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燕郊,這座“睡城”有點涼?


燕郊,這座“睡城”有點涼?

來源/地產風聲

“皇爺爺是我大清第一巴圖魯!”

《雍正王朝》中“熱河圍獵”這一橋段,康熙把蒙古王公原本進貢給太子的如意,給了皇孫弘曆。

巴圖魯是滿語英雄的意思。小小的弘曆,靠著一波彩虹屁,把皇爺爺拍得龍顏大悅,弘曆他爹在一旁竊喜:真是父憑子貴啊。

十幾年後,25歲的弘曆繼位,從老子雍正那兒接過權柄後,也沒忘記他的“皇爺爺”。史載,他曾多次前往遵化拜謁東陵。順治、康熙均葬於此。

在前往遵化的路上,有座仿照紫禁城建造的行宮。野史相傳,一回,乾隆入住行宮歇腳時,撿到一個黃金香爐,可把他高興壞了。

這個“行宮”所在,就是如今環京樓市一哥“京東睡城”——燕郊。這座距“紫禁城”40公里的小鎮,從前睡皇帝,如今睡“北漂”。

1

歷史湮滅,一切皆是笑談。

解放後,燕郊北邊的幾個鎮相繼併入北京順義、平谷,而燕郊錯過了北京的懷抱,悲傷逆流成潮白河。

相比於今天頭戴“環京一哥”的喧鬧,那時候的燕郊,還是個安靜的小鎮。

近水樓臺,好位置還需要好機遇。小鎮的起步和傳奇人物的發跡,都是此理。

燕郊第一次被“激活”,緣於一場舉國工業遷移和一份北京城市規劃。回京回不去的,外遷不想走的,都留在了燕郊。

1964年,毛主席一聲令下,“好人好馬上三線”。於是,大批在京單位外遷中西部。

到了80年代,外遷單位開始迴流,很多被拒之門外。於是,他們落戶燕郊,與京城隔河相望。其中就有冶金一局,這也是第一批入駐的中直單位。當時燕郊每5個人裡,就有一個是冶金職工。

1993年,國務院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提出“從市區向郊區轉移”。京東燕郊,一夜入春。

政策好,位置優,自然吸引人。中海油、核工業23公司、中興、神威藥業紛至沓來;華北科技學院、防災科技學院等部委高校紛紛落戶。

但尷尬的是,入學新生總要問一遍:“不是說在北京嗎,為什麼郵編、電話區號都是河北廊坊?”

企業職工、高校生,第一代“北漂”誕生。人口增加,基建成型,小鎮迅速崛起。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當地人也不遜色。建工廠、搞養殖、農副業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

後來叱吒燕郊地產的四大房企領頭人,這時都已在生意場上嶄露頭角。

90年代,李福成憑藉香油作坊名冠三河,還接受了趙忠祥的採訪。神奇的是,他靠著香油麻醬渣飼料養起了牛,享譽全國。1993年接待時任總理的視察。

1994年被農業部授予他“全國養牛狀元”,一時間“中國牛王”名滿天下。10年後,他把“福成五豐”送上A股,是為“中國養牛第一股”。

名副其實,李福成是個“牛人”。

而燕郊以北的高樓鎮,石克榮同樣意氣風發,26歲建起價值百萬的磚廠,30歲把瀕臨倒閉的鄉企油脂廠扭虧為盈,僅用一年就實現1000多萬產值。“匯福糧油”也由此發軔。

和李福成、石克榮半路出家不同,馬志濤、李懷一開始做的就是地產或者相關行業。

馬志濤掌舵的河北興達建工集團,1988年創辦,算是燕郊的最老牌開發商。網上鮮有關於他的報道,只聽人說,“馬總網球打得不錯!”;而李懷這時正在三河做著建材生意,據說挖到第一桶金是185萬,所以把樓盤命名為“星河185”。

總之,90年代,燕郊和燕郊的人,都在攢著勁。

從1992年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到1999年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8年之間,燕郊以“鎮”的行政級別,實現“飛”的發展速度。

2

擁抱新世紀,迎面而來的卻是波譎雲詭的地產10年。

李福成、石克榮詫異極了:

蓋房子竟然如此賺錢,一年頂過去十年。

隨著福利分房徹底退出歷史舞臺,2000年後,燕郊出現了第一批商品房。

普通住宅項目,千元售價,但鮮有人問津。反而是別墅項目炙手可熱,成了京城有錢人的心頭好。像東方夏威夷別墅區,早期業主裡有張國立、徐帆等名角兒,每次搞業主聯歡會,就跟春晚似的。

“明星”別墅區的開發商是興達集團,這個老牌開發商喜歡開發高檔住宅、別墅和大型商業街。早年間被本地人稱為購物天堂的“燕郊步行街”,就是興達的代表作。

到了2000年左右,後來叱吒燕郊地產界的幾大開發商也相繼成立,只是初衷不同,有的迫於形勢,有的純屬“玩票”。

顯然,李福成投身房地產屬於前者,當時受京津冀一體化環保升級等因素影響,福成五豐的畜牧養殖、加工利潤銳減。

李福成陰差陽錯轉投地產,沒想到正好摁住了“北漂青年”命脈。2002年,三河福成房地產開發公司創辦,衝鋒號吹響。十幾年後,“李半城”如雷貫耳。

和李福成不同,石克榮做地產,純粹是“玩票”。早先,隨著匯福糧油員工與日俱增,家屬住房迫在眉睫。2001年,石克榮自己蓋了兩個小區,用來解決職工住房難題,與此同時,匯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創辦。

2006年,匯福再建職工盤——普羅旺斯匯福苑,同時對外銷售,因為小區高檔,開盤不久即售罄。之後的項目,同樣廣受環評。

於是,坊間有了這樣的段子:吃飯選匯福糧油,住房選匯福新樓。

當然也有人慧眼獨具,知道房產會有春天。

原本從事建材生意的三河人李懷,在2000、2001年先後成立燕達集團、住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進軍房地產。

也不知道從哪學來一個秘訣:房子賣得快,得靠bus帶。李懷大筆一揮,投資2000萬建造車站,就為了把北京930公交車引入燕郊。這樣一來,買不起京城的北漂們,就來了燕郊。

至此,興達、福成、匯福、燕達紛紛提槍上場,在原本只有二三條村街的小鎮上,跑馬圈地。

後來本地開發商像少女的青春痘,一個一個冒出。碧桂園、港中旅、天洋置地等外來房企,也紛紛趕來。燕郊高樓一夜起。

2000-2010年,燕郊早年的玉米地有多茂密,後來的高樓就有多林立。

全長不到7公里的燕順路南段,10年間建成樓盤十幾個,萬戶大盤,犬牙交錯。相比對岸的通州,這裡更像是市區。

老城區的行宮、東環等多被福成收入囊中,青年新城、福成系列、上上城系列,“李半城”的項目接連而至。

其他房企,只能分著吃另一半蛋糕。比如興達,圍繞燕郊公園,開發陽光小區、百花家園等。

十年間,萬丈高樓平地起,燕郊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就要邁向下一個更為激盪的十年。

2010年元旦,新年伊始,老領導視察燕郊,真情暖農家。

此後,北京颳起限購風暴,“北漂”匆忙逃入燕郊。

房價漲得快,房子建得也快。燕京航城曾以半年打樁、一年建樓、次年交房的速度驚呆業內,同時拿下2012年度銷售“總冠軍”。新房炙手可熱,二手房交易頻繁。

2008年燕郊房價還在4000元/平米上下波動,而到了2010年,在北京嚴苛的限購政策推動下,燕郊樓市迅速膨脹,房價衝破萬元大關。四面八方來的炒房客腰包腫大。

怎一個“火”字了得。

但往往月滿則虧,2017年後的急轉直下,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3

燕郊一直都是北京樓市的晴雨表。有晴空萬里,自然也有電閃雷鳴。

201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確定,北三縣的規劃發展變得身不由己;隨後隨著新一輪房地產週期來臨,在北京的帶動下,房價開始穩步上漲。

最瘋狂的時刻莫過於北京發佈317嚴政前後,北京閉市,給燕郊打開了新的窗口,無數北漂和炒房客湧入燕郊,大家爭先恐後上 “最後一班車”,直接將燕郊房價帶到最高4萬元的時代。

可誰也沒想到,高位上車,駛向的不是財富春天,而是房價斷崖式下跌後的嚴冬。2017年3月21日,廊坊一紙限令將燕郊打入寒冬,炒房客全線潰敗,隨後在6月6日,限令再度升級,燕郊樓市徹底走進蕭條時代。

不到1年,燕郊全城均價降至1.5萬/平,跌幅逾6 成,房價粉碎性骨折。炒房客套在這裡,一些把燕郊當跳板的首置客,也套在這裡:房子賣不出去,回京的首付遙遙無期。

有多慘淡呢?2017年7月,一整月,全燕郊只賣了8套房。

與此同時,其它三四線房價都翻了番,燕郊只有一首涼涼送給自己。

北三縣規劃權歸北京後,無地可批、有地難建,加上房價高臺跳水,開發商的日子也急轉直下。

福成尋思著多元化,2015年以15億對價收購靈山寶塔陵園後,成了A股唯一一家有殯葬資產的公司。賣墓地確實是個好生意,劍走偏鋒又一次讓李福成躺賺。

2017年,福成集團相繼參與總規模20億的兩隻基金,均以殯葬行業為主要投資對象。2017年全年來自殯葬行業的收入2.27億,佔公司總營收的16.9%,毛利率高達86.8%,貢獻了公司近40%的利潤。

有人開玩笑說,“從陽宅到陰宅,福成全包了。”

然而,去地產化後表現不俗的福成,卻在2018年爆出易主傳聞。

“玩票”的石克榮,沒有因為樓市的潮起潮落耽誤煉油。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他的“秸稈再利用”技術,吸引了燕達李懷合作的慾望。

走不出燕郊的地產大佬們,正在尋求突破。

飛不出環京鳥籠的燕郊,又該如何自我救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