爭鋒,冷鏈發展趨勢已經明朗,冷鏈市場已進入群雄爭霸的階段,成為真正的紅海。目前冷鏈主要服務於生鮮市場和醫藥市場,兩類市場需求均呈現火爆。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與冷鏈相關的疫苗製品、生物藥品等所屬的生物藥品製造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700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0%。

未來,受到二孩政策開放、老齡化增長、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等因素的持續影響,藥品冷鏈市場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受上游需求市場主導,未來的冷鏈市場將繼續蓬勃發展。

二、快遞+冷鏈=?

“快遞+冷鏈”歷史悠久,歷久彌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耳熟能詳的詩詞反映出的是早在唐代,我國就有了冷鏈快遞的雛形,八百里加急,快馬加鞭,當時遞送的新鮮荔枝主要是滿足皇室貴族生活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原本高端的冷鏈服務走入尋常百姓家。

快遞進入冷鏈領域是順應市場的必然舉措,相對於小、散的冷鏈物流市場來說,冷鏈快遞雖尚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廣闊。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全面激發,冷鏈快遞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對快遞企業現有的冷鏈設施和服務提出挑戰。

三、冷鏈是一種服務?

冷鏈是一個有深度內涵的領域,不是單純的服務,從本質上說是一項技術,基於這類技術的成熟完善,快遞能夠實現的服務領域將更加廣闊,服務模式將更加多樣,服務人群將繼續擴大。冷鏈追求的目標是全程不斷“鏈”,每個步驟要環環相扣、無縫銜接,才能發揮冷鏈物流的最大作用,保障食品、藥品的最大價值,這也是冷鏈的精髓和難點。

目前,很多企業曲解了冷鏈的價值,甚至出現真冷鏈與假冷鏈的不同導向。由於快遞相對普通物流時效短,冰袋製冷最為常見。但這種模式與真正的冷鏈相距甚遠。

事實上,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恆溫”,是將溫度控制在一定的區間內,通常可以分為深冷(-25℃以下)、冷凍(-18℃)、冷藏(-10℃)、恆溫(18℃)、常溫等不同溫區,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溫度。因此,冷鏈更準確的說法實際是溫控供應鏈,是對物品在適當溫溼度控制下流通過程的管理。這也體現了冷鏈的技術性和差異性,單一溫控手段是無法真正實現冷鏈的。

冷鏈是民生工程,其發展軌跡快慢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程度,以市場為主導,會最大化激發冷鏈快遞企業的市場活力和創新能力,倒逼淘汰不規範和落後的冷鏈快遞企業。針對冷鏈快遞的研究要放開視野,放到大物流、大快遞角度進行思考,因為在冷鏈領域物流與快遞的界限將更加模糊,競合趨勢也將更加明顯。

四、冷鏈快遞在冷鏈物流市場中扮演什麼角色?

目前國內的冷鏈服務商,共有倉儲型、運輸型、城市配送型、綜合型、供應鏈型、電商型和平臺型等七種模式。該市場的競爭者可分為四類,分別為:

由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生產商自建自營的冷鏈部門,專業冷鏈服務商,國外冷鏈巨頭聯手國內企業設立的合資企業。冷鏈快遞企業雖數量較少,但規模、網絡、信息化、人員素質等方面都具備較強優勢,是改變冷鏈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當前大部分冷鏈物流企業服務觀念比較傳統落後,同質化競爭嚴重,大大影響行業效率。冷鏈快遞企業的進入極大提升了消費者服務體驗,帶動了冷鏈行業信息化、網絡化、規模化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和技術的飛躍發展,冷鏈物流產業蘊含無限機遇,企業的組織分工和業務模式存在很多變化空間,新的經營模式層出不窮,多元化發展的冷鏈市場正在形成,要求企業向供應鏈、宅配、零擔、平臺化等多個方向轉型升級,快遞、快運、整車等細分物流市場互相滲透,市場邊界漸趨模糊

五、冷鏈快遞發展存在哪些桎梏?

一是供需端存在發展瓶頸。

冷鏈快遞基礎設施投資金額高、週期長、回報率低,造成冷鏈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國內外原材料價格及人工成本上漲,壓縮了生產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物流費用也相應削減,冷鏈快遞利潤空間得不到保障。此外,冷鏈市場認知程度有待提高,冷鏈需求規模結構尚不合理。

冷鏈快遞需求處於上升階段,但尚未形成整體需求,市場需求仍在培育。需求結構不均衡,主要訂單需求來自少數大城市,跨區域訂單少,成本難以覆蓋。

二是冷鏈快遞主體較少。

目前開展冷鏈運輸的快遞企業僅有順豐、京東、申通、圓通、蘇寧等企業,其他企業也有進軍冷鏈的計劃,但尚未形成規模。相對於龐大的冷鏈物流企業來說,冷鏈快遞主體具有規模大、網絡全、資本雄厚等特點,但面對全網冷鏈的龐大投入,更多企業尚處於觀望和規劃階段。

三是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目前開展冷鏈服務的快遞企業中自建冷庫較少,多為租用冷庫。由於冷庫建設仍舊存在東部多、中西部少,銷地多、產地少,冷凍庫多、冷藏庫少等現象,造成產地預冷設施不健全,難以滿足全鏈條冷鏈運輸的需求。在幹線冷藏車輛發力較多,但末端冷藏車輛尚處於起步階段,購置較少,難以滿足大規模末端冷鏈配送要求。

四是冷鏈人才短缺。

冷鏈行業需要複合型人才,需要懂製冷、保溫、食品、物流、供應鏈等很多專業知識。冷鏈快遞重點要解決的是末端配送問題,涉及產品品類多,溫層處理複雜,人才積累不夠。目前國內開設冷鏈物流專業的院校不多,大部分冷鏈人才需要企業自己培養。

五是標準化冷鏈服務動力不足。

食品企業對品牌不重視,消費者對品質不敏感,沒有從源頭和需求兩端給冷鏈快遞足夠的發展動力。我國易腐食品消費佔比超30%,消費者冷鏈保鮮意識較為薄弱,使得非規範冷鏈服務充斥冷鏈市場,擠佔標準冷鏈服務,不利於標準化發展。

路橋費、燃油費、人工費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來佔到冷鏈企業總成本的80%以上,已成為壓在冷鏈物流企業身上的大山,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心態較為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細算,很少有企業主動在信息系統、設備升級、人才培養、服務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六是冷鏈標準不統一,監管不到位。

目前國內冷鏈大部分的國標和行標都是推薦性的,企業貫徹積極性不高,大部分企業都在執行自己的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及法律法規缺失、市場不成熟的環境下,競爭導致價格戰,冷鏈運營壓力大,企業盈利能力不足。針對冷鏈快遞的監管尚處於空白階段,缺乏對冷鏈運輸環節監管和追溯,未能形成有效引導冷鏈快遞發展的監管環境。

六、快遞+冷鏈如何助力冷鏈市場?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匯聚各方力量,冷鏈是重資產行業,冷庫、冷藏車等設施投入大,企業回報週期長,土地、融資、用水用電等一直是企業的重要成本。冷鏈快遞的發展需要企業主導,政府推動,社會共建。

按照“打通上下游、拓展產業鏈、畫大同心圓、構建生態圈”思路,深化業務聯動,彙集社會資源,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安全保障,加快轉型提效。

企業要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合理預期,規劃冷鏈發展,形成有投入、會經營、強管控、保服務、提質效的良性發展局面。政府應發揮在冷鏈規劃、標準、政策等方面的引導、扶持和監管作用,引導冷鏈發展方向、淨化行業風氣、規範市場環境、防止劣幣驅除良幣。

推進規模化、標準化是降低冷鏈成本,提升服務供給的法寶,規模不足,成本攤銷大,標準的不統一導致了整體效率的低下。激發需求、拓展服務可以做大市場,制定標準、規範操作能夠提高冷鏈環節銜接的精準度。

冷鏈物流的標準化建設,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物流行業本身,也要追溯到上游產業。冷鏈物流企業能夠控制的倉儲、配送、車輛設備、系統等所有工具的改造,都要依託於上游的產品來進行調整。運輸環節越多,標準化難度越大。此外,冷鏈物流同樣是依託物流行業大背景的,因此其標準化也必然要在物流行業標準化的基礎上完成。

需要有效引導資源共建和資本介入,加快推進固定資產資源共享,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成本巨大,應形成設施、網絡共享共用的模式,提高設施應用效率,減少重複投資。要推動冷鏈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資源合理調配,推動效率提升。有條件的政府可承擔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行業聚集。

有效發揮資本推動作用,一方面繼續吸引資本投入,另一方面要引導資本投入方向,避免盲目投資,造成產能失衡。要匯聚社會資源,兼顧投資者、消費者、生產者等各方利益,共同推動冷鏈快遞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