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更像是,速度與激情7裡的"天眼",當你知道對手的所有籌碼,就不會有信用風險,但是需要深度融合產業才能具備開啟"天眼"的能力。

借鑑互聯網安全領域的成熟作品zoomeye(鍾馗之眼),傳統銀行如果能打造自己的"天眼",並把所有業務納入系統監控是不是很完美~

當然前提是有低成本、高效率獲取真實信息的渠道,海量信息的處理能力(存儲技術),大數據的分析挖掘能力。沒有深厚的內功(渠道積累、技術積累、人才積累),一切都是空談。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上帝之眼:零成本的高效信息獲取

供應鏈的關鍵是整合供應鏈上的資金流、貨物流、信息流等核心數據,把單個企業不可控的風險轉化為供應鏈整體可控的風險,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風險。

供應鏈金融實踐常見模式:


第一種,銀行模式,最典型的就是"1+N"模式,"1"代表核心企業,"N"代表上下游企業,銀行圍繞核心企業展開,藉助核心企業渠道,低成本獲取真實的信息,挖掘潛力客戶。需要銀行有數據甄別過濾、分析挖掘的核心能力。

風險點:

無論客戶來自哪裡,銀行承擔的信用風險最終都來自於核心企業,與給核心企業放一筆大額貸款沒有本質區別。

第二種,產業融合模式,常見於大型集團的財務公司或核心企業的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的服務方式。核心企業承擔了信用風險,也就有了去深度挖掘、分析、跟蹤信息流的動力!

風險點:

風險集中於同一行業,信貸客戶的風險同質化。當產業是落後產能時,金融反而為其續命,延緩了淘汰。

第三種,平臺模式,主要是一些通用軟件開發商物流公司互聯網公司在做。讓使用者自覺自願貢獻數據,待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通過金融服 務變現。比如阿里的芝麻信用、騰訊金融、聯通大數據金融等。

供應鏈融資三大模式: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第一種,應收賬款融資:

基於債權控制的應收賬款類融資產品, 銀行的風險控制基於對應收賬款的控制,

需要非常關注應收賬款的質量而不是賣方信用。

1)保理:

是指銷貨方(債權人)將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

由銀行為其提供融資。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2)應收賬款質押貸款:

是指企業將應收賬款收款權作為還款擔保的一種貸款,第一還款來源還是銷貨方(債權人、融資方)。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大家非常容易把保理與應收賬款質押混淆,區分的要領:

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第一還款來源還是銷貨方(債權人、融資方),

而保理的第一還款來源是買方(債務人),債權發生轉移。

所以,應收賬款質押是賣方信用,保理是買方信用。

第二種,庫存融資:

基於動產和貨權控制的存貨類融資產品, 核心客戶不提供上述擔保,銀行風險控制的基礎依託是對動產或貨權的控制,一般要求辦理質押手續。

從客戶是否可自由換貨來區分,存貨質押業務可劃分為靜態質押和總量控制(即動態質押)兩種模式;從監管企業是否在自有倉儲場所內實施監管來區分,存貨質押業務分為普通監管和輸出監管兩種模式;從借款人與出質人是否為同一法人主體來區分,存貨質押業務分為借款人出質和第三方出質兩種模式。

· 1)靜態質押:

客戶將存貨質押給銀行,並交指定監管方監管,貨物入庫後客戶不能自主提貨或換貨。

客戶在授信項下的每一次提貨都須提前補足與提貨價值相應的保證金或辦理提前還款,

銀行收妥客戶資金後開出提貨單據並由監管人按指令放貨。

· 2)總量控制:

銀行規定客戶在監管倉庫保有的最低庫存貨物價值,客戶可在保證最低庫存貨物價值的前提下自由辦理貨物出入庫,

但入庫貨物必須與原有貨物同類、同質。對於達到質押要求的存量臨界點以下的貨物出庫,客戶必須補足相應的保證金。

貨押分類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互聯網+保理的玩法

以保兌倉為例

流程:

汽車經銷商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向汽車廠商採購車輛,銷貨回款,在票據到期前補足敞口。

風險點:

1、貨物滯銷

2、銷售後貨款未繳存銀行

規避風險:

一是把車輛分批次發給經銷商,銷售一批,銷售款存入開票行以後,銀行再通知廠家發下一批車,

票據的敞口風險始終有對應的車輛。

二是票據到期了,賣不掉的車輛廠商承諾回購。

可操作性:

保兌倉是校準化的貨押產品,需要廠家配合,實際業務中難以實現,主要依靠對貨物的直接監管。

再比如一般的存貨質押-採購原材料,如何實時監管要流轉的存貨?

這時可以外包給倉儲公司+監管公司,著重關注存貨的吞吐量,存貨的週轉率、流動比率、警戒指標等。

第三種,預付款融資:

以核心廠商為風險依託的預付類融資產品,核心客戶提供擔保:連帶責任保證、見證回購擔保、實物回購擔保、

確定購買付款/未售退款承諾。

一篇對供應鏈金融產品總結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總結:

供應鏈融資重交易輕主體,供應鏈融資做的好不好,關鍵是對交易過程控制的質量。

由於銀行沒有深入介入產業鏈條,難以控制貸款用途、還款來源,即使找到了合適的風險控制模型,

但如果沒有良好的風控抓手,供應鏈融資也會變成高風險業務。

參考書目:《一本書看透信貸》、《公司信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